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不情愿当皇帝的人:从开国功臣到皇帝,只用了51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10:05 2

摘要:这些皇帝们大多是只有匹夫之勇的武夫,或者是承袭皇位的二代纨绔子弟,在治理国政上面可以说是一团糟,闹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里,可以说是皇帝多如狗,藩镇遍地有。

这些皇帝们大多是只有匹夫之勇的武夫,或者是承袭皇位的二代纨绔子弟,在治理国政上面可以说是一团糟,闹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而后唐明宗李嗣源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他当政时,对外消灭割据势力,对内善待普通百姓,使得五代十国中唯二的两位雄主(另一位是柴荣)。

而颇有意思的是,比起政治上的清明,李嗣源的称帝过程显得更加地富有戏剧性。

因为他本来压根就没有当皇帝的想法,最后坐上皇位也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要知道,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为了皇位争的头破血流。而李嗣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反常的举动,还得从他的早期经历说起。

李嗣源是沙坨人,而且是属于连姓氏都没有的最底层。所谓沙坨族,其实就是西突厥的一个分支,所以我们可以把李嗣源也视为突厥人。

当时的沙坨部落里,有一位领军人物,名叫李克用,此人是唐朝末年最强的藩镇军阀之一,被唐昭宗封为晋王。

在唐末乱世里,唯有梁王朱温在地盘和军队数量上压过李克用一头。

李嗣源从小孤苦伶仃,为了吃上一口饱饭,十三岁就来到了军队中效力。因为善于骑射,被李克用看中,收为了义子。

当时,李克用的官职是河东节度使,河东这块地盘儿很大,土地又肥沃,因此能够供养起很多的军队。

被李克用收为义子的不光李嗣源一个,还有其他十一人,再加上李克用的亲儿子李存勖,这十三人合称为河东十三太保。

在后世的演绎小说或者影视剧里,多有提及这十三太保的,但最初的来源就是李克用的儿子们这一组合。

由于这十三人中,以李嗣源的年纪最大,所以他是大太保,而李存勖则是三太保。

刚开始的李嗣源由于在军中没有根基,因此虽然贵为李克用的义子,他一开始的职务也并不高。

转折点发生在上源驿,这是位于汴州的一处驿站,属于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的领地。

当时,李克用受到朱温所邀,来到汴州一起喝酒。两人在席间发生了争执后,朱温对李克用产生了杀意。

趁着李克用一行人在上源驿休息的好时机,朱温派重兵围住了此地,并用火攻准备将他们全歼。

本来,李克用是没有逃脱的机会的,因为这时候他因为饮酒过量行动不太方便。

幸好李克用的义子们都很忠心,在拼死护卫、损伤惨重的情形下,成功将李克用护送出了朱温的包围圈。

因为此事,李嗣源在军中的地位迅速得到提升,被任命为李克用的亲兵副统领。

在之后的岁月里,李嗣源跟着李克用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当然,李克用的亲儿子李存勖也是一位猛将,论起军事才能丝毫不逊于李嗣源,而且还是晋王李克用的世子,因而地位始终压李嗣源一头。

不过,十三太保之间的感情很好,毕竟是一起并肩作战、把生命托付于对方的。

所以,李嗣源也一直对李存勖很尊重,听从于他的任何命令。

等到李克用病逝后,李存勖接任了晋王之位。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亲自带领李嗣源等人,用了几年的时间,灭掉了朱温建立的后梁,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在灭梁之前,李存勖一直是以英明果敢的形象示人的。

但在当上皇帝后,李存勖没有了目标和斗志,就开始变得颓丧昏庸起来。

他整天只知道玩乐,和戏子们待在一起,荒废朝政。还盲目听信奸臣的话语,诛杀了很多正直的大臣。

一时间,搞得朝廷上下是人人自危、怨声载道。

不仅如此,李存勖还对好兄弟李嗣源产生了猜忌之心,认为他的威望太高,对自己很不利。

当然,我们从李存勖的视角来看,也确实可以理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也是凑巧,魏博镇的军队在河北贝州哗变了。李存勖派其他人前去剿灭,怎么也搞不定。没办法,只能调李嗣源带一部分御林军前去平叛。

接下来,令人瞠目结舌的重头戏登场了。

等李嗣源率领御林军来到魏博的时候,两边的军队居然同时要拥立他做皇帝。

李嗣源这时候还是后唐的忠臣,自然是不肯,他对李存勖还是很敬重的,而且还顾念着兄弟的情谊呢。

想办法从叛军那里逃了出来后,李嗣源找到自己的军队,并多次上书给李存勖辩解,都被自己的政敌元行钦拦截了。

不仅如此,当时李嗣源的长子李从璟在禁军中任职。他奉李存勖之命前来劝降李嗣源,也被元行钦扣留了。

事已至此,在女婿石敬瑭等人的劝说下,李嗣源不得不反了。

不过李存勖毕竟是皇帝,又是以军功起家,实力还是不容小觑,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关键时刻,李存勖后院起火,他的禁卫军统领郭从谦又发动了叛乱,杀死了李存勖。

这样一来,李嗣源的前方再也没有了阻力,轻而易举地当上了皇帝。

算起来,李嗣源这位后唐的开国功臣,从起兵反抗李存勖,到自己当上了皇帝,也不过只用了51天而已!

来源:历史不该遗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