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生活灵感 头条分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4 17:33 2

摘要:今天在《今日头条·伍歌心语》发了五篇微头条、两篇头条文章,心里头那叫一个畅快。早上刚睁眼,就习惯性刷起了头条,一眼瞅见《老年人免费乘公交,撑不住了?》这篇文章,瞬间来了兴致,很快就写出《老年人乘公交大讨论》。上午看见老伴在收拾屋子,又有了新灵感。我顺着这份熟悉

今天在《今日头条·伍歌心语》发了五篇微头条、两篇头条文章,心里头那叫一个畅快。早上刚睁眼,就习惯性刷起了头条,一眼瞅见《老年人免费乘公交,撑不住了?》这篇文章,瞬间来了兴致,很快就写出《老年人乘公交大讨论》。上午看见老伴在收拾屋子,又有了新灵感。我顺着这份熟悉劲儿,写了《老伴既讲卫生,又爱干净,更喜独行》。下午刷微信朋友圈,表妹发的几张日常照片和小视频吸引了我。虽然是手机拍的,却满是烟火气。我突然觉得,不一定非得专业相机才能拍出好东西,手机里的生活瞬间更动人,于是提笔写了《手机拍照的视频也好看》。这股写作的劲儿上来就停不住,想起网友们经常提到“双向奔赴”可多创益的话题,就写了《想给朋友们抬个杠》。傍晚,把草稿箱的随记分别写成《8月19日: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和《8月20日:冒出来的想法变成文字》。其实写东西对我来说,就是把日常的所见所感记下来,不管是社会话题还是家常小事,都是生活给的灵感,能通过《伍歌心语》分享出去,就特别满足!

第一篇: 老人乘公交大讨论(2025-08-22 07:05)

早上读到8月21日《中国新闻周刊》结合吉林省德惠市、河北张家口等地情况,发表《老年人免费乘公交,撑不住了?》一文,引起社会广泛注意。
评论一,不要歧视老年人,如果乘车拥挤说明需要增加车次,应合理调度车辆,不能消极对待。
评论二,公共交通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如果老年人都不乘公交车了,那公交公司离关门就不远了。现在乘公交车的没几个年轻人,大部分是老年人。
评论三,政府将补贴拨给公交公司,这项公共服务项目还能继续,如取消了,公交公司就更难以维持。
评论四,要向上海学习,取消老年卡,一律买票乘车,老人满岁数给补贴?郊区班车不免费费,居住区班车一元,换乘免费!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你对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这一问题有何高见,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第二篇:老伴既讲卫生,又爱干净,更喜独行(2025-08-22 11:03)

老伴57岁了,退休已两年。
上班不觉得,退休后太明显。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擦窗户,抹阳台。
走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卫生间用抑菌洗手液洗手,然后再用酒精洒在身上及所带的包上进行消毒。
第一程序做完后,她又拿来消毒水,把装菜的袋子,快递的箱子从头喷个遍。
这还不算,到了厨房,她又找来食用小苏打,放进盆子里,再打开水笼头把买来的水果和蔬菜一个个泡个半小时。
这一切做完后,她才到衣柜室把外套换成睡衣,返回到客厅,取出小音箱,音量调的大大的。她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午饭。
她这个人很讲究,但也很独行。她宁愿一个人在厨房里洗菜、切菜然后炒菜或者炖汤,就是不愿意让人靠近她,更不愿意给她帮忙。
她总是说:“我怕热,不愿意任何人挨着她。”她怕脏,只要有人进厨房帮忙,她就当场责怪你,严重的话还要骂死人。一会儿说你把灶台搞脏了,一会儿说你把地面搞湿了。反正会让你生气,帮忙白帮忙,还得不到好。
我心疼她,可又怕她老生气对身体不好。你说我该咋办呢?

第三篇:手机拍照的视频也好看(2025-08-22 14:12)

上午,我在走路时意外遇见多年没见的表妹小红。她今年已60岁,我们是同年生,但我比她大半岁。
她是二姑家的老大,55岁从企业退休后,就上老年大学选择了手机拍摄专业。
从那时起,她就专攻手机拍摄,足迹遍及襄阳各大公园和风景名胜。

她特别喜欢起早拍日出,贪黑照月亮,然后制作各种视频发到朋友圈。她拍的画面很真实,后期制作的小视频很美丽。
我告诉她:“今日头条上有视频和小视频专栏,你把制作的满意照片和视频发过去,既能提高知名度,又能有收入”。

她却向我摇摇头说:“我只是把退休生活过得像美景一样舒心就行。我的晚年就是要活出自我的生活。
我很可惜她拍的视频在小范围播放,埋没了她的才华不说,重要的是把这些赏心悦目的好景点埋没在孤芳自赏中。
我今天把她拍的日出月隐的照片转发到头条上,你们评价一下,手机拍摄的照片是不是也好看。

第四篇:想给朋友们抬个杠(2025-08-22 14:51)

中午我在头条上互动,想给朋友们抬个杠。
很多朋友说,他们写的小作品流量不大,展现量不高,评论更是不值一提。只要搞个“双向奔赴”,多点赞,多评论就会得到“回报。”
按朋友们的说法,我试了多次。一是看到给我点赞评论的,我不仅立即回应,而且还是开他们的头页加倍点赞评论。二是我每看一篇,特别是评论数量多的,我更是写上几笔。特别是头条回应,“你的评论很精彩”时,我更是兴奋的在评论上狂写。三是对喜欢的文章我对作者逐个点赞评论,像素老三、汪阿姨在上海、杯水明月、老余做自媒体等,我单个写文欣赏。
这样坚持很长时间了,还是没变化,更没进展。所以说,还是要有个平常心。我这个退休的老人,高兴了就多写几篇,没时间了就少写几篇,把写头条当个爱好,充实一下老年生活的乐趣就行。

第四篇:三线工厂成社区(2025-08-22 15:08)

#记录我的2025#今天到了汉江北路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这是我30年前会友的地方。过去是汉江机械厂,是三线工厂,如今已成为汉江北路社区,但住在这个小区的都是原厂职工。小区内没有高楼,仍是几十年前盖的红砖房,大部分是五层楼,还有两座9层楼在大门边,可能是新盖的,但也有很久的时间了。总的感觉还是很亲切。

来源:伍歌心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