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医生被点名通报!多地卫健委发文,医生执业行为迎来更严监管,重则解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5 03:41 2

摘要:2024年6月,泰州市卫健委制定出台《泰州市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于当年7月21日起正式施行。

每月通报,近百名医生被通报。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叶正松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卫健委发布2025年7月份泰州市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情况通报。

通报名单显示,一名医生因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被记8分。与其一同被通报的,还有另外11名医务人员。

其中一名医生蔡某因三项违规行为被记11分:

1.手术时未依法取得患者或近亲属明确同意;

2.发生一级医疗事故且医疗机构承担次要责任;

3.书写的病历资料不符合管理规定。

该通报被不少医疗界人士称之为“黑榜”。

每月通报,近百名医生上了“黑榜”

2024年6月,泰州市卫健委制定出台《泰州市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于当年7月21日起正式施行。

《管理办法》监管对象为医、护、药、技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共列出91种不良执业行为情形,划分为七个记分档次:一次记分的分值分别为1分(5种)、2分(13种)、3分(16种)、4分(11种)、6分(13种)、8分(12种)、12分(21种)。

也因此,《管理办法》又被医疗界称为“驾照式记分”。

《管理办法》实施一年以来,泰州市卫健委几乎每个月均公开发布通报。仅今年以来,就有近百名医务人员被记分通报:1月与2月共26人被通报上榜,3月份23人被通报上榜,4月份14人被通报上榜,5月份11人被通报上榜,6月份5人被通报上榜,7月份12人被通报上榜。

重则解聘!多地发文,医生执业行为迎来更严监管

不止泰州,近年来,不少省市地区发布了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记分方案”。

深圳

2024年底,深圳市卫健委发布《深圳市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不良执业行为,根据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扣分,设记扣“1分、2分、4分、6分、8分、10分、12分 ”7个档次。同时明确相应处理:

1.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累计记分达到12分不满24分的,由其主要执业机构对其进行内部离岗培训2个月

2.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累计记分达到24分以上的,按照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处理,并由其主要执业机构对其进行内部离岗培训4个月

离岗培训期间医师注册和备案的执业机构取消其处方权

山东

2023年6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山东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类别和情节,记分共分为12分、8分、6分、4分、3分、2分六个档次,记分项目共26项。医疗机构、重点科室布局流程不符合相应规范要求或缺少诊疗服务必备的设施设备,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的,也会被记4分。

四川

2023年11月,四川省卫健委官网发布《四川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2023年版)》与《四川省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2023年版)》。

其中明确,将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作为医务人员职务任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的依据之一,提高不良记分约束力。比如:一个记分周期内,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80分以上的,记分周期内不得晋升(或聘任)高一级职称;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100分以上的,三年内不得晋升(或聘任)高一级职称,也可予以低聘、解职、待聘、解聘等处理……

除了执业行为,医保“驾照式记分”也落地

除了多地卫健委要求对医生执业行为“驾照式”记分,医保部门也同样实行“驾照式”记分。

2024年9月,国家医保局《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医保监管对象将从机构向相关人员延伸,要求对定点医药机构医生实行“驾照式记分”,从而实现动态精细化管理。

其中明确,相对较轻的违法违规行为记1-3分;较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记4-6分;更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记7-9分;最严重的欺诈骗保行为记10-12分。

医保部门为医生建立“一人一档”医保诚信档案,记录其遵守医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伴随其整个职业生涯。医生一旦被记分处理,即会情况通报卫健、药监部门,相关处罚信息会在全国跨机构跨区域共享,共同形成监管合力。

如果一年内记分达到9分,将暂停其医保支付资格1-6个月,暂停期内医保费用不予结算;一个年度内记分达到12分,将终止其医保支付资格,医保费用不予结算;累计记满12分或一次性记满12分,1年内或3年内不得再次登记备案。

这意味着医生除了规培证、执业医师证之外,又多了一个“医保合格证”,再加上“执业行为合格证”。四证齐全,方能医海行舟。

从医保高压监管,到如今各地卫健委对医生执业行为加强监管,可以清楚感受到,医生执业规范化要求的政策走向,正变得越来越严

医疗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现在医生除了要看好病之外,还要合法合规。如果不遵守规则,很有可能职业生涯还没到头,执业生涯就到头了。

医生观点:此举是对医生必要的监管,但更应陟罚臧否

泰州医生“黑榜”发布后,在医疗圈引起广泛热议。有医生对此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此举是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必要手段,定期公开通报的形式能对部分医生起到更有效的震慑效果。也有医生持反对态度,认为此举加剧了医务人员的执业压力。

作为一名医生,笔者个人觉得,对医生必要的监管,是有一定意义的。

但是,“必要的”这个度,极难把握——松了,起不到加强监管的作用;严了,又会误伤医者仁心,打击医生的积极性

另外一点,就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君欲取之,必先予之。

前几天,成都某三甲医院的一名医生自爆:5月份绩效只有微薄的1840.6元,而且还要拖到8月才到账。据悉,科室总共只有一万三千多块奖金,几个医生分,人均收入可想而知,落到每个人就剩一千多。

这位医生把工资条发到网上,并配文直言不讳地点破医生的生存困境:“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救死扶伤”。“吃饭”问题成为比“道德绑架”更迫切的现实考量。

类似的问题不止在一家医院出现。最近临沂市某医院一名医生曝光,即便她是在编人员,“可我现在要背营收任务,工资还被拖欠了10万元!”

她手中紧握的考勤表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月20余万元的科室营收指标。“我们这些治病救人的医生都被逼成了销售人员。”从去年2月起,薪资要么迟发,要么拖欠。

曾经的白衣天使,如今却沦为背负营收指标的“销售人员”。当“人民医院”变成营利工具,笔者不禁要问:当医生沦为背负营收指标的“销售人员”,当拖欠工资成为常态,谁来守护他们的执业尊严,谁来捍卫他们的职业权利?

赏罚要平衡,不能只谈罚不说赏。医生的待遇,是否也应该被主管部门监督确保?

医生有问题,应该接受处罚并改正。但笔者也希望,在认真严格处罚医生的同时,也要多为他们正常的权益落实、着想一点。至少不能发的还没罚的多。

只有提高了医生合情合理的收入水平,使医生能够有条件过上尊严的优质生活,促使医生自觉的维护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尊严,从而去自觉的抵制各种不良职业行为,这比靠监督、靠惩罚更有效。

责编|Atai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骨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