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网君:星网狂飙背景下,垣信的困境本质是资源分配失衡与商业航天脆弱性;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放宽商业航天管制,降低商业航天监管门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4 21:00 2

摘要:垣信卫星“千帆”星座本已抢得2.1万颗ITU申报、融资到位、地方配套齐备,但国资“中国星网”横空出世,手握12992颗“GW”计划并率先发星,锁定黄金频段;工信部新规把星网列为“国家队”、垣信归为“商业补充”,在轨位、功率、干扰保护上全面受限。ITU“先申先用

01

垣信若无法在2030年前完成50%部署(约7500颗),将面临频轨资源流失风险。

垣信卫星“千帆”星座本已抢得2.1万颗ITU申报、融资到位、地方配套齐备,但国资“中国星网”横空出世,手握12992颗“GW”计划并率先发星,锁定黄金频段;工信部新规把星网列为“国家队”、垣信归为“商业补充”,在轨位、功率、干扰保护上全面受限。ITU“先申先用”规则下,垣信若不能在三年内完成10%部署,就将失去优先权,必须被迫与星网协调,资本估值瞬间缩水四成,地方支持也趋观望。垣信“跑得快,却可能撞墙”,成星网狂飙下的最大代价。

星网狂飙背景下,垣信的困境本质是资源分配失衡与商业航天脆弱性的双重危机。

星网凭借国家队背景,21天内4型火箭完成5次发射,几乎垄断了长六甲等主力火箭资源;而垣信四次招标三次流标,陷入长达5个月的发射停滞,全年162颗目标仅仅过半,年度目标几乎无望达成。

更值得担忧的是,ITU规则下,垣信若无法在2030年前完成50%部署(约7500颗),将面临频轨资源流失风险。

星网狂飙体现了国家战略效率,但资源过度倾斜也可能抑制市场竞争;垣信规划激进,却未建立备份方案,预判与准备不足,也折射出商业公司政策红利缺位、技术验证不足的致命弱点。

星网的效率与垣信的困境是一体两面,破局关键在于通过政策兜底保障公平、技术开放激活创新、生态协作降本增效,才能让国家队“狂飙”与商业公司“突围”并行不悖。

02

2024年中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发展分析

中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达40家,营收总计1115.67亿元,同比下降16.26%

2024年,中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达40家,营收总计1115.67亿元,同比下降16.26%;整体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26.72亿元。航天电子、航天信息营收领先,航天智造、中科星图等增幅显著;航天南湖、北斗星通等因订单推迟、军贸延迟而大幅下滑。航天智造、华测导航净利润居前,四维图新、航天发展等亏损严重,9家企业由盈转亏,仅航天科技扭亏。文章指出,行业受市场竞争、资金需求及国际环境冲击,需以新质生产力、持续研发和创新突围,方能在挑战中稳健发展。

2024年,中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总营收1115.67亿元,同比下降16.26%,净利润从盈利转为亏损,达26.72亿元。仅13家公司营收增长,少数头部企业依靠研发投入和国家战略支持逆势而上,但多数企业陷入困境,凸显严重的两极分化。

新增上市公司虽体现商业航天活力,但营收排名靠后,暴露出创新投入转化率低的问题。同时,停牌事件警示系统性风险,行业面临资金紧张和市场不确定性挑战。反映出行业受外部冲击和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双重挤压。

整体亏损揭示了政策红利不足和技术转化瓶颈。未来商业航天上市公司需在政策上打破资源垄断 ,技术上打通转化堵点,聚焦核心竞争力和商业能力建设,方能破解“投入高、回报低”的恶性循环。

03

降低商业航天监管门槛

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13日签署行政令,简化商业航天发射与再入的环境审查,废除过时监管,要求国防部、交通部、NASA整合流程并加快太空港建设,以巩固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先。此举被视为回应中国商业航天快速崛起:2025年中国多款新型火箭首飞,千帆、GW星座加速组网,海南商发场二期启动。美媒认为,该政策最大受益者是马斯克旗下SpaceX,其“星舰”测试曾因环评与事故调查受阻。

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核心在于降低商业航天监管门槛,本质是产业诉求的落地,而非临时起意。

从外部因素看,中国商业航天崛起和全球格局变化正在削弱美国传统太空霸权,商业发射成本与技术差距逐步缩小。

从内部因素看,美国自2015年《商业航天发射竞争法案》起持续放宽管制,此次也是既定路线的深化。

而SpaceX等企业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监管改革步伐,则是其产业内生需求。

行政令聚焦“下一代太空基础设施”,意在主导月球经济、深空探测等增量市场,而非被动防御,凸显其战略主动性。

因此,该行政令是美国应对商业航天新阶段的系统性布局,意图将长期技术竞争压力转化为制度调整契机。其本质是主动重塑规则以维持领导力。

维珍银河裁员 7%:在太空旅游市场预期与现金流约束之间

新一代Delta级亚轨道飞行器首次商业化推迟至2026年秋

维珍银河宣布裁员7%,并将新一代Delta级亚轨道飞行器首次商业化推迟至2026年秋。公司Q2营收仅41万美元,自由现金流-1.14亿美元,现金储备5.08亿,预计Q3继续失血1亿美元。裁员旨在压缩成本、聚焦Delta项目,以应对现金流压力。竞争对手蓝色起源已恢复稳定飞行,维珍银河却处于“空窗期”,品牌与安全窗口受限。市场虽预期太空旅游复合增速40%,但事故、监管、成本下降速度等变量巨大。案例提示:商业航天必须把现金流与技术里程碑绑定,原型转量产阶段须瘦身不失能,并用科研与品牌背书逐步撬动私人市场。

维珍银河的裁员本质是现金流危机倒逼的战略收缩,其核心矛盾在于:

市场高增速预期缺乏坚实支撑,但公司已为此投入不可逆的沉没成本;

技术延期与人才流失形成负循环,削弱差异化竞争力;

"保生存"策略牺牲长期技术储备,可能加剧对竞争对手的路径依赖。

若 Delta 项目未能如期实现高频次、低成本运营,此次裁员或将成为企业从"技术主导"转向"财务求生"的转折点,而非暂时的阵痛。

05

地月竞争的最终胜负仍取决于谁能将科学探索转化为可持续经济生态

美媒称,中国长征十号火箭与揽月着陆器连续测试成功,2030年前载人登月几成定局;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则因SpaceX星舰受挫而迟滞。专家指出,一旦中国率先登月,将终结“美国例外论”,强化“北京共识”,并掌握地月空间规则、技术及语言主导权。美国虽有经济与产业优势,却缺乏政策连续性;中国则依循稳定、系统的长期计划,有望在南极建立长期基地及PNT通信网络,持续主导月球活动。

中国凭技术稳健性及政策连贯性,短期内更可能率先重返月球,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美国太空领导力神话,重塑地缘规则话语权。

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即便率先登月,地月竞争的最终胜负仍取决于谁能将科学探索转化为可持续经济生态。在这场竞争中,中国的稳健推进面临长期经济性和商业性挑战,美国的高风险创新则面临政治摇摆和政策连续性的不确定性。月球之争本质是技术路径与制度韧性的对决,最终赢家或是能平衡技术冒险与政策韧性的一方。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视觉总监:董泞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行政部:姜河、林紫业务部:王锦熙、瑾怡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杂志订阅,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来源:卫星与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