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番号的你丨白雪娇:是家书,更是为华夏而归的征途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5 10:17 2

摘要:白雪娇,一位出生于南洋富商之家的闺秀,本可享受安逸人生,却在国家存亡之际,毅然踏上烽火归途;她不仅是在滇缅公路上冒险奔波的南侨机工,也是在异国他乡勇敢升起五星红旗的先锋,更是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的园丁。她的一生,是爱国、奉献、忠诚的生动注脚,跨越了抗战烽火与和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20余万云南各族群众用血肉之躯开辟出一条“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

血路丰碑达通途,跨越山海赴国难,断裂重生破困局,山川震眩英雄冢。

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有着太多太多没有番号的人和物。他们,在烽火危局中,以生命托举山河、以血肉传承精神。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记得。

本期“没有番号的你”,我们继续关注。

白雪娇,一位出生于南洋富商之家的闺秀,本可享受安逸人生,却在国家存亡之际,毅然踏上烽火归途;她不仅是在滇缅公路上冒险奔波的南侨机工,也是在异国他乡勇敢升起五星红旗的先锋,更是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的园丁。她的一生,是爱国、奉献、忠诚的生动注脚,跨越了抗战烽火与和平年代,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回国抗战:富商千金的报国之路

白雪娇1914年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的富商华侨家庭,受爱国家人影响,自幼埋下爱国种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封锁中国沿海交通,切断了中国接受国外救援物资的通道。为了抢运补给物资,打破封锁,1938年下半年,20万中华儿女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修建了当时中国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线——滇缅公路。

图为滇缅公路上的国际运输车队。来源:云南省档案馆

1939年,陈嘉庚任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招募熟练的司机及汽车机修人员回国服务抗战。白雪娇毅然弃笔从戎,化名“施夏圭”报名,瞒着父母加入南侨机工队伍,成为其中仅有的5位女团员之一。

“施”是母姓,“夏”是华夏,“圭”与归谐音,表明了她为华夏而归的决心。

出发前,她写下感人至深的告别家书:“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人的不舍与为国效力的决心。这封家书经报媒刊发后,激励了众多南洋华侨投身抗日。

随着机工队伍出发后,滇缅公路的艰险与艰苦生活,丝毫未动摇她的报国信念,仍一心想着要到一线参加抗战。

她辗转多地,虽因路途受阻未能前往延安,却听从邓颖超建议,在成都齐鲁大学就读期间,加入华西大学学生宣传队,徒步千里赴川北开展抗日宣传、慰问伤病员,并采写抗战报道寄回槟城,成为槟城闻名的巾帼英豪。

白雪娇在齐鲁大学拍摄的毕业照。图源:广州市广播电视台

在槟城首升五星红旗:坚守信仰的抗争

抗战胜利后,白雪娇回到马来西亚槟城,在福建女子学校任教,积极宣传进步思想。

1946年5月,她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担任中国民主同盟槟城分部妇女部部长。由于她在学校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思想和国民党的腐败,被国民党员的校长视为“异己”辞退。在槟城进步侨团支持下,担任“同善小学”校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她秘密请裁缝制作五星红旗,带着师生在槟城首次升起这面旗帜,此举惹怒英国殖民政府。1950年,她以“中共嫌疑”罪名被逮捕,关押一年后遭驱逐,最终于1951年回到祖国。

耕耘教坛桃李满天下:奉献一生的教育者

回国后,白雪娇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深耕教育事业,先后在广东侨中、广东师院、广州师院(现广州大学)等单位任职,直至70岁退休。她擅长讲述红色经典,因极富感染力的演讲获“白讲红”美誉,用革命精神激励代代学子。

1962年,白雪娇在中山图书馆演讲《红岩》故事。图源:广州市广播电视台

她为人低调正直,与丈夫陈宗务以身作则,曾上交意外发现的黄金,家庭获评“广州市五好文明家庭”。生活中,她关爱同事学生,在物资匮乏年代接济他人,晚年还为山区孩子捐书、向图书馆捐赠藏书。2014年,白雪娇在广州病逝,享年100岁,其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动海内外亿万中国人。

来源:云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