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严重直肠出血的不寻常原因:梅克尔憩室|病例分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4 19:04 2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15岁男孩出现严重直肠出血的病例,进一步检查揭示病因为梅克尔憩室,这在该年龄组中较为罕见,强调了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病例时扩展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导读

本文报道了一例15岁男孩出现严重直肠出血的病例,进一步检查揭示病因为梅克尔憩室,这在该年龄组中较为罕见,强调了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病例时扩展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5岁,既往体健,因便血2天就诊。

前一天晚上,患者出现一次水样便,伴深红紫色血液,同时伴轻微腹痛,排便后缓解。就诊后出现无痛性、水样血便,并有多次含有大血块的便血发作。患者通常每天排便1-2次,无肛裂或痔疮病史。既往无恶心、呕吐、血尿或皮肤瘀伤史。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但否认使用抗生素。无旅行史。否认发热、体重减轻、盗汗、胸痛、心悸、皮疹或已知的患病接触者。患者饮食均衡,近期无体重减轻。

到达急诊科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继续频繁排便,伴有大量血液。体格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面色苍白但无痛苦表情。轻度结膜和口腔黏膜苍白。腹部柔软,下腹轻微压痛。直肠检查:无肛裂或痔疮,但有鲜红色血液。张力正常,未触诊肿块。入院时血红蛋白为9.2 mg/dL,住院5天内降至5.6 mg/dL。患者接受了5单位的浓缩红细胞输注。影像学检查:鲜红色血液已推进至回肠末端。除白蛋白水平轻度偏低(3.6 g/dL)外,其他实验室指标(包括全面代谢检测、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其他检测(包括艰难梭菌抗原与毒素、粪便钙卫蛋白、粪便培养及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入院期间的实验室数据详见表1。

表1 实验室检查结果

分析诊断

梅克尔憩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特征是肠道壁上形成一个小囊袋,由胎儿发育期间卵黄管闭合不全所致。本病通常起源于回肠的系膜对侧缘,距离回盲瓣约60 cm(2英尺)。梅克尔憩室属于真性憩室,意味着包含肠道壁所有层。卵黄管残端可能通过纤维带与脐部相连,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肠扭转或梗阻。教学中常用“2”字法则描述该病:患病率约2%,男女比例2:1,有症状者发病率2%,症状常在2岁前出现,距回盲瓣约2英尺,憩室长度约2英寸,以及存在两种异位组织。

大多数梅克尔憩室患者终生无症状,但可能出现出血、梗阻和炎症并发症。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憩室内存在异位胃黏膜,其分泌的酸性物质导致邻近回肠黏膜溃疡,导致无痛性大量便血。较少见的是,异位胰腺组织或食物残渣引起的黏膜刺激也可导致炎症和出血。

本例患者持续存在肉眼可见的出血。胃肠病学团队通过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发现,鲜红色血液已推进至回肠末端。此外,这些检查排除了其他导致反复出血的原因,如痔疮、胃溃疡或息肉,以及肠道疾病等,在上述情况下可立即进行手术干预。对该患儿进行的进一步检查包括Tc99m扫描,结果显示疑似梅克尔憩室(图1)。

图1

经儿科外科会诊后,实施了探查性剖腹手术并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梅克尔憩室

小结

文献中已有类似病例报道,研究指出,患有梅克尔憩室的青少年尽管缺乏典型的年龄或症状特征,也可能出现显著的下消化道出血。部分病例报告指出,即使内镜检查结果不明确,最终通过手术探查或核医学影像学检查也能确诊该病。这些发现支持以下观点:即使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也应将梅克尔憩室纳入鉴别诊断,尤其是当出血量大、无痛且无法用更常见病因解释时。

本病例强调了无论年龄大小,在评估无痛性下消化道出血时都应将梅克尔憩室纳入鉴别诊断,并在早期检查中使用适当影像学检查。梅克尔憩室的表现形式多样,根据临床表现可能模仿多种疾病:在无痛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鉴别诊断包括幼年性息肉、肠套叠和炎症性肠病;当表现为阑尾炎样症状时,应考虑阑尾炎本身、肠系膜淋巴结炎或卵巢扭转;肠梗阻可能提示肠扭转或粘连。通过在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无痛性出血病例中拓宽鉴别诊断范围,监测血红蛋白,并进行适当的会诊,临床医生可以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梅克尔憩室。

参考文献:

1. Matarneh B, Washnock-Schmid E, Bedway A. Severe Rectal Hemorrhage in Adolescents: An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Meckel's Diverticulum. Cureus. 2025 May 22;17(5):e84601. doi: 10.7759/cureus.84601.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消化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