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显神威!八旬脑梗患者成功拔管,实现自主进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5 15:29 2

摘要:脑梗死(俗称“中风”)来势汹汹,一旦发生,可能瞬间夺走行走、说话甚至吃饭的能力。它不仅发病率高(占我国新发卒中的近70%),更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请别绝望!康复医学,就是点亮希望的那盏灯。

脑梗死(俗称“中风”)来势汹汹,一旦发生,可能瞬间夺走行走、说话甚至吃饭的能力。它不仅发病率高(占我国新发卒中的近70%),更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请别绝望!康复医学,就是点亮希望的那盏灯。

83岁的闵老先生有高血压、多次脑梗死病史。前段时间,他因左侧偏瘫、吞咽障碍合并呼吸衰竭,在外院经历了气管切开和抗感染治疗。为了能早期开始康复治疗,2024年10月8日,他转入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五区继续治疗。

入院时,闵老无法自主呼吸、进食,带着气管套管和鼻饲管,ADL评分0分,肺部感染反复发作,气管造口处痰液黏稠,吞咽造影显示会厌残留严重。更棘手的是,重度脑血管狭窄和动脉瘤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生命。

吞咽造影(进食中稠状食物5ml)

多学科协作:定制阶梯式康复方案

面对家属"拔管经口进食"的迫切诉求,康复五区医师团队为闵老制定了"先保气道安全,再重建吞咽功能"的阶梯目标:

西医精准护航:通过纤支镜动态评估气道,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脑卒中二级预防措施。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中医特色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改善脑血流,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区缓解肌张力,中药汤剂化痰通络。

康复黄金组合:康复治疗师每日进行口腔感觉训练、气道保护手法、神经调控等。

护理团队创新性将吞咽体操与体外排痰结合,利用耳穴压豆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化险为夷:17天完成气管封管

通过适应性堵管测试,患者血气指标稳定,10月24日,入院第17天,闵老成功拔除气管套管。

堵管前后血气分析结果

然而康复也并非坦途。10月31日,闵老痰量骤增,FEES检查发现喉前庭分泌物积聚。

喉前庭分泌物聚集

团队立即启动预案:暂停经口进食,利用针刀松解颈段敏感点,调整中药为温肺化饮方,48小时内痰液明显减少。

针刀定位和针刀松解枕下肌群

尽心呵护:从鼻饲到安全进食

为了让闵老顺利进食,一方面,在确保吞咽安全的前提下,康复治疗师采用"糊状食物渐进训练",配合冰酸刺激提升咽反射。

冰酸刺激提升咽反射

另一方面,护士创新"三角度喂食体位管理",降低残留风险。经过两周攻坚,闵老最终拔除鼻饲管,实现糊状食物独立进食,血氧饱和度长期稳定在96%以上。

医生解答

康复启示:1+1>2的多学科协作、整合实践

本案例的成功印证了:

1. 风险预判是关键:通过纤支镜、FEES动态评估,将误吸风险扼杀在萌芽。

2. 中医技术显优势:针刀改善脑血流较传统康复提速30%,中药化痰减少抗生素使用。

3. 团队协作破困局:医师-治疗师-护士每日联合查房,确保治疗方案"零时差"调整。

科室

康复医学科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03年,经过20余年的不断发展,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培育专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西省中医药特色重点专科、江西省中医康复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单位、江西省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建)、江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研究中心)和南昌市级重点专科、江西省中医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骨伤康复、小儿推拿、针刀、瘫症方向)、江西省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老年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和江西省风湿与疼痛专科联盟主委挂靠单位,是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国家级培训基地、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手法传承基地、中国中西医结合康复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昏迷促醒康复联盟成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联盟成员单位和江西省康复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南昌市医防融合能力提升项目《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防治》牵头单位、红谷滩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江西省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和共青团南昌市青年文明号等称号,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康复医疗科室,也为国内规模较大、技术齐全的综合康复医学科室之一。

科室分为一院三区,开设五大病区及康复医学治疗中心、支具矫形中心、康复前置中心、高端运动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外治中心。五大病区特色方向分别为综合康复、脊柱与儿童康复、骨与关节损伤康复、风湿与疼痛康复、神经康复(HDU病房),包含骨与关节损伤康复、脊柱脊髓损伤康复、中风脑病康复、脑瘫康复、风湿与疼痛康复、儿童与产后康复、脊源性疾患康复和中医推拿传统康复等8个专业组。科室目前分为康复门诊部、康复治疗区、康复住院部三大部分,其中门诊及治疗室使用面积约4000m2,康复治疗区域约3000m2,住院部床位300张。现全科医护人员169人(中医师50人,康复治疗师41人,护士78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2人,硕士3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2.5%,拥有江西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2023年度江西省先进医务工作者1人,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医师、优秀青年康复医师各1人,江西省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5人,2023年度南昌市“百名优秀医生”1人,南昌市高层次高技能创新人才1人、南昌市“洪城技师”1人,南昌市“洪燕领航”工程项目2人,南昌市D类高层次人才4人,南昌市东湖区“直接联系人”(卫生领军人才)1人。

康复医学科五区

康复医学科五区位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以神经康复、老年病康复和重症康复(HDU)为主,主治偏瘫、截瘫、脑瘫、面瘫、四肢瘫、中风后遗症、脊髓损伤、吞咽障碍、言语障碍、三叉神经痛、枕后神经痛、脊髓炎后遗症、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痴呆、不宁腿综合症、眩晕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和颈肩腰腿痛,以及脑血管意外、脑外伤、高位脊髓损伤等导致的昏迷、气管切开状态、坠积性肺炎、留置胃管、留置尿管、营养不良、严重瘫痪等功能障碍性疾病。

病区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传承传统中医特色技术同时引进“醒脑开窍”针刺法、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柔肝调神”针刺法、浮针、岭南林氏正骨推拿、三联序贯定点介入疗法和小针刀疗法等。可运用各种评定技术及PNF技术、bobath技术、AKA关节松动术、减重负重训练、神经调控技术、FEES等国内先进诊疗技术以促进神经康复和老年病人的功能康复。引进先进的康复设备,已拥有悬吊运动系统、神经激活系统、电子支气管镜、电子喉镜、无创呼吸机、高压氧、法国全身智能康复系统、动静态平衡评定及训练系统、言语评估和训练系统、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双频超声治疗系统、四肢联动设备及肺功能诊疗仪、多关节康复器、神经肌肉刺激仪、吞咽言语诊疗仪、大功率短波治疗仪等大型康复医疗设备。

朱满华: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林氏推拿研究所正骨推拿手法洪都中医院传承基地主任,江西省中医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骨伤、小儿推拿、针刀、瘫症方向)副主任,南昌市高技能人才库人才“洪城技师”,红谷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第三代传承人,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康复技术传承创新平台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筋骨养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卒中康复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康复发展转化促进中心委员。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江西省中医药标准化研究项目1项,引进南昌市新技术1项,推广南昌市星火计划新项目3项,参编学术著作5部。

擅长运用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手法、小针刀、切脉针灸、定点介入等手段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痛相关疼痛疾患的诊治;善于运用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医手段相合治疗脑卒中、脊髓损伤、各类外伤性神经损伤、骨折与关节等损伤后的康复治疗。

彭天忠: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康复医学科五区

入选南昌市“洪燕领航”工程计划项目、南昌市“双高创新”人才、江西省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青年康复医师。现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循证康复工作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组委员/阿尔兹海默病与认知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组委员/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传统医学治疗学组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学会智能与再生康复分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专委会/中医康复专委会/康养结合专委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委员/经穴与贴敷疗法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颈肩腰痛诊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推拿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针推康一体化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西康复养生协会委员(针灸推拿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和老年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江西省中医康复质控中心委员。擅长神经康复、老年病康复和颈肩腰腿痛诊疗,尤其擅长脑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治疗与康复的全程管理。主持及主要参与(排名前三)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副主编及参编著作4部,实用新型专利3项,荣获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袁娟:主治中医师 康复医学科五区

现担任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经穴与贴敷疗法分会委员、江西中医药学会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软组织疼痛学会委员和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委员。曾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以及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学习。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卒中后引起的偏瘫、吞咽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脊髓损伤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痛证,在气切患者的临床规范化管理与拔管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编学术著作2部。

来源:家庭医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