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刚结束宁夏支教之行的厦门大学学子兰佳祥说。当初正是受到这句话的感召,兰佳祥成为厦大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厦大研究生支教团:
20余年接续闽宁山海情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刚结束宁夏支教之行的厦门大学学子兰佳祥说。当初正是受到这句话的感召,兰佳祥成为厦大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近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发布,由共青团中央推荐的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厦大团委书记张晴介绍,当时,作为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首批高校,厦大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开始组建研究生支教团。算上今年夏天刚出发去宁夏的第27届支教团,厦大研究生支教团共派遣了414名支教队员。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展“七彩假期”活动
兰佳祥还记得自己是在去年7月13日抵达宁夏隆德的。他们在宁夏做的第一件事是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组建了一个为期两周的公益兴趣班。兴趣班结束后,厦大学子为宁夏孩子们组织了一场文艺汇演,邀请学生家长前来观看,在舞台上呈现孩子们过去半个月的学习成果。
刚从福建来到宁夏,兰佳祥和同学们有一个小困难要克服——当地方言。“我们在当地开完第一个会后就发现,这边的领导和老师开会都会用方言。”兰佳祥说。当地带他们的老师会给他们用普通话复述一遍基本内容,厦大同学也尝试努力去听、去学习本地方言。
兰佳祥说,在隆德县城,他们经常会碰到很多老百姓跟他们热情地打招呼,比如学校门口超市的老板娘和快递站的人。当地人一听他们口音不一样,就会亲切地问他们是不是从南方来的,一听说是来支教的,就会问是不是大学生。“从工作到生活,能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和亲切,这种氛围对我们很快融入并克服语言难关有很大帮助。”兰佳祥说。
9月开学后,厦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正式在各自所在学校参与教学工作。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卢宇翔被分在永宁县闽宁镇的闽宁中学教八年级地理。在教学中,卢宇翔发现班上很多学生在初一时基础未打牢,进入初二后,在地理学习上很吃力,跟不上课程进度,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放弃学习的念头。“有的学生还缺乏基本生活常识,都不知道‘零度结冰’的概念,这对他们学习地理有很大的阻碍。”卢宇翔说。
基于这种情况,卢宇翔每节课大约安排一半时间进行课本知识教学,另一半时间帮学生补不足的基础知识。他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海洋、沙漠等自然地理知识时,会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还会用到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具体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卢宇翔还在班上实行“积分集市”制度。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认真听讲、回答问题、成绩进步等方式可获得积分,达到一定积分便能兑换奖品。“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努力向上的动力。”卢宇翔说。
卢宇翔班上曾有一名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消极。经过他一个学期的耐心引导和积分激励,这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从以前的20分提升到了60分。卢宇翔说,看到学生在自己帮助下取得进步,比自己努力进步更有成就感。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课堂教学
“我觉得来宁夏支教的意义是激发当地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渴望。”厦门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林艺玲说。林艺玲是福建漳州人,在抵达宁夏前,对当地环境还有些担忧。到了宁夏后,她发现这里的物质条件与以前学长学姐那个年代相比已经改善很多。林艺玲那个时候经常会思考:自己来宁夏支教的意义是什么?她想,应该是让孩子们燃起去外面世界看看的好奇心。
鉴于此,林艺玲后来在课堂上会给孩子们展示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有时也给他们分享自己在厦门大学的求学生活。有一次,林艺玲专门腾出时间,给孩子们播放了以张桂梅为人物原型拍摄的电影《我本是高山》。“那天电影放完后,好多孩子过来跟我分享他们的感受。”林艺玲说,这些孩子们都特别受鼓舞。她还观察到,许多女生一边看电影,一边悄悄抹泪。
厦门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周庆一介绍,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宁夏学生获得经济支持完成学业,也为了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厦大研究生支教团发起“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项目,在社会爱心人士和学生之间架起桥梁。
在宁夏支教期间,周庆一和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要摸排当地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支教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谈话、家访、审核等工作,再与全国各地报名项目的资助人沟通,向他们介绍学生情况,帮助资助人与学生结对。
周庆一告诉记者,在家访过程中,他感觉自己更进一步走进了宁夏,贴近了自己的学生和当地民众。有一次家访,一名宁夏本地教师带周庆一去学生家,车程近一个小时。这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且母亲身体不好,无法工作。学生的父亲和双胞胎哥哥在他幼时相继意外离世。
周庆一回忆,当时一进入学生家,目之所及是自己想象不到的艰苦。“这个学生是我的课代表,平时在学校很懂事,非常积极向上,完全没有想到家里条件这么困难。在家访中,我甚至感觉孩子比母亲还要坚强。”周庆一说。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课堂教学
张晴介绍,20多年来,厦大研究生支教团在宁夏除了立足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还一直坚持开展“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公益项目,目前已累计募集善款1800余万元,资助了近3万名困难学生。
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教师张秀丽是1999年首批厦大赴宁夏支教的学生之一。当年刚毕业的张秀丽一抵达宁夏就被分去教高三毕业班,班上有些学生看着比她还高、还成熟。“前不久,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当年跟学生的合影,还有人问我:这是你和你的学生?”张秀丽说。
张秀丽特别提到了她当年支教时的一名学生——韩松年。韩松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宁夏成为一名体育老师。“我的这个学生特别厉害,他用自己的体育专长,给学生创造训练条件,教的学生有好几百人陆续考上了体育类专业或大学,他本人也被评为宁夏‘教书育人楷模’。”张秀丽说。
韩松年如今取得的成就让张秀丽非常骄傲,也让她看到了当年自己努力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张秀丽说,看到一代代研支团的教育接力,她就会想起当初感召自己去宁夏的那句话——“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