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卢沟桥畔卢沟晓月主题邮局门口,一座红色的“时光留声亭”近日投入使用。参观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数完卢沟桥的石狮子,不少市民游客驻足于此排队打卡,或朗读经典家书,或唱经典革命歌曲,留下自己的声音与视频画面上传云端网络。
本报讯(记者胡子傲 实习生牛润哲)卢沟桥畔卢沟晓月主题邮局门口,一座红色的“时光留声亭”近日投入使用。参观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数完卢沟桥的石狮子,不少市民游客驻足于此排队打卡,或朗读经典家书,或唱经典革命歌曲,留下自己的声音与视频画面上传云端网络。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教育你……”8月22日中午,时光留声亭里,68岁的张燕敏正声情并茂地朗读赵一曼牺牲前留给儿子的家书。在33封红色家书中,赵一曼的故事打动了她。“牺牲前,她对儿子是那样不舍,但是她对得起千千万万的人。我们抗战为什么能胜利?就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张燕敏动情地说。
“我爷爷、父亲都是当兵的,对卢沟桥这片土地很有感情。”8月22日,怀着对先辈的缅怀和敬畏,退伍军人曹瑞涛在留声亭录下自己的声音。“我一直很崇拜像吉鸿昌一样铁骨铮铮的好男儿,今天读了他给妻子留下的绝笔信,能看出他对家庭的牵挂与柔情。”曹瑞涛感慨。
开学日期临近,趁着暑假尾巴,张女士带着儿子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路上被“时光留声亭”吸引,母子二人在此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参观完抗战馆被触动的感情可以在这里抒发和表达。”张女士发现,留声亭备有麦克风、录音录像设备,能点播红色革命歌曲,生成的声画影像可以上传至云端网络。“这是一次特别难得的了解历史的机会。”她告诉记者。
工作人员介绍,参观游客来到留声亭,可以选择转动转盘选择录制内容;还可以线上参与“家书修复”活动,产生的优质视频素材将由权威媒体整理成片发布。目前,超万人参与线上活动,有数百人在留声亭里留下了音视频。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