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泉城广场演唱写给济南的“情歌” ,张博:济南的山山水水、烟火气写不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4 17:34 3

摘要:夏末的泉城,夜幕降临后的泉城广场,悠扬的民谣如潺潺泉水,流淌在每一个角落。张博带领着他的“乐乡乐队”,用一首首专为济南创作的歌曲,编织出一场梦幻般的音乐盛宴,引得过往的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沉浸在这美妙的旋律之中。

夏末的泉城,夜幕降临后的泉城广场,悠扬的民谣如潺潺泉水,流淌在每一个角落。张博带领着他的“乐乡乐队”,用一首首专为济南创作的歌曲,编织出一场梦幻般的音乐盛宴,引得过往的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沉浸在这美妙的旋律之中。

一年一度的泉水节,是济南群众心中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盛事,正泉城广场进行的就是本届泉水节的其中一项活动——由中邮保险独家冠名的2025济南国际泉水节系列活动之“唱享泉城音悦汇”,自8月19日启幕以来,这场为期12天的音乐狂欢,点燃了众多泉城乐迷的热情。

对于关注济南本土音乐的人来说,张博的名字并不陌生。

20世纪90年代,那是一个摇滚浪潮席卷全国的时代,张博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星,作为济南首批摇滚先锋,他组建的乐队曾与黑豹、唐朝同台。后来,他签约唱片公司,展开巡演,足迹遍布全国。2018年,历经多年漂泊的张博,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成立了济南市原创音乐学会,从此,他的音乐里不仅有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更多了对故乡的眷恋,昔日的“摇滚老炮儿”回到家乡,音乐里萦绕起丝丝缕缕的温情。

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张博这样介绍他和乐队:“我是张博,我们的乐队叫‘乐乡’,近几年,我们围绕济南题材创作了很多歌曲。在南山也做了很多音乐创作,今年还和柳埠街道以及一些艺术家联合举办了‘山谷的意志’电音节,挺轰动的,去了大概三四万人,另外做了一个乡村项目‘博音堂’,在山野里举办音乐会。”回到家乡的张博,正用他最擅长的方式,让音乐之花在泉城绽放。

当晚的演出中,张博和乐队带来了多首为济南写的“情歌”,如《佛山·雪》《明湖·月》《我的济南》,歌曲充满国风韵味,尤其是中阮等民族乐器的加入,晕染出一抹厚重悠长的余韵。

谈及将民族乐器与济南民谣相结合的创意,张博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些年来一直做音乐,弹吉他,后来接触到中国的传统乐器,比如中阮,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我第一次听到它的声音,就好像有一种血液里的亲切感,就用它创作了《佛山·雪》《明湖·月》等歌曲,发现它与济南的气质非常契合。创作中又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包括电子音乐,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既有时代性,又有传统的故事性。”

其中,《佛山·雪》在2023年荣获全国原创扶持计划金奖,其他作品也获得了诸多奖项肯定。张博感慨地说:“感觉济南的这些山山水水、烟火气写不完,因为从小就有这种情感情节,也希望能通过音乐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城市。”对他来说,写济南的歌不需要刻意寻找契机,就像泉水一样自然流淌。“因为我从小在济南长大,这种情感自然而然就流淌出来了,要是憋着去创作,就不会流畅。”

在他的歌曲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济南烟火气。“钟楼寺晚风,吹来阵阵歌声”“县西家家飘暖酒”,这些歌词宛如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人们记忆的大门,唤起了无数人童年的回忆。在《我的济南》中,张博还融入了李清照的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千古名句与民谣融合,吟出济南这座城的文化底蕴。

张博还记得,2024年的末伏,他骑着一辆电动车,用一部手机,花了三天时间拍摄《我的济南》MV。“从日暮到黄昏,从酷暑剪辑到初秋,短短五分多钟的视频,却怎么也唱不尽他对济南的情感,以及这座城市里温暖的人们那悠长的故事。我只想说,我很荣幸成为济南人,这座温暖的老城也在古老的故事里展现最新最有活力的新故事。”张博的话语中,满是对家乡的赤诚。

这是张博和乐队第一次在泉城广场以音乐会的形式和大家见面,他感到无比开心:“非常好,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泉城广场演出,原来多在室内音乐厅,这种户外惠民的形式是与众不同的,我看很多人都是走着走着就停下来听完了全场。天气有点儿热,但没关系,在这样一个傍晚享受一场音乐会,对我们来说都很难得。”

当被问到未来是否有更多关于济南的创作计划时,张博坚定地回答:“会的,一直在持续创作,包括演出也是。我们在山上的剧场也会做一些演出,有惠民的,也有乡村振兴主题的,博音堂正在筹备七夕的专场,欢迎大家来。”

在大力发展文旅的今天,民谣对文旅宣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张博认为:“民谣是一种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它的旋律流畅,一把吉他或者一个键盘就能演奏,歌词又充满烟火气,大家接受起来特别快,可能相对来说比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更容易被大众喜爱。济南也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我们济南市原创音乐学会就有一百多位原创音乐人,大家都有各自非常好的作品。”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音乐将为泉城的文旅事业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记者:任晓斐 摄影:郭尧 剪辑:王春鹏 摄像:王春鹏 编辑:徐敏 校对:汤琪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