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光玫瑰怎么没人排队了?”——上周去水果店,老板把整筐葡萄往角落一塞,叹气:“以前一串卖80,现在50都嫌贵,顾客咬一口就摇头。”
“阳光玫瑰怎么没人排队了?”——上周去水果店,老板把整筐葡萄往角落一塞,叹气:“以前一串卖80,现在50都嫌贵,顾客咬一口就摇头。”
一句话,味道变了。
最早那批阳光玫瑰,脆、甜、带花香,像汽水泡泡在舌尖炸开。现在?有的发软,有的酸尾,有的干脆寡淡,像嚼泡了水的青提。原因很简单:种的人多了,赶产量,催熟、早采、省人工,果子没来得及攒糖就进了筐。
价格却没跟着掉。普通货色依旧标五六十,顾客掂一串,再看看旁边二十多的晴王,心里直接打叉——“花这钱,我为啥不买点别的?”
更尴尬的是宣传。广告里把它吹成“葡萄界爱马仕”,结果买回家发现带籽、皮厚、香味全无,落差一大,信任直接塌方。
替代品又来得快。蓝宝石、妮娜皇后,个个脆甜还便宜,超市货架一摆,阳光玫瑰瞬间不香了。
说到底,不是大家不爱吃,是它没守住底线:味道、价格、信任,全崩。想翻身?先把果子种回原来的味儿,再把价格拉回人间。
来源:在城堡中好奇寻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