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99年,正月初二,乾隆皇帝驾崩。不久后,和珅突然被嘉庆皇帝下了大狱,判处死刑。侍卫冲进和府抄家,金银财宝总计达800000000两白银,粗略计算达到国库收入的10多倍。
1799年,正月初二,乾隆皇帝驾崩。不久后,和珅突然被嘉庆皇帝下了大狱,判处死刑。侍卫冲进和府抄家,金银财宝总计达800000000两白银,粗略计算达到国库收入的10多倍。
看着查抄清单,嘉庆问和珅:“你贪了这么多钱,花得完么?”
结果,和珅只回答一句话,就让嘉庆当场羞愧。
给乾隆当了一辈子钱袋子的和珅,实在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乾隆刚驾崩之时,就被新皇帝查了个底朝天。
而这一切的巨变,都始于1799年的正月初四。
当时,正是乾隆驾崩的第3天,和珅和福长安正在给乾隆守灵,处理后事,突然接到了一道奇怪的旨意:“守直殡殿,不得任自出入”。
即,一直在乾隆的灵前守着,不得擅自出入。
得到这份旨意之时,和珅就觉得非常奇怪,他是乾隆葬礼的操办者,哪有把操办葬礼的人软禁在灵前的,明显有问题。
他正准备像往常一样,花点银子贿赂看守,溜出去一探究竟,结果自由没买来,却误打误撞得到了一个消息:他军机大臣的身份被罢免了,理由是国丧没办好。
和珅闭了闭眼,精明的他立马就知道,大难临头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正月初五,朝臣们开始发难,列举了和珅的种种罪行。其中,弹劾得最起劲的就是和珅以前的死对头——刘墉刘罗锅。
到正月初八时,和珅和福长安都被打入刑部大狱,开始走审理流程。
和珅知道,像他这样的身份,突然被下狱,背后一定是帝王在操作。不管自己在狱中说什么,结果都一样。于是,49岁的他长叹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的。”
和珅虽出自钮祜禄氏,却生在一个贫困之家,他出生的时家里连请稳婆的钱都没有。而后又3岁丧母,9岁丧父亲,一直靠着叔父的接济才勉强尤咸安宫官学生。
因为穷过,所以格外渴望“钱”。
很多史学家分析,和珅之所以会被乾隆看上,是因为他生得好看,和乾隆心心念念的马佳氏十分相似,尤其是脖子上那颗红痣。
可事实上,对于能够六下江南游山玩水的乾隆皇帝来说,他绝不可能单纯因为美貌,就宠信一个男人几十年。
历史上的和珅,是个真正有才能的美男子。
他最开始被乾隆看上,是因为语言天赋,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承训书谕,兼通满汉……清文、汉文、蒙古、西番、颇通大意”。
20出头的和珅,就已经懂了四五门语言,而当时的乾隆,正好在平定廓尔,很多文件、书信,都需要一个靠谱的翻译。和珅这个御前侍卫,迅速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乾隆十分好奇地询问和珅:“以你的家庭情况,是在哪里学的这些语言?”
和珅直接回答:“臣自幼喜读各族文字,常与八旗子弟中的蒙古人、西藏人交往学习。”
一句“交往学习”,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和珅的特点,他不仅擅长与人交际,而且懂得抓住机会吸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不卑不亢的回答,俘获了乾隆的心。
自此之后,和珅就开始了步步高升之路。
在外交上,乾隆格外依赖和珅,而和珅也不辱使命,非常得体地处理一切,不仅当翻译,还会主动用藏语与西藏代表交流,解决边疆纠纷。就连咄咄逼人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也称赞和珅“外频恭谨异常”“颇悦客气”,但遇到原则问题“亦不肯应允”。与晚清那些丧权辱国的行径比起来,和珅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后来,云南发生铜矿亏空,涉案金额高达20万两。乾隆派去查案的钦差大臣束手无策,是和珅,仔细去研究账目,发现了有人利用了铜银在不同地区的差价,从中牟利。
于是,他连夜书写奏折,把其中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乾隆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这是第一次,乾隆在和珅身上发现除外交能力之外的第二个突出能力——财务能力。
那个时候的和珅,像一汪清水,无比清澈。
只是,这种清澈,没有维持太久。
史书上明确记载和珅收取贿赂的时间,是在1780年。当时,山东巡抚拿着5万两银子,找他在黄河工程款上进行通融。
和珅收钱办事。
作为督办的他,不需要费太多功夫,只需要在账目上稍微做点手脚,一切就神不知鬼不觉。
或许是因为这5万两银子,实在来的太快了。后来的和珅便一发不可收拾:排除异己、明码标价卖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而乾隆,对此只字不问,依旧毫无理由地宠着和珅。
就连大学士阿桂都说:“朝中大事,皇上问和中堂,不问我等。”
民间不少人在指责这对君臣时,给和珅扣的帽子是“贪腐”,而给乾隆的评价是“识人不清”。
但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和珅和乾隆两个人的事业线,就会神奇地发现一件事情:当乾隆皇帝不顺的时候,和珅就会官场失意。
比如:
乾隆三十四年,“珅以扶同瞻绚降二级留侄”;乾隆五十六年,“和珅因审询护军海旺等人盗窃库银一案拟罪纵,又加之和珅本人为管库大臣,又被降职使用”;乾隆五十九年,“因吉林人参阙库额,命军机大臣缮写原因。和珅瞻顾迁延,未及时上报,乾隆责之,降二级留用”……(取自《和珅全传》)基本上,只要每次乾隆不顺心,没钱花的时候,他就不会再纵容和珅。和珅只要有一丁点过失,就会被乾隆处罚。
等到乾隆有钱了,舒心了,又能下江南和美女游玩了,和珅的日子就又会好过很多。
乾隆正是利用这些行径,巧妙地维系着和和珅之间的平衡,这对君臣,一直心照不宣地以这种方式维系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珅的很多恶劣行径,其实不过是乾隆的代言罢了。
那些皇帝不方便做的事情,由和珅出面来做。说到底,和珅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可官场毕竟是官场,作为高级打工仔的和珅,忽略了一件事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和珅为了满足乾隆的金钱欲望,到处树敌,可乾隆并不能长生,等到乾隆一死,他的新主子就会变成嘉庆。
嘉庆,还会像乾隆一样需要他么?
这个问题,从乾隆退位那天,就有了答案。
1795年,84岁的乾隆决定把皇位传给十五皇子永琰,听到风声的和珅在永琰登基前,立马送了一柄玉如意示好。
和珅以为,玉如意,就能够拉进他和新皇帝之间的关系。
可后来,乾隆和嘉庆父子俩之间的一番糖衣炮弹,直接把和珅迷得晕头转向。
乾隆退位后,并没有真正放权,很多国家大事依旧是他在决策。可84岁的他口齿不清,身边人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有和珅懂。
乾隆和嘉庆之间的所有交流,都要靠和珅来完成。
看似,和珅又被推上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嘉庆也赞扬和珅:“朕方倚相公(即和珅)理四海事,汝何可轻也?”
可实际上,这种“重视”无异于和珅的催命符。
它把和珅的地位捧得越高,就树敌越多。
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着乾隆咽气,好狠狠地参和珅一本。而这种局面,是嘉庆的刻意为之。
因为,嘉庆需要拿和珅的人头,来当自己新皇继位的“功勋章”,也需要和珅的家底来充实国库。
所以,1799年,乾隆一死,嘉庆等不及办完先皇的葬礼,就开始发难。
正月十一日,嘉庆公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
侍卫查抄和珅府邸,发现大量金银财宝、首饰玉器、名人字画以及诸多土地的不动产资源……清单总计不少于8亿两白银。
一时之间,民间都在热议和珅的家产。
就连朝鲜使臣都说:“阁老和珅权势隆盛。则天子亦不是贵。”
当时,清朝国库的年入收入大概在每年7000万两。按照这个数据推算,和珅拥有的财产,堪比10多年的清朝国库收入。
文物百官知道和珅的钱多,但万万没想到居然这么多,直接要求对和珅凌迟处死。
和珅的儿媳妇和孝公主跑到宫中跪求,这才让嘉庆把“凌迟”改为“赐死”,留给了和珅一个体面。
和珅临死前,嘉庆去狱中看他,询问道:“你贪了朝廷这么多银子,难道花得完吗?”和珅沉默良久,回答道:
“臣所贪之财,皆为先帝修园林、办庆典所需。若无臣筹措,国库早已空虚。”
听到这句话,嘉庆当场羞红了脸,一时之间说不出来话。
因为他知道,和珅说的是实情。
康熙、雍正两朝皇帝攒下来的国库,都被乾隆花了个精光,六次南巡、修建圆明园、修建避暑山庄、过大寿……
乾隆不会赚钱,却在疯狂烧钱。光是一个八十大寿, 他就花了800万两,相当于当年国库收入的七分之一。
如果没有和珅,乾隆早就垮掉了。
如果不是查抄和珅的家,嘉庆这个新皇帝一继位,也会面临巨额的资金短缺。
正月十八凌晨,和珅用一根白绫结束了生命,死前留下绝命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是贪官不假,但相比贪,他这一生的悲剧色彩更为浓重。
虽位极人臣,却一生都在为乾隆父子俩做嫁衣。
活着的时候,为乾隆保驾护航。
死了之后,财产也成了嘉庆的启动资金。
而他自己,却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成就终生骂名,是聪明一世,也是糊涂一世。
和珅死后,嘉庆疯狂推行反腐措施,希望不要再出现第二个和珅,但效果微乎其微。
非人之祸,根源在制度。
制度不变,“小和珅”只会层出不穷。
比如后来的李鸿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前辈和珅。李鸿章临死时留下的遗产,超过了清朝15年的国库总收入。
对此,你怎么看?
-
参考资料:《和珅全传》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