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多年,它几乎没有扩张,却靠许昌、新乡的几家门店,成为全国商业的样板。
这是《傅治纲创业日记》第160篇原创文章
在中国零售业的版图上,胖东来是一座孤岛,也是一面旗帜。
二十多年,它几乎没有扩张,却靠许昌、新乡的几家门店,成为全国商业的样板。
同行一边感叹“神话”,一边疯狂模仿:
从永辉到步步高,都请胖东来免费改造门店,甚至于东来本人坦言,为了帮扶牺牲了数十亿元利润。
可问题是——照着学,却始终学不像。
为什么?
难道胖东来的“秘籍”真的无法传授?
答案恰恰隐藏在《毛选》的方法论里。
胖东来不可复制的根本,并不在于几个制度、几条流程,而在于它对矛盾、实践、持久战、存人失地和根据地的理解与运用。
这是一套思想武器,而不是操作手册。
一、矛盾论:抓住“效率与人”的主要矛盾
教员说过:“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着事物的具体发展过程。”
所有零售企业都面临一个根本矛盾:效率与人。
• 在大多数企业眼里,效率优先,利润最大化,员工只是手段;
• 在胖东来看来,人优先,效率和利润只是为人服务的结果。
这就是它不可复制的第一根基。
2024年,永辉超市的年报显示,公司营收675.7亿元,但亏损14.65亿元,全年关闭232家门店,仅31家完成调改。
企业在现实压力下,始终要把利润放在优先位置。
逻辑没有改变,即便制度再先进,也难以彻底复制胖东来。
而胖东来则敢于“反常识”。
仅2025年截至8月21日,集团合计销售额就达到146.6亿元。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它把人放在首位,利润反而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
二、实践论:群众路线与“活”的文化
《实践论》指出:“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直接经验。”
胖东来的文化,不是写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来自员工与顾客的直接经验。
• 它不断调整制度,源自一线反馈;
• 它设立申诉机制,让基层声音能直达管理层;
• 它强调“以人为本”,是无数次实践试错后的结论。
而永辉、步步高在学习时,能快速复制商品结构、动线设计、鲜食比重等“术”,却难以复制几十年来与员工之间积累的“群众路线”。
比如,永辉改造后的北京喜隆多店,首日吸引5万人进店、销售170万元,是改造前日均的6倍;
深圳卓悦汇店,开业3天客流超10万人、销售约550万元。
短期热闹非凡,但如何把这种火爆转化为长期文化,却依旧是难题。
文化是靠“活经验”养成的,而不是照抄表格能速成的。
三、论持久战:战略耐心与慢变量
教员在《论持久战》中讲:“战略的持久,是建立在群众的广泛动员和顽强斗争的基础上的。”
胖东来的成功,不是一夜爆火,而是长期战略耐心的结果。
• 它二十余年深耕许昌、新乡,不盲目扩张;
• 它在看似“不经济”的地方极致投入,比如厕所、员工休息区、假期制度;
• 它宁可牺牲短期利润,也要守住长期的人心。
而永辉、步步高的处境,则是资本和规模的压力迫使它们追求速效。
永辉虽然通过改造获得了短期客流爆发,但年报里仍坦言“调改短期影响毛利率”;
步步高则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全年关闭74家门店,年末仅剩59家,依旧要先“活下去”。
胖东来像是在打一场持久战,把慢变量最终转化为稳健业绩。
四、存人失地:员工幸福感的根基
教员强调:“存人失地,人可复地;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胖东来对员工的重视,正是这一思想的商业化应用。
• 它给员工提供行业顶尖的薪酬;
• 它设有心理关怀和家庭支持体系;
• 它保证合理工时和休假,让员工真正有生活。
2024年,胖东来在官方说明中明确,小时工薪资在30-40元/小时,每天工作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
这种保障力度,不仅仅是发钱,而是系统性地把“人”放在首位。
所以,胖东来员工的幸福感,不是福利叠加,而是一种战略选择。
员工被视为目的,而不是工具,这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忠诚与动力。
五、根据地:局部独立王国
从战略格局看,胖东来就是中国零售业的“根据地”。
• 它不追求全国化,而是在许昌、新乡形成了高度稳定的局部样板;
• 它的顾客与员工高度忠诚,口碑远超地理边界;
• 它的存在本身,成为一种精神示范。
永辉和步步高即便“免费学习”,也只能在少数门店局部尝试改造,要在全国范围内复制胖东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如延安之于中国革命,胖东来之于中国零售。
它不需要立刻统治全局,但它的样板足以改变格局。
结语
从《毛选》的角度看,胖东来不可复制的根本,不在于它有独一无二的“制度清单”,而在于它深刻贯彻了以下思想:
• 矛盾论:抓住“效率与人”的主要矛盾,把人放在首位;
• 实践论:文化来自群众实践,而不是空洞口号;
• 论持久战:以战略耐心对抗短期逐利;
• 存人失地:把人视为战略资源,而不是工具;
• 根据地战略:在有限区域内做出不可动摇的样板。
正因为如此,哪怕永辉、步步高免费请教,哪怕胖东来毫无保留地公开方法,也依旧无法造出“第二个胖东来”。
因为制度可以抄,利润可以让,但“把人当目的、用持久战做经营”的思想,很难复制。
今天的中国商业,或许最需要的,不是再造无数个胖东来,而是学会在自己的根据地里,真正把人放在首位。
来源:傅治纲创业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