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看似很好的学习习惯,正在慢慢毁掉你的设计能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5 10:28 2

摘要:谢谢回答的意思是说:辩证地看待,衡中这一套非常成熟的教育模式,的确帮他考上了北大,让他即便想吐槽什么,也感到无力。但这种模式也的确很大程度上严重伤害了一个快要成年的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么多年仍有阴影。

“我取名叫谢谢,因为谢谢自己从衡水中学活着出来”

“衡中要搞早读评比,老师拿个分贝仪去每个班测音量”

“我们不用谈上恋爱,就可以被抓,范围包括男女肢体接触、男女同桌吃饭、男女并排行走……”

“班里人都没时间洗澡,我宁愿不吃饭,也要按时间洗澡,德育主任质问我是不是谈恋爱了”

“德育主任推门而入,突击检查学生抬头率,谁看他就是没投入学习”

《喜剧之王单口季》

今年《喜剧之王单口季》谢谢凭一段“衡中回忆录”炸场。后来嘉宾问他,多年后你怎么看待自己在衡中的这段经历。

谢谢回答的意思是说:辩证地看待,衡中这一套非常成熟的教育模式,的确帮他考上了北大,让他即便想吐槽什么,也感到无力。但这种模式也的确很大程度上严重伤害了一个快要成年的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么多年仍有阴影。

巧合的是,多年前康石石也有一位正儿八经从衡中考出来的学生,我那学生聪明、条理强、爱学习。就是有个问题,特别喜欢先行否定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想到一个稍微“离经叛道”的点子,还没调研过,他就先打退堂鼓:老师,我感觉这个不行,算了算了。

康石石并不是对衡中有什么意见,只不过它的确代表了当下一套社会对青少年的“规训”,叫做“离经叛道”不好,做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设计,往往需要一点“叛逆”。

康石石同事海怪老师当年在SCAD写研究论文的时候,教授告诉学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说:You don't have to be successful. You can prove this is wrong, it's OK.

你所论证的东西不一定非得成功,即便你失败了,你向别人指出这里有一个错误的经验,也是一种贡献。

很多同学,不论哪个专业,在做设计的时候会预设一个正确的结果为导向再往前推进,比方说很多时尚同学不了解作品集创作思路的时候,就会看到什么东西都往服装上去套,先在脑海里自己定一个框架:我这个服装要什么效果、什么面料、什么廓形,然后再反推设计的过程。

但就以时尚殿堂级的皇艺Fashion来说,这所学校的目光所及之地永远在“未来”。假想我们面前有一条河,皇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是河里,而是站在河边去研究河流的走向。

它看重的是你前期的调研以及发展过程,结果评价反而其次

C同学作品,体现女性对于不平等现象的忧虑、反抗的精神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获 皇艺 时尚 及3张伦艺 offer

这个观点我们之前多次提及。有些同学不太往心里去,或许认为这可能是中西方艺术教育思想差异,只要我不留学,有必要认这一套吗?

那我们再举一个跟生活贴近的例子。就说小米SU7 Ultra吧。

图源:小米

它跑完纽北后,网上也不失有群嘲的声音,说你一个量产电动车跑赛圈,挺厉害但没啥必要,这叫什么?显摆哈。

这就是一个功能导向思维,他认为汽车这个工业产品它的实用功能是最大的。

但实际上卡尔·本茨在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汽车的时候,他的初衷不是为了发明一个拉货的工具,纯粹是和家人坐在上面觉得特别好玩儿。反而大环境对其是不认可的,连路过的孩子都会对着他们尖叫,说这是“女巫的车!”。

“世界上第一位女司机”本茨夫人贝尔塔 带着两个儿子驾驶“奔驰一号”

直到后来完善才发现汽车居然可以有各种实用功能,能拉货、能运输、能减免劳动力。

很多时候优秀设计出现的初衷或许不在于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仅仅是因为“发明个好玩儿的东西”。再举个例子,乐高是上世纪最伟大的积木发明之一。我们现在认为乐高能够给孩子启发智力。

但“LEGO”这个名字原本就来自丹麦语“LEg GOdt”,意为“play well”(玩得快乐)!发明者最开始也不是奔着让孩子变聪明而去设计的。

convomediagroup.com/zh-hans-cn/blogs/convo-money/the-history-of-lego

上面讲的案例,本质上是想告诉同学们,我们要以“兴趣”为出发点去做设计,而不要抱有一种考试做题找正确答案的心态

因为设计这门学科,它不同于数学、物理有既定的公式可套。好的设计有大方法、大理论,但是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比方说这两天泡泡玛特的星星人系列上了新款,早上康石石家门口的店里队伍排了三圈。喜欢的人那么多,当我拿过去给朋友看,他满脸就是:长成这个丑样子的玩偶为什么能火?

泡泡玛特的星星人好梦气象局系列一上线,二手市场的溢价就超过了3倍

泡泡玛特的成功学之前在《抢不到Labubu,但可以把它“抄”进作品集》一文中康石石给大家聊过。这里就不再展开。

就说“找兴趣”这事,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并不容易

从宏观角度讲啊,受历史局限,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是极其迅速的。我们跳过了很多“发明、探索、各个方向都试一试”的阶段,直接奔着正确目标大力钻研。比如AI出现了,就快速地学,并把它发扬光大,成为世界强者。但AI是由谁发明的?又由谁带火的呢?

随处可见的学习机广告,迭代速度比iphone还快

这种跳段式学习甚至出现在现在的中小学生教育里。比如每次上电梯,康石石耳边就被一套洗脑般的儿童学习机广告围绕,大致意思是说我们总结了几十条数学速算公示,让一二年级的孩子能拿下五六年级的快速解题能力。

就数学这个东西吧,钱老有名言:“人再笨还能学不会微积分吗?”

钱老名言 图源:B站

不敢反驳。不过厉害的大佬学数学是靠钻研公式背后的逻辑,自创一套思维模式。而我们学数学是靠背公式。你现在不教一二年级的孩子“1+1为什么等于2”,就开始让他们背公式了,多可怕啊。

而这套现象也正“复刻”在每位设计生身上。

比方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为了快速进入保研这条“正规”赛道,过早过度地进行专业化。不是说早做准备不好,而是我们应该预留出一些时间,多去接触不同艺术领域,绘画、平面、雕塑、游戏、交互等等,你只有试过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以及去找一些艺术之外的爱好,你可以喜欢手搓机器人、也可以喜欢运动、玩高达,这些都能变成设计的初衷。

像我今年申请成绩比较好的高中学生,F同学,他的兴趣爱好就特别广泛:

F同学 喜欢机器人将其做成设计 获 伊利诺伊香槟、俄亥俄州立、ACCD、格大、布里斯托、爱丁堡 工业设计本科offer

另一个是现在很多学生具备的常规社会思想或者朴素的社会观念,和真实的为人接触的设计其实有疏离感和矛盾性。

说通俗点,就是设计需要感悟生活,大家感悟的太少了。

比方说让学生设计一款耳机,有同学上来就说:老师,这款耳机造价售卖都这么昂贵,用户不会购买的。就像小米SU7 Ultra跑纽北一样,大家很难认知到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于是导致设计的局限性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工业设计的同学不会排版,问就是学校不教。但像康石石这一辈的人,上学那会儿老师同样也不教,而我们排版的灵感和规范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看过的纸媒和杂志。那排版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capital杂志排版设计 www.sj33.cn/article/jphc/202212/59852.html

但当所有阅读体验都变成手机那样小的电子屏后,载体决定了大家接触的排版更加单一化。

尤其在当你认为学好设计,就是认真听课、踏实完成作业,靠文字和阅读就能提高设计能力时,不去接触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你本身就与好的设计渐行渐远了。

算是一些风险小提示,康石石最近发现自己的学生们越来越有这些习惯“苗头”,该紧紧皮了。

1、使用AI需谨慎

今年美国常春藤康奈尔大学计划将AI纳入作品集评估。首先你先提交自己对解决真实问题所设计的产品/空间/服务等设计思路,然后用AI生成同一问题的替代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两种设计的差异。

相当于考查学生对 AI vs 人类创作的批判性思维的差异。

图源:康奈尔大学Design + Environmental Analysis专业要求

那么AI的学习和应用的确是大势所趋。国内很多院校的老师也会让学生使用AI去调研。但我发现很多同学开始完全依赖AI来做前期调研了,对AI给的信息只起到了搬运的作用,自己没有想法和认知,这是最危险的。

AI给你的信息靠不靠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康奈尔大学的要求,你设计的方案不能比AI差吧至少。大家该学会的是如何应用与研发。康石石学生有很多作品都做得很精彩:

康石石24届学生W同学 作品《AI Add-in》 为TIA用户开发插件,以便于更易于学习和使用 获 UCL 技术管理 MSc

Z同学项目 提高联名营销及联名设计的效率以及AI环境如何更多赋予设计师价值 保研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

2、学习努力,但方向出错

比如学了一堆用不上的软件,堆了一堆用不上的素材;在细节里无限打转,在同一个设计思路上反复修改;熬最深的夜,赶最多的DDL,但没想明白你做这个设计,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想表达什么?……

有多少同学在B站收藏夹里躺着几十门建模课,学半天也对项目起不到作用。康石石素来建议大家在“做中学”。

比如视传转交互的C同学,他最开始做项目习惯用平面设计的思维做界面,走了很多弯路。后来在冬令营中和老师不断探讨交互设计的标准范式,才转变了设计思路。最后和小组同学一起拿到了红点奖。

康石石学生C同学 小组合作项目《CoreEase》 获 红点奖 设计概念、A'Design铜奖、IDEA 铜奖

好啦,看到这,同学们知道接下来自己应该做什么了吗,建议你——放下手机,出去接触生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吧~

如果你需要一名专业保研、艺术留学引领人,需要专业的作品集辅导,或是想要求职或读博有兴趣,欢迎私信康石石。

来源:康石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