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净利润:从去年的2.5亿,直接“跳水”到620万,缩水97%,约等于清零。
董宇辉离开一年了,俞敏洪和他的东方甄选,过得怎么样?
8月22日晚,一份财报,把答案写得明明白白,也血淋淋。
总营收:暴跌21个亿。
净利润:从去年的2.5亿,直接“跳水”到620万,缩水97%,约等于清零。
面对这份堪称“惨烈”的年度成绩单,60多岁的俞敏洪,在电话会上说了一句心里话:
“你们不知道我身处多少暴风骤雨之中。”
短短一句话,听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那个曾经的“教父”,如今像一个孤独的船长,在风雨飘摇的大海上,独自掌舵。
说真的,这份财报,像极了一份“分手年度总结”。
“前任”(董宇辉)带走的流量和泼天富贵,让“现任”(东方甄选)的各项数据都极其难看。
营收暴跌、利润清零,GMV也掉了近40%。
这就是失去一个“人形印钞机”的代价,赤裸裸,不加掩饰。
但有趣的是,东方甄选又在财报里,努力地证明着另一件事:
“你看,虽然我总收入少了,但如果剔除掉‘前任’的影响,我核心业务的净利润其实还增长了30%!我的毛利率也更高了!”
这股子倔强的劲儿,像极了分手后,在朋友圈一边深夜emo,一边又强行P图秀幸福的你我。
嘴上说着“我过得很好”,但身体的各项指标,却很诚实。
人,是靠不住的。
这是俞敏洪和东方甄选,在过去一年里,用几十亿的代价,换来的血泪教训。
董宇辉走了,另一个大主播顿顿也走了。
曾经那个靠着几个“顶流”老师就能撑起半边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怎么办?
俞敏洪的选择是:不信“人”,只信“货”。
他要把东方甄选,从一个“网红直播间”,彻底改造成一个“线上山姆会员店”。
于是,我们看到东方甄选开始疯狂地上架“自营品”。
从卫生巾到活冻虾,从东北大米到南美咖啡,累计搞出了732款自家产品。
别说,还真搞出了几个爆品。
卫生巾两天卖了1900万,一款冻虾卖了2100万。
这画面,多少有点魔幻:一个曾经最会“卖课”的公司,现在开始最会“卖货”了。
但最让人感慨的,还是俞敏洪本人。
一个本该退休、游山玩水、享受生活的教育界大佬,现在却要事必躬亲,亲自下场,为公司的卫生巾和冻虾站台。
他在电话会上,近乎“检讨”般地承认:新东方背后那几千万的家长和学生,大部分人,甚至都还不知道东方甄选是卖啥的!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60岁的老俞,要从头开始,干起最苦最累的“地推”的活儿。
他要亲自去宣讲,去布道,去告诉那些曾经信任他的家长们:“老师不仅会教你孩子英语,还会卖给你家最好的大米。”
这哪是什么“战略升级”,这分明就是“被迫二次创业”。
而且,这条路,并不好走。
前有山姆这座大山,后有盒马关店的警示。
东方甄选的APP,至今也还没等来爆发性增长,大部分流量,依然要靠抖音“施舍”。
董宇辉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那个靠一个天才主播就能创造商业神话的故事,不会再有了。
现在,是俞敏洪一个人的“长征”。
这条“线上山姆”的路,道阻且长,风雨飘摇。
但看着这个60岁的老人,还在风雨里硬撑着,说着“我身处暴风骤雨之中”却一步不退,你又很难不去敬佩他。
毕竟,在一个所有人都想当网红、赚快钱的时代,还有一个企业家,在老老实实地,卖一袋米,一包虾。
来源:小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