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系列节目分为3集,每集8分钟,节目形态不像常规版的《今日影评》那样,由主持人和评论员在演播室解读和点评电影作品,而是由主持人带领观众,走入电影拍摄地,去透过影片中的场景,立足现实,凝视历史,借助光影在历史与现实间体验一场“穿行”。
1905电影网专稿2025年8月中旬,在一年一度的“暑期档”即将结束的时候,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推出了特别策划——“暑期档光影行”系列节目。
该系列节目分为3集,每集8分钟,节目形态不像常规版的《今日影评》那样,由主持人和评论员在演播室解读和点评电影作品,而是由主持人带领观众,走入电影拍摄地,去透过影片中的场景,立足现实,凝视历史,借助光影在历史与现实间体验一场“穿行”。
2025年暑期档电影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色——第一,口碑上乘的影片集中出现。截至八月中旬,已经有至少六部暑期档上映影片的豆瓣评分超过了8分,反映出今年暑期档电影已呈现出较为普遍的“叫座又较好”局面。第二,多部电影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话题度,受到观众广泛的讨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暑期档光影行”系列节目选取了暑期档热度相当高的三部电影《东极岛》《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基于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探寻历史场景,并且给予现实的思考,将视听叙事、历史还原和现实反思进行了充分结合,令观众可以从电影中了解故事之后,透过该系列节目,跟随镜头在现实中发掘和见证光阴的印迹。
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暑期档光影行”的第一集“寻痕迹印迹”中,里斯本丸营救事件渔民后代肖贺燕带领主持人走入东极岛上的“小孩洞”。
当年岛上的渔民们将被救英军藏在了这个只有小孩子才能通过的隐蔽之所,肖贺燕的外公外婆就曾来此给他们送过食物。这不仅与电影中的情节和场景形成了印证,而且也为后辈理解祖辈提供了依据。
八十年沧海桑田,世界格局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段影像连同当地纪念馆里的图片和实物,甚至包括“小孩洞”的礁石和浪花,都在为我们打造着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以及对祖辈的情感连接。
放眼当今的媒体融合时代,各种不同形态的媒介正在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加速融合,而不同形态的视听节目也在这一大潮中不断相互借鉴、相互支撑,形成交相辉映的局面。
如果说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是在真实事件基础上的艺术加工的话,那么“暑期档光影行”特别策划就是一档“走入历史真相”的纪实节目,由主持人带领观众在不同场景和时空中穿行,通过采访专家和知情人,深化对事件和人物的认知,并且给予现实层面的观点解读。
比如,电影《南京照相馆》讲述的是二战期间日军的暴行和卑劣,电影中的很多情节细节在“暑期档光影行”的第三集“光影存铁证”节目中被印证。
在这一期节目的结尾,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张生评论“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目的不是要唤起仇恨,而是要唤起对和平的珍惜 ……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个和平它不是凭空得来的,它付出了三千多万人生命的代价。”这一评论将电影《南京照相馆》的主题再度提炼和强调,不仅使观众对此更加印象深刻,而且对舆论形成了积极的引导。
从暑期档的优秀电影《东极岛》《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到电影频道《今日影评》特别策划“暑期档光影行”系列节目,视听艺术和影视传播的探索不断在深化,影评节目的呈现方式也在持续经历着变革。
如今的电影并不仅仅在向观众“讲故事”,它需要在融合的媒介环境中,引领观众在光影穿行中触摸历史的印迹,在历史长河中书写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共同希望。
来源: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