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加工厂到家乡豆角合作社,陈首田:返乡创业带富乡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09:33 2

摘要:“以前在广州,看着加工厂订单一天天减少,心里慌得很;现在回到家乡,看着村民们抱着一筐筐豆角来售卖,脸上满是笑容,我这心里踏实又满足。”近日,在象州县运江镇“广西象州庆满豆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豆角收购车间里,负责人陈首田一边看着工人有条不紊地分拣、称重豆角,一

“以前在广州,看着加工厂订单一天天减少,心里慌得很;现在回到家乡,看着村民们抱着一筐筐豆角来售卖,脸上满是笑容,我这心里踏实又满足。”近日,在象州县运江镇“广西象州庆满豆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豆角收购车间里,负责人陈首田一边看着工人有条不紊地分拣、称重豆角,一边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创业转型之路。

庆满豆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今年41岁的陈首田,早年在广州打拼多年,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创办了一家服装商标加工厂。起初,加工厂生意红火,订单不断,陈首田也在广州站稳了脚跟。然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线上销售模式的兴起对传统服装商标加工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加工厂的订单量逐年下滑,生意日渐惨淡,这让陈首田陷入了迷茫。

就在陈首田为工厂前途发愁之际,一次老乡聚会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聚会上,老乡们聊起家乡柳州的特色产业,提到柳州袋装螺蛳粉凭借独特的风味火遍全国,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其中螺蛳粉配料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豆角,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让陈首田心动的是,老乡们提及,现在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家乡有大量闲置的土地无人耕种,许多留守在家中的妇女也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而陈首田的老家象州县运江镇,本身就有不少农户种植豆角,可这些农户却常常因为豆角没有稳定的销路,只能眼睁睁看着辛苦种出来的豆角滞销,一年的劳作白费。

“一边是螺蛳粉产业急需豆角原料,一边是家乡有闲置土地、劳动力和待销的豆角,这不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吗?”陈首田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回老家办一家豆角收购厂,既能解决家乡闲置土地利用的问题,让土地重新 “活” 起来,又能为村里的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还能帮助种植豆角的农户解决销路难题,可谓一举多得。这个想法让陈首田兴奋不已,也让他看到了新的创业方向。

村民正在出售豆角。

经过多次回老家实地考察,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政策,并走访农户了解相关种植情况后,陈首田更加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2021 年,他毅然关掉了广州的服装商标加工厂,带着多年的积蓄和满腔的热情,回到了家乡运江镇,注册创办了 “广西象州庆满豆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收购附近村民种植的豆角,并进行加工腌制。

合作社建立初期,为了鼓励更多村民参与豆角种植,陈首田主动上门向村民们宣传种植豆角的优势和合作社的收购政策。他告诉村民,运江镇自古就有种植豆角的历史,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豆角生长,而且豆角种植具有“短频快、产量高” 的特点,一年可以种植两季,亩产量能达到 5000-6000 斤,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每亩产值可达 6000-7000 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同时,为了帮助村民提高豆角种植技术,提升豆角品质和产量,陈首田不断的向老豆农和农业技术专家学习,并为村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从豆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他都会手把手地教给村民,解决村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在陈首田的积极引导和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入到豆角种植的队伍中来。原本闲置的土地被重新开垦,种上了绿油油的豆角;村里的留守妇女们也有了新的“活计”,她们不仅可以在家门口种植豆角增加收入,还能到合作社的加工车间打工,分拣、清洗、腌制豆角,每天能有80-100元的收入,实现了 “顾家、赚钱两不误”。

“以前我在家只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偶尔干点小工,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现在在豆角厂里打工,小孩的学费解决了,生活也改善了很多,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正在合作社加工车间忙碌的村民甘大姐笑着说道。

陈首田查看豆角长势。

如今,陈首田的豆角合作社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每到豆角收获的高峰期,合作社的收购点总是热闹非凡,村民们拎着自家的豆角,排队等待称重、售卖。据陈首田介绍,在豆角收获旺季,合作社每天能收购将近4 万斤豆角,这些豆角经过挑选、清洗、腌制等加工环节后,会及时运往各地。

“我们的豆角品质好,口感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目前,合作社加工好的豆角主要销往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为当地的螺蛳粉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同时也会销往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销路非常稳定,目前年产值可以达到500万元。” 陈首田自豪地说,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带动了运江镇本地村民增收致富,还吸引了周边乡镇的农户前来合作种植豆角。

运江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陈首田返乡创办豆角合作社,不仅盘活了当地的闲置土地资源,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为家乡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下一步,镇政府将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帮助解决用地、用水、用电、资金等实际问题;支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工人将酸豆角进行装箱。

从广州的服装商标加工厂老板,到家乡的豆角合作社带头人,陈首田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书写了一段返乡创业的精彩故事。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豆角种植加工产业,探索“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的发展模式,带领更多乡亲们一起把豆角产业做得更大更强,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 黄黎欣 通讯员 李婕


来源:象州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