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救助野生动物?只要不是乱发善心的救外来入侵物种,这本身应该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一件事情才对吧?毕竟尊重自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是主旋律,很多人都吐槽我们国家的保护动物实在太多了,但只是因为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太大了,相对的该受到保护的动物也就多了。
信息来源于@老罗户外(笼鳝鱼)。
男子砸蚌救鸟却被群嘲
救助野生动物?只要不是乱发善心的救外来入侵物种,这本身应该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一件事情才对吧?毕竟尊重自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是主旋律,很多人都吐槽我们国家的保护动物实在太多了,但只是因为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太大了,相对的该受到保护的动物也就多了。
吐槽归吐槽,大部分人就算不在意动物,也是不会主动去伤害的,顶多就是无视掉,而能主动去救助动物的就应该受到大家的表扬,哪怕只是打个电话给相关部门。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在2025年8月15日,IP地址为四川的博主“@老罗户外(笼鳝鱼)”救助了一只水鸟并发布视频后,却遭到了近万网友的抨击,有些评论说得是非常难听,到底他是干啥了?
视频中的主角是一只干巴的水鸟,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坨枯树枝,因为实在是太朴素了,你看这鸟的全身是以暗黄褐色为主的,有非常多的深褐色纵纹,尤其在头、颈及胸部纵纹相当的明显;它的腹部和飞羽可以看到是白色的,不过不飞起来估计看不太清楚;鸟喙又长又尖,看得出是为了精准啄食水生物种而演化过的,鸟喙基部是黄色的,鸟喙尖端则是黑色的;鸟脚也是相当黯淡,呈现绿灰色。
特征非常明确,显然这是一只池鹭(Ardeola bacchus),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物种,就是俗称的“三有保护动物”。有些人会管池鹭叫红毛鹭或者红头鹭鸶,这就有点奇怪了吧?它看起来一点跟“红”没关系啊?
这是因为池鹭在繁殖期羽毛会变得极具反差感,那个时期的个体的头部和颈部会变成接近红色的深栗色,胸则呈现酱紫色。那些褐色的纵纹会暂时消失。
我是职业病犯了,其实这个事件中是什么物种,关系不大,重点是这只池鹭居然被河蚌给夹住了鸟脚,让人一瞬间就想起了经典的“鹬蚌相争”的典故,只不过博主这个“渔翁”却“不得利”了。
面对这个经典的场景,博主的选择是将河蚌给用镰刀砸碎了,他砸得还算小心翼翼,敲了好几次,还不时将鸟提起来查看情况。
最后河蚌被砸碎后,露出了白色的蚌肉,池鹭的脚被解放,开始不停地挣扎。博主提着池鹭往不远处一放,这池鹭当即以不自然的奔跑方式窜进了一旁茂密的杂草堆中,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对了,视频的配文是:“倒霉的白鹤鸟,幸好遇到我,下次别那么贪吃了。”
跟网友们讨论
面对这样的救助行为,评论区的1万名网友得有90%都开麦对博主进行了嘲讽,而且说的都怪难听的。
你看像是“河蚌的命就不是命了?”“生命面前,河蚌和鸟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评论算是语气很和善了。你再看“人真是伪善,一边杀一边觉得自己是救世主,而杀生的标准仅仅是自己的喜好!”“典型的厚此薄彼!人类就是偏向喜好高一级的动物,因为河蚌是软体动物,鸟类比软体动物高等。”“你杀了另外一个还不是杀生!”
我截图的其实都是比较能展示的了,有的网友骂得我都怀疑是怎么没被平台给屏蔽的。
还有些网友是往民俗学方面发表的评论,看得我是一愣一愣的。他们认为博主这是介入了外界的因果,这本来是鸟跟蚌的因果,但是现在这么一搞,就是博主去承担了!这个因会缠着博主不放,这根本不是放生,是逆天改命的损阴德行为!
有些网友比较现实主义,他们质疑博主为什么就不能把河蚌的壳给撬开一点呢?这样做不就两全其美了?那边都不会有偏颇,双方都保留了生命,结局就更让人舒适了。
甚至有网友怀疑就连事情的起因,也就是河蚌夹住鸟脚这个事情都是人为的!“毕竟有些人为了点流量什么事情做不出?”
嘲讽的评论、玄学的评论和怀疑博主造假的评论,这些博主无法回复,不过质疑处理方法的评论博主倒是可以回复了,博主表示当时试过要撬开蚌壳的,但是没有成功踩砸的蚌壳,“请大家勿喷。”
对于这个说法大家都不太买账,都不太相信怎么可能就撬不开呢?
我的猜测
这种情况在自然情况下肯定是有概率发生的,无非就是这只池鹭踩在水中觅食的时候,意外将鸟脚放进了刚好展开贝壳滤食的河蚌里,然后河蚌受惊就赶紧加紧贝壳,感受到鸟脚的异物感和池鹭的挣扎后,河蚌就越夹越紧了,扑腾的池鹭就被人类发现,然后事情就来到了开头那样的情况了。
然后讨论的就是“河蚌真的撬不开吗?”这个情况。
健康的河蚌,其闭壳肌产生的力量相当惊人,这块肌肉连接着两片贝壳,收缩时就像门栓一样把门关死。有时候根据河蚌的大小不同,甚至需要施加几公斤甚至十几公斤的力才能强行撬开。
这种设计的初衷是抵御天敌的短期撕扯,而不是与人类用工具撬动进行长时间的“拔河比赛”,所以如果博主就用那个镰刀去尝试撬开,坚持一段时间,大概率是能撬开的。
不过这么去搞,河蚌还是会受伤的,想要完全不让河蚌有损伤就解决问题在野外是比较难的,如果在家里还能用冰冻和温水浸泡短时间的方式刺激河蚌的张开贝壳。
我觉得博主根本就是没想太多,就跟上面的一个网友说的那样,觉得鸟类是比较高级的物种,下意识就觉得应该牺牲河蚌救鸟,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就是顺手就这么做了,然后拍了个视频炫耀一下,仅此而已罢了。
博主受到这么多的非议还是因为互联网的传播属性,各种想法的网友都能随意地发表想法。
我就有点好奇如果是这些网友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去解决?
当然我不是想声讨博主或者这些网友,这真的是有种电车难题的感觉,我们现在讨论的所有事情都是以人类角度出发的定义,无论如何讨论,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其他人类总会给出不同的建议,所以硬要讨论出所有人都满意的说法是不可能的,有种“庸人自扰之”的感觉。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