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住“诗词小达人”的,原来是这些题目!你能答对几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4 15:42 1

摘要:上周六,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在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举行。诗词小达人们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双胞胎哥哥江鸣谦夺得小学组冠军,第四次参加比赛的任丽伊夺得初中组冠军。

上周六,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在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举行。诗词小达人们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双胞胎哥哥江鸣谦夺得小学组冠军,第四次参加比赛的任丽伊夺得初中组冠军。

选手们以诗会友,赛出了风格和水平,那么,又有哪些题目难住了诗词小达人们?

我们将错误率最高的题目整理出来,对诗词感兴趣的同学们一起来挑战、学习一下吧!让我们做好准备,下一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等你来PK。

小学组

(单选)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与哪位女子有关?

A. 柔奴

B. 李师师

C. 王朝云

答案:A

解析:该句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这首词的小序写道:“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通过小序可知这位女子是柔奴。

2.(单选)纳兰性德词“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化用了的典故。

A. 汉成帝与班婕妤

B. 唐玄宗与杨贵妃

C. 项羽与虞姬

答案:B

解析:该句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全词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句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典故,安史乱起,玄宗入蜀,在马嵬坡无奈处死杨玉环。玄宗后来在途中听到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词人借此表达即使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3.(单选)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两句不同的是

A.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B.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答案:B

解析:A项出自曾几《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指明了具体的物候特征(梅子成熟)和天气(连续晴天),这是初夏最典型的标志。

B项出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通过“浅草初生”“野花初绽”“莺燕初至”等意象的组合,这两句诗精准捕捉了早春万物复苏、生机初显的自然场景。

C项出自王安石《初夏即事》,通过“麦田气息”“暖风拂面”“绿树成荫”“幽草深茂”等意象,以及“胜花时”的对比手法,诗句精准捕捉了初夏万物茁壮生长、宁静中充满生机的自然风貌。

4.(单选)诗句“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出自之手。

A. 刘禹锡

B. 司马光

C. 孟浩然

答案:B

解析:该句出自宋代诗人司马光的《客中初夏》。诗人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诗人自己政治抱负的描写,坚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皇帝忠心不二。诗人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达诗人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5.(判断)北宋词人王观在浙东送好友鲍浩然回乡时作了“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句子,借惜春表达了对好友的惜别之情。

答案:错误

解析:“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出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题目中的“之”是“往、去、到”的意思,据此可知浙东是鲍浩然此行的目的地,而不是送别的地点。

6.(判断)杜甫在《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一句中,用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这样的广阔场景,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

答案:错误

解析:“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分别引用了杜甫的《旅夜书怀》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一句。正确答案应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7.(判断)诗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答案:正确

解析:该句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此句中的“岁月多”“近来”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流露出诗人离家漂泊、物是人非的感慨。

8.(多选)在重阳节,古人有登高、插茱萸、祭祖等习俗,这些习俗构成了中国人共同的节日记忆。以下诗词句描写重阳节的有

A.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D.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案:ACD

解析:A项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词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点明了写作时间是重阳节。

B项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与重阳节无关。

C项出自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题目中的“九日”直接对应重阳节的日期(九月九日)。

D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目明确点明时间,“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对应的是重阳节。

9.(多选)从古至今有这么一类人,自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按理说应该有一番作为,然而大多数人或是穷困潦倒一生,或是郁郁不得志,难得善终。于是,他们便通过诗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以此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与满足。以下诗句属于此类的有

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C.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D.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答案:ABCD

解析:A项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怀才不遇之情。

B项出自杜甫的《旅夜书怀》,杜甫一直都有远大志向,可却长期被压制而不能施展,杜甫因为文章而闻名天下,这并不是他想要的,而辞官也并非因为老、病,而是因为遭到了排挤和打击,所以发出了“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感慨。

C项出自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作者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志、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D项出自李商隐的《贾生》,李商隐借用汉文帝和贾谊,讽刺了汉文帝不懂得识别人才,也从侧面体现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况。

10.看图猜诗名

提示一:古今不变的月色

提示二:骁勇善战的将领

提示三:无法逾越的山脉

答案: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解析:三个线索分别对应了《出塞二首·其一》中的核心意象(月色)、关键人物(骁勇将领)和重要地理符号(山脉),且与诗句内容、情感高度吻合,因此可以确定是这首诗。

初中组

1.(单选)诗文典籍中那些美丽的地名,不仅传承着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我们心中对大好河山的独特感知。下列哪一项诗句中不含专有地名?

A.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B.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C.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答案:C

解析:A项出自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意为“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其中“石头”指古金陵,即如今的南京。

B项出自唐代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意为“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真是凄惨又可怜,他们都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啊”,其中“无定河”即源出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的无定河,经陕西流入黄河,因流急沙多,深浅不定而得名。

C项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意为“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其中“兰台”指秘书省,为古代官署,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2.(单选)大地的丰收,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农活有很多种,各有各的辛苦,也各有各的时令与技术。下列诗句中与农活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除草)

B.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割麦)

C.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打稻)

答案:B

解析:A项出自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其中“耘田”指在田间除草,“绩麻”指把麻搓成线。

B项出自南宋杨万里《插秧歌》,“低头折腰”描写的是农夫插秧时低头弯腰的姿态。

C项出自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此诗前两句为: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连枷”是一种用来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来的农具;“轻雷动”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连枷”的声响之大。

3. (单选)纳兰性德词“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中的“君”指的是

A. 友人梁汾

B. 父亲纳兰明珠

C. 妻子卢氏

答案:C

解析:该句出自清代纳兰性德《青衫湿·悼亡》,纳兰性德与前妻卢氏伉俪情深,而卢氏早逝。卢氏的早亡给纳兰性德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他悲痛欲绝、柔肠寸断,遂于此后写了大量的悼亡之作,这首《青衫湿·悼亡》是其中一首。

4.(单选)将下面的诗词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③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④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答案:C

解析:①出自南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此词的小序有“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意为“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描写的是冬景。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而不是指春天的景象。

②出自北宋晏殊《破阵子·春景》,描写的是春景;

③出自北宋周邦彦的《喜迁莺·梅雨霁》,描写的是夏景;

④出自北宋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描写的是秋景。

5.(判断)江西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其独特的诗歌理念和创作风格著称。该诗派有着“一祖三宗”的说法,其中“一祖”指的是杜甫。

答案:正确

解析: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南宋末年,诗评家方回因为江西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形成了诗歌流派。

6.(判断)苏州著名景点沧浪亭上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

答案:错误

解析:“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为清代学者梁章钜重修苏州沧浪亭时,集北宋欧阳修《沧浪亭》与苏舜钦《过苏州》诗句而成的楹联。

7.(判断)诗句“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描写的是初春景色。

答案:错误

解析:该句出自郑谷的《柳》。“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的意思是:一半似烟一半如雨立在江桥侧畔,有桃杏相映于山路之中。杏花、桃花在惊蛰节气开放,由此可知诗句描写的是仲春景色。

8.(多选)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下诗句与酒有关的有

A.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B.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C. 十分满盏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

D. 客愁万斛可消遣,一斗凉州换未平。

答案:BCD

解析:A项出自北宋苏轼《汲江煎茶》。描写的是诗人为了煎茶而月夜汲水分水的场景,与酒无关。

B项出自唐代李贺《残丝曲》,琥珀是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或红褐,在此句中指琥珀色的酒。

C项出自白居易的《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黄金液”即指酒。

D项出自元代王翰的《葡萄酒》。

9.(多选)夏天的雨后,常常会看到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贯碧空,为夏日增添一抹灿烂的色彩。下列诗句描写对象是彩虹的有

A.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B.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C.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D. 轻红浇翠抹弓腰,高映斜阳跨碧霄。

答案:CD

解析:A项出自姜夔的《过垂虹》,描写的是垂虹桥。

B项出自晏殊的《中秋月》,描写的是月亮。

C项出自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描写的是彩虹。

D项出自郑清之的《虹出》,描写的是彩虹。

10.看图猜诗名

提示一:晨妆待归

提示二:倚楼数舟

提示三:白蘋断肠

答案: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解析】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提示一:晨妆待归

《望江南·梳洗罢》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意为“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她希望丈夫回来能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才会认真梳洗。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地赶去江楼等待丈夫了。

提示二:倚楼数舟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意为“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地流着”。“千帆”写江船之多,她注视着一只只船的来去,心随着千帆往来而起伏升沉,经历千百次“希望-失望”的感情冲击。船尽江空,无穷的等待变成无穷的失望,女子像脉脉斜晖悠悠碧水,愁绪四处弥漫,充塞了大地和空间。

提示三:白蘋断肠

“白蘋洲”在古代诗词中泛指送别之处。在意识流程中闪现了当初的离别之处,女子盼归的情思被此一击,精神支柱坍塌了,所以用“肠断”来了结。“斜晖”又与开头“梳洗”相呼应,表明时间推移,从晨到暮,她已在楼头整整颙望了一天,不能不断肠。

编辑:邱伊娜

监制:沈蒙和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