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个大豆嘛,能有多大事儿?朋友,你太小看这颗小小的豆子了。对美国,尤其那些中西部的“铁锈带”和农业州的农场主来说,这豆子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他们选票的根。
先说说这事的引子——大豆。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个大豆嘛,能有多大事儿?朋友,你太小看这颗小小的豆子了。对美国,尤其那些中西部的“铁锈带”和农业州的农场主来说,这豆子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他们选票的根。
这几年,特朗普为了选票,把“美国优先”喊得震天响,到处挥舞关税大棒。结果呢?棒子抡出去,砸没砸到别人不知道,先把自己家的农场主给砸蒙了。
就在十几天前,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喊话,那口气,带着点儿威胁又带着点儿央求,说希望中国能把美国大豆的进口量翻个四倍。他甚至还许诺,只要你买,我就给你开“快速通道”。
这姿态,放低了。为什么?因为他真的急了。
沉默了11天。这11天,对白宫来说,每一天都像在油锅里煎。他们在等,等来自中国的大豆订单。结果呢?石沉大海。非但没等来订单,反而等来了咱们和拉丁美洲签大豆订单的消息。
这下可好,锅炸了。
美国农民那边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我跟你说,那叫一个惨。去年的大豆还没卖完,堆在仓库里都快发霉了。今年又是大丰收,新豆子收上来,往哪儿放?仓库都堆成了山。丰收本来是天大的好事,现在成了美国农民心头最大的痛。
价格一压再压,已经到了成本线。可豆商也两手一摊,说:“不是我们不收,是收了也卖不出去啊!”这话直接把农民噎死。
这股压力,最终像洪水一样,全都冲向了华盛顿,冲向了特朗普。要知道,当初把特朗普抬进白宫的,这些农民可是主力军。现在,这帮最铁杆的支持者,快被他给“玩坏了”。
8月19号,美国大豆协会扛不住了,直接给特朗普写了封公开信。信里的话说得很重,就差指着鼻子骂了。信里说,因为您的关税政策,我们已经面临重重困难,价格暴跌,销量锐减,卖出去的钱连本都回不来。 协会就一个建议:总统先生,请您尽快调整政策,和中国坐下来好好谈,把协议签了!
估计这帮豆农心里早就把特朗普骂了千百遍了:搞什么关税战?便宜没占到,反而把咱们吃饭的碗给砸了!
特朗普能怎么办?他比谁都急。要是有办法,他何至于低声下气地在网上喊话?
所以,当所有的办法都用尽,当耐心被消磨干净,恼羞成怒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波所谓的“新制裁”。
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两家中国公司。理由是什么呢?说这两家公司在伊朗石油运输问题上,给伊朗“提供了便利”。
你听听这词儿,“提供了便利”。这是个多么模糊、多么有弹性、多么可以随意解释的词啊。我就想问问,到底提供了什么便利?证据呢?对国际社会造成了什么实质影响?
美国给出的解释更可笑,他们说,这两家中国公司帮助伊朗运输石油,从中产生了利益,而这些利益“可能”会帮助伊朗的军事行动。
这理由,我估计特朗普自己念起来都会脸红。这简直就是“莫须有”的翻版。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全靠猜测和推断,就把制裁的大棒给打下来了。
这操作,熟不熟悉?太熟悉了。这就是典型的美国霸权逻辑: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觉得你有问题,你就有问题。
8月22号,咱们外交部回应了。回应得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核心就两点:第一,世界各国和伊朗在国际法框架内开展正常的合作,是合理合法的,你美国管不着。第二,对于这种无理的单边制裁,我们坚决反对,并且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我们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说白了,你这制裁,第一不占理,第二不合法。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任何单边制裁都是一张废纸,在国际法上根本站不住脚。
所以你看,特朗普这波操作,声势挺大,又是“报复”又是“制裁”的,但本质上就是一出心虚的闹剧。他不敢在关税和贸易这些核心问题上继续加码,因为那会让他本已岌岌可危的农民选票彻底崩盘。所以只能找个由头,在别的地方敲打一下,给自己找回点面子。
这就像街头小混混打架,正面打不过,就背后踹你一脚,然后赶紧跑开,还回头嚷嚷:“看见没,我可不好惹!”
可笑,又可悲。
这事儿发展到今天,其实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它让我们彻底看清了一些事情。和美国做生意,你必须时刻保持十二分的警惕。因为你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正常的、遵守契约精神的商业伙伴,而是一个随时可能掀桌子、随时可能把商业问题政治化的“玩家”。
所以,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做什么?四个字:多元化战略。
过去,我们确实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这既是市场需求,也有维系中美关系稳定的考量。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了。
这个篮子,随时可能被人家一脚踢翻。
所以,我们开始布局。你看,就在美国焦急等待我们订单的那11天里,我们和拉美国家签署了新的大豆订单。特别是巴西,现在已经成了我们最大的大豆供应国。
这几年,中巴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我们加大了从巴西进口大豆的量,对巴西来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他们当然乐意至极,开足马力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填补美国大豆留下的市场空白。
可能有人会担心,巴西大豆的产量,能跟得上我们的需求吗?
这就是“多元化”的精髓所在。我们不会把宝全押在巴西身上。阿根廷、乌拉圭……整个拉丁美洲,都是我们潜在的合作伙伴。我们把订单分散出去,即使某一个国家的供应出了问题,对我们的总体影响也不会太大。
这叫什么?这不叫“阴谋”,这叫“阳谋”。我们堂堂正正地调整自己的全球采购策略,这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有的权力。你美国可以“优先”,我们当然也可以“多元”。
所以说,美国想要再回到过去那种“我种多少,你就得买多少”的时代,已经不可能了。那个大量进口美国大豆的时代,可能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
聊到这儿,我想起一段历史。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也曾对日本搞过贸易战,从纺织品到汽车,再到半导体,步步紧逼。当时的日本,跟我们现在面临的处境有点像,同样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在很多产业上对美国构成了挑战。
但结果呢?日本在巨大的压力下,签了《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最终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惊人地相似。美国现在对我们做的,和他当年对日本做的,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今天的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
我们有更庞大的国内市场,有更完整的工业体系,有更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绝不屈服的民族意志。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精。他想通过贸易战,逼我们让步,签一个“城下之盟”,从而延缓我们发展的脚步,维持他的霸权地位。同时,在国内,他又能以“对华强硬”的姿态,巩固自己的基本盘,为中期选举甚至下一次大选铺路。
可他算错了一点。他低估了我们的韧性,也高估了自己国内的承受能力。
美国农民的怒火,只是一个开始。贸易战是双刃剑,伤人的同时,也必然伤己。依赖全球供应链的美国企业、因为物价上涨而生活成本增加的普通民众,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不满情绪正在慢慢积累。
特朗普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困境。 如果他对华软化,会被政敌攻击为“软弱”;如果他继续强硬,又会遭到国内农民和商界的强烈反弹。他现在走的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
而我们呢?我们有足够的战略定力。你打你的,我发展我的。你搞制裁,我就搞多元化。你搞封锁,我就搞自主研发。时间,在我们这边。
所以,朋友,别被那些“新制裁”的标题吓到了。把它当成一个信号,一个对方已经有点黔驴技穷的信号。真正的大国博弈,比的是谁更能扛,谁的气更长,谁能更好地解决好自己家里的事。
把自己的事办好,比什么都重要。至于那堆在美国仓库里的大豆,就让特朗普自己头疼去吧。
来源:枕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