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政收入承压:2025年1-5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1.62% ,秦州区作为核心城区财政压力显著,传统商贸业受消费市场萎缩冲击较大(1-5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2.9%) 。
一、秦州区:核心城区转型压力与产业升级挑战
发展困境
1. 财政收入承压:2025年1-5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1.62% ,秦州区作为核心城区财政压力显著,传统商贸业受消费市场萎缩冲击较大(1-5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2.9%) 。
2. 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占比超60%,但新兴产业占比不足,集成电路封测等战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3. 人口虹吸效应:高技能人才向兰州、西安等大城市流失,本地就业市场以服务业为主,与“强工业”需求不匹配 。
破局路径
1. 打造数字经济高地:依托甘肃移动第二大数据中心,建设“东数西算”算力保障园区,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 激活消费新场景:升级天水5G智慧物流园,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2024年秦州区电商交易额达28.5亿元,同比增长25.7%,需进一步扩大规模 。
3. 优化人才生态:实施“秦州英才”计划,与天水师范学院共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技术人才 。
二、麦积区:文旅强区与财政可持续性矛盾
发展困境
1. 财政赤字加剧:2025年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68.82%,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导致基建投资依赖度高 。
2. 文旅产业同质化:麦积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虽建成运营,但周边民宿、文创产品开发不足,人均旅游消费仅61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3. 农业转型滞后:苹果种植面积68.7万亩,但品种老化、销售渠道单一,2024年亏损近4000万元,依赖财政补贴。
破局路径
1. 构建文旅融合生态圈:联动白鹿仓文化旅游度假区,开发“麦积山+温泉+非遗”沉浸式体验项目,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提升服务质量 。
2. 推动农业全链升级:建设花牛苹果深加工产业园,开发果胶、果酒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对接京东、拼多多等平台拓宽线上销售 。
3. 创新财政融资模式:发行文旅专项债券,探索“PPP+EOD”模式,将渭河藉河汇流区生态治理与文旅项目捆绑开发。
三、清水县:生态保护与工业突破的平衡难题
发展困境
1. 禁渔政策冲击:2025年4月起全域禁渔,涉及渭河沿线3个乡镇、200余户渔民,传统渔业收入骤减 。
2. 工业基础薄弱: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仅1.9亿元,依赖石英石等资源型产业,山东华贸复合陶瓷项目投产后仍面临原料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
3. 人才储备不足:工业集中区技术工人缺口达30%,本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 。
破局路径
1. 发展生态替代产业:利用禁渔契机,在牛头河流域打造“生态垂钓+科普教育”基地,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开发路亚赛事等新业态 。
2. 延伸新材料产业链:依托山东华贸项目,建设碳化硅精深加工园区,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降低物流成本,目标2025年产值突破5亿元 。
3. 深化东西部协作:与天津宝坻区共建“飞地园区”,承接电子元器件、医疗器械等产业转移,2025年计划引进项目5个以上。
四、秦安县:财政恶化与农业品牌化瓶颈
发展困境
1. 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2025年1-5月大口径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8.94%,税收占比不足30%,非税收入依赖土地出让 。
2. 农业附加值低:秦安蜜桃种植面积15万亩,但深加工率不足5%,品牌溢价仅为同类产品的60% 。
3. 工业投资萎缩:1-5月制造业投资下降17.9%,传统建材、果品加工企业技改投入不足 。
破局路径
1. 创新财政开源路径:盘活存量资产,将老旧厂房、闲置学校打包注入县属国企,发行REITs产品融资 。
2. 实施蜜桃品牌振兴计划: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发富硒蜜桃品种,建设冷链物流中心,2025年目标电商销售额突破2亿元 。
3. 培育县域特色工业:依托甘肃(天水)国际陆港,建设“秦安货栈”,发展果品包装、物流设备制造等配套产业。
五、甘谷县:传统农业县的工业化突围
发展困境
1. 产业结构失衡:2025年计划GDP增长6.5%,但工业增加值占比不足15%,辣椒、花椒等农业产业链条短 。
2. 项目落地缓慢:冀城产业园签约项目12个,但仅3个投产,土地征迁、环评审批耗时过长。
3. 消费市场疲软:1-5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4%,农村电商覆盖率不足40% 。
破局路径
1. 打造辣椒产业集群:建设甘谷辣椒交易中心,开发辣椒红素、辣椒碱等提取物,目标2025年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
2. 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拿地即开工”改革,设立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将审批时限压缩至45个工作日内 。
3. 激活农村消费:建设1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开展“甘味年货节”等促销活动,2025年目标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长30% 。
六、武山县:工业爆发与生态承载的协调挑战
发展困境
1. 环境压力增大:博能新能源等项目投产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计增加15%,需配套建设集中供热和固废处理设施 。
2. 创新能力不足:2024年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仅0.8%,医药食品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3. 城乡发展失衡:县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2.3倍,公共服务资源向城区集中 。
破局路径
1. 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在洛门工业集中区建设共享污水处理厂,推动医药食品企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目标2025年中水回用率达60%。
2. 建设创新飞地:在西安高新区设立“武山科创中心”,与陕西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功能性食品,2025年计划转化科技成果3项。
3. 推进城乡融合:试点“点状供地”政策,在温泉镇建设乡村振兴综合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民宿、康养项目 。
七、张家川县: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升级
发展困境
1. 工业规模小:2025年1-2月规上工业总产值仅7718万元,皮毛加工、清真食品等产业以家庭作坊为主 。
2. 人才流失严重:近三年高校毕业生返乡率不足15%,企业管理和技术岗位多由外地人员担任。
破局路径
1. 发展清真食品精深加工:建设张家川清真食品产业园,引入冻干技术生产线,开发即食牛肉、功能性营养粉等产品,目标2025年产值突破3亿元 。
2. 实施人才回流计划: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给予50万元贴息贷款,建设“回乡人才公寓”,2025年目标吸引50名技术人才落户。
资料信息来源
1. 天水市2025年1-5月经济运行情况(甘肃省统计局,2025年6月27日)
2. 麦积区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麦积区人民政府,2025年4月30日)
3. 秦安县2025年1-5月财政收支报告(秦安县人民政府,2025年7月18日)
4. 武山县2025年工业经济发展方案(武山县人民政府,2025年7月1日)
5. 张家川县2025年1-2月统计公报(张家川县人民政府,2025年1月2日)
6. 清水县复合陶瓷耐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清水县工信局,2024年11月)
7. 天水市禁渔执法专项行动方案(天水市畜牧兽医局,2025年6月20日)
8. 甘谷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甘谷县人民政府,2025年3月14日)
9. 甘肃省推进陇东南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文件汇编(甘肃省发改委,2025年4月)
10. 天水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细则(天水市人社局,2025年2月28日)
注:以上分析严格基于政府公开报告、统计公报及权威媒体报道,数据均标注具体来源。破局路径紧密结合国家“双碳”战略、乡村振兴等政策导向,突出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同推进。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