无症状结核悄然传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0 01:19 2

摘要:提起结核病,多数人会联想到咳嗽、发热、盗汗等典型症状。但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报告揭示一个惊人事实:约半数结核杆菌阳性患者可能毫无征兆,即无症状结核病,且它们正悄悄威胁着公共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杨新婷

提起结核病,多数人会联想到咳嗽、发热、盗汗等典型症状。但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报告揭示一个惊人事实:约半数结核杆菌阳性患者可能毫无征兆,即无症状结核病,且它们正悄悄威胁着公共健康。

无症状结核病,指经筛查确认无咳嗽、发热、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但体内存在结核杆菌感染或病灶的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菌阳确诊型,即呼吸道标本中能检测到结核杆菌,是结核杆菌隐匿传播的主力军。一项涉及亚洲和非洲14国的模型研究显示,全球约2/3的结核杆菌传播源自这类患者。二是菌阴未确诊型,临床高度怀疑结核但未找到细菌学证据,需结合胸部X光等影像学检查判断传染性。

近期,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团队发表在《传染病开放论坛》杂志上,一项涉及10.9万名重点人群(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结核病史)的肺结核筛查研究发现,193例肺结核患者中有47.7%为无症状者,从查出结核病到出现症状的平均潜伏时间长达102天,无症状阶段占确诊前病程的37.6%。这意味着,这些结核病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持续传播着病菌,特别是部分无症状结核病患者肺部存在早期空洞,呼吸时就可能排放出结核杆菌,成为人群中“沉默的传播者”。

无症状结核病也有高危目标,三类人需提高警惕。一是结核患者的密接者。研究显示,家庭密接者中,潜伏性结核感染率高达47.2%,密接者一生中有10%的几率会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但何时发生很难预测。二是免疫力较弱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糖尿病、老年人、长期用激素者、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或免疫抑制剂者(如器官移植患者)等,结核发病率是常人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且因免疫抑制,症状隐匿。三是结核病高负担地区居民,无症状结核占比达36%~80%,社区传播风险高。此外,流行病学显示,女性、年轻人及城市居民中,无症状结核病检出率相对较高。

因为没有明显症状,这类结核病患者很少主动就医,多数在体检、社区筛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科学筛查是早期识破无症状结核病潜伏的唯一方法,包括胸部X光、胸部CT、分子检测技术等。建议上述高危人群定期同时进行症状询问和X光检查,若咳嗽超过2周应及时就医。

预防无症状结核病传播,日常要做好几点:1.避免与结核病患者或疑似结核病者在封闭场所(如教室、地铁)密切接触,必要时佩戴口罩。2.做好个人卫生。家庭和办公场所每日通风3次以上,减少病菌聚集;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少聚集,出现感冒等症状时佩戴口罩。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减少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4.重点人群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密接者、器官移植者等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能降低60%~90%的发病风险。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