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鲁西消失的千年古县——朝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4 19:23 2

摘要:朝城镇孟庄村北的孟堌堆,也叫孟洼,都说是齐桓公召集诸侯的会盟台,现在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队在那里挖出过春秋的绳纹陶片、战国的铜箭头,专家说这就是当年重丘邑的范围。

莘县的朝城镇,在1956年“三县合并”之前,它可是实打实的 “朝城县”,也是鲁西名县。

朝城在春秋时期叫 “重丘”,属卫国。清光绪版《朝城县志・沿革》开篇:“春秋属卫,为‘重丘’地”。

朝城镇孟庄村北的孟堌堆,也叫孟洼,都说是齐桓公召集诸侯的会盟台,现在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队在那里挖出过春秋的绳纹陶片、战国的铜箭头,专家说这就是当年重丘邑的范围。

到了秦朝,朝城设县,叫 “东武阳”,属东郡。《汉书・地理志》明确记载东郡下辖 "东武阳" 县。

咱再看孟洼遗址,考古队还找着了秦汉时期的城墙夯土,还有带 “东武阳丞” 字样的陶片,这证明秦朝的东武阳县治所就在这里。

孟洼遗址

孟洼遗址作为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范围 "北至前三里营,南至东西孟庄,西至周武庄,东至朝城西街,大可千亩"。

为啥叫 “东武阳”?是因为“在武水北边,又在东郡东边”。

东武阳县,还做过东郡的治所。东汉末年(191年),曹操曾迁东郡治所于此,抵御袁绍,可以说这里是曹操发家之地。对了,原来和曹操在一块的陈宫,就是东郡的。

真正叫 “朝城县”,是唐朝的事。唐朝武德四年(621 年),正式定名 "朝城县",《旧唐书・地理志》载:"武德四年,分武阳县置朝城县,属魏州"。

朝城的 “朝” 是朝觐的朝(cháo),不是朝阳的朝(zhāo)。关于县名由来,唐代《朝城县名记》解释为 “县临古驿道,诸侯会盟后常经此朝周,故以‘朝’名,示尊王之义”。武则天永昌元年(689 年)曾改名叫武圣县,开元七年(719 年)复名朝城县,可见 “朝城” 这名多受待见。

宋元明清这几朝,朝城的地界没大动,可名头一直响。宋朝时属大名府,《宋史・地理志》里把它归为 “畿县”, 意思是京城周边的重要县,地位不低。

那会儿朝城的棉花就出名了,颇具规模,《宋会要辑稿》记载 "大名府朝城县岁贡木棉十匹",产量比旁边的观城、清丰多两倍。

到了明朝,朝城改属东昌府,万历版《东昌府志》里写它的集市:“四关各有市,东关粜粮,西关卖布,南关榨油,北关贩菜”,反映出那时候城镇经济的繁荣,光听这分工,就知道多热闹。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为曹州府(辖菏泽、曹县、成武、巨野、单县、定陶、莘县、观城、朝城、范县10县及濮州一散州,辖区面积略大于今菏泽市),需要设置附郭县,因为"曹县"这个名字已经存在,所以起了个新名字叫"菏泽县"。

明清时期,朝城的手工业尤为发达。咱老辈人说的 “朝城小磨香油”,就是明朝南关兴起的,有马家、哈家等回民香油坊,莘县档案馆现在还存着他们的账本,上面记着 “万历十五年,榨油三十石,卖银五十两”。

清朝的朝城,县城规模到了顶。乾隆版《朝城县志》里画着县城图:城墙周长三里半,开四个门,东门叫 “寅宾”,西门 “迎爽”,南门 “来薰”,北门 “拱极”,光听这名儿就讲究。县衙在城中心,门口有对石狮子,是元朝至正二年(1342 年)造的,《朝城县志・金石录》里记着 “狮高六尺,座刻莲花,左狮踩球,右狮踩子”。这对狮子可有福气,1956 年朝城并入莘县后,被搬到了莘县烈士陵园门口,您去莘县烈士陵园,准能看着它俩。

朝城 “县名” 什么时候没的,就是1956年前后“三县合并”的事了。二哥在上篇关于莘县的文章说过了(聊聊莘县历史及“三县合并”那些事儿),这里就不重复了。

让人高兴的是,虽然朝城 “县名” 没了,但是朝城的 “老味道” 没丢。过年炸的 “朝城馓子”,得用胡麻油,拧成八圈,脆得掉渣;婚丧嫁娶吃的 “朝城八大碗”,酥肉、丸子、扣肉,都是老方子做的,现在是非遗。

现在朝城的辣椒也火了,《莘县农业志 2023》里写着 “朝城镇辣椒种植面积 4.1 万亩,年产 15 万吨,远销四川、贵州”—— 您在超市买的 “莘县辣椒”,说不定就是朝城产的。

另外,现在朝城镇是国家级畜禽肉食加工创业基地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朝城镇的产业链日均屠宰肉鸡300万只以上,牛100余头,羊1000余只,生产水饺、包子等面食150余吨。全镇有200余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带动2万多人在家门口就业。2025年,朝城镇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来源:老虎690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