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公益活动持续推进,创新教学助力社区儿童成长。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公益团队的志愿者们再次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小学一年级课程辅导活动。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灌输,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游戏,帮助社区儿童在轻松氛围中掌握
中国青年网张家港7月6日电(通讯员 陆雯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公益活动持续推进,创新教学助力社区儿童成长。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公益团队的志愿者们再次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小学一年级课程辅导活动。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灌输,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游戏,帮助社区儿童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学科知识。
数学课堂上,志愿者们将数字学习融入生活场景。通过"小小超市"情景模拟,学生们在"购买"文具用品过程中,自然运用10以内数字进行简单计算。彩色计数币和实物教具的配合使用,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在"数字捉迷藏"环节,孩子们在活动室各处寻找隐藏的数字卡片,既锻炼了观察力,又巩固了数字认知。
语文教学采用"五感学习法"展开。志愿者们将"山、石、田、土"等汉字与实物相对应,让学生通过触摸石块、观察稻田图片等方式建立直观认知。课堂上的"汉字剧场"环节,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演绎汉字结构,在动态表演中加深记忆。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志愿者们还设计了"词语接龙"游戏,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串联所学词汇。
在教学方式上,志愿者们突破传统模式,引入多项创新举措。利用音乐节奏辅助数学运算,将计算过程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通过沙盘书写练习汉字,增强学习趣味性;采用"学习护照"记录每日进步,激发学生主动性。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个体差异,志愿者们实施"彩虹分组"教学法。根据学习进度将学生分为不同颜色小组,分别设置适合的练习内容。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增加拓展训练,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强化基础巩固。课后,志愿者们还特别设置"解疑小站",耐心解答每位学生的疑问。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掌握知识,效果超出预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团队注重教学效果的持续跟踪。通过建立"成长观察日记",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发展变化。这些记录既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也为研究低年级教学方法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萤火之行”公益活动后续还将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特色活动。志愿者们表示,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教学形式,让社区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这种高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基层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
此类公益教学活动有效弥补了暑期教育的空白,其创新模式对低年级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萤火之行"正在成为连接高校资源与社区需求的重要纽带,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
来源:Simpl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