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十年来,随着医美行业扩容,Z 世代医美消费常态化,与之伴随的是因医美产生的医疗事故不断。艾瑞咨询曾披露一项数据:中国「黑医美」机构平均每年致伤致残人数约10万人。
"消费者意识到,医美似乎水有点深。只是碎片信息中淘来的二手知识,往往难获得专业的指引。"
撰文|何聆筝
编辑|翟文婷
「找医美机构,花了7W,买的全是教训。」
「闺蜜劝打童颜针,苹果肌疯长硬块!」
「脸上打玻尿酸,一年后我『变异』了!」
如果对医美信息有所关注,那么以上内容你一定不陌生。
近十年来,随着医美行业扩容,Z 世代医美消费常态化,与之伴随的是因医美产生的医疗事故不断。艾瑞咨询曾披露一项数据:中国「黑医美」机构平均每年致伤致残人数约10万人。
然而公之于众的信息仅仅是冰山一角。用户频繁踩坑的背后,是一些不合规医美机构通过眼花缭乱的手段打动消费者,却不能保证优质服务。
这意味着,真正靠谱的医美机构,甚至专业医生,有时候很难链接到目标用户。横亘在双方中间的是一道无形的玻璃墙。
8月22日,美团发布了「2025北极星医美榜」。这是美团连续三年发布医美榜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机构榜与司南医生榜合二为一,背后是评估专业性、真实性与准确性的水准同步提升。
榜单发布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平台在求美用户和正规机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用户避雷,也是助力医美行业穿越周期,长期稳定发展。
一、好的医美决策,为何如此之难?
在北京做了十多年医美销售顾问的小霞,这两年感觉医美行业「越来越不好做了」。互联网的加持下,低价恶意竞争,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很多机构会拿出知名度非常高的产品在互联网引流。一款成本价1400元的药剂,有些机构敢以1299元,甚至999元的价格挂在网上。但顾客到店以后,这些机构又会引导对方消费所谓的「平替」。
小霞告诉新莓 daybreak,「很多顾客到了医院以后,打的东西可能跟当时下单的完全不一样,而所谓的平替可能都是一些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平替最大的风险在于,只模仿了大厂的产品成分,却掌握不到核心技术和工艺,所以产品使用后发生皮下瘢痕、结节、皮丘以及引起皮肤敏感等问题的概率就会增加。」
正常的经营逻辑下,医美机构根本无法以如此低的价格进行引流。因为卖的都是正品。为了消除质疑,一些机构力求做到「所有药品均可验真」。做个热玛吉,护士会手把手地帮你验治疗头、验机器、验机构、验医生。比如小霞所在的北京新某靓,甚至要求强制验真。
据美团调研数据显示,约73%的消费者已将线上作为主要购买渠道。线上看攻略、找机构、选医生、买团购……这已经成为用户决策消费的默认路径。
行业线上化率持续提升,用户分辨难度反而在增加。在不良医美机构的引导下,消费者要做一个理性、正确的医美决策,却变得越来越难。
除了前面提到的低价竞争,一些渠道还在人为地制造信息茧房。比如向美容院消费者推销医美项目的成功率更高。一些渠道医美正是抓住这种心态,以高于50%的返佣吸引美容院为机构输送「人头」。而正常情况下,第三方(机构)或个人第三方(比如小霞这样的个人医美顾问)的佣金为10-15%。
消费者也意识到,医美似乎「水有点深」,有意识地主动做功课,搜索避坑信息。这一类用户多以年轻群体为主,尤其是Z世代,医美消费占比从2022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2%。
这也催生了一种新的现象,「医美避雷」的相关话题成为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小霞将这种现象形容为「人均社交媒体大学毕业」。
事实是,碎片信息中淘来的二手知识,往往较难获得专业的指引。一些宣称「避坑」的内容不仅专业性难以评估,大概率是为了给产品导流。
比如最近特别火的某韩国童颜针,社交媒体标题赫然写着教你如何避雷该产品,实际内容却是产品使用广告。博主没有讲的是,这款产品成分PDLLA,在欧盟被评定是不安全的,不能大剂量用于人体注射,韩国受众也不认可,在国内却大卖。国内药监局认证的其他几款童颜针成分,跟这款网红产品完全不同。如果没有掌握这些冷知识,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更严重的,则是造成重大医疗事故。
新华网也曾报道过一起医美事故。受害人正是因为在朋友圈看到某机构大夫发布的医美前后对比图和「明星同款玻尿酸宣传」被种草,最后因体内注射玻尿酸致肺动脉栓塞而死亡。
多重乱象交织下,即便消费者提前做了功课,仍难避坑。信息不对称与信任缺失,依然是医美决策的最大障碍。
二、看榜决策
根据《2019-2025年中国医疗整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正规的医美机构约有9500家,而无证经营的「黑诊所」则超过6万家,是前者的6倍之多。「黑诊所」的手术量是正规机构的2.5倍,非法执业者是合规执业者的9倍,有15万人之多。
尽管国家打击黑医美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现存体量仍是触目惊心。
大量「黑医美」所带来的恶果,是行业信任崩塌,劣币驱逐良币。正规机构为了与黑医美「同场竞技」,不得不跟着做低价团购、直播秒杀,利润越来越薄,获客成本高企。
对消费者而言,想要从如此众多的机构中选出适合自己的品牌以及靠谱的医生,也等同于沙中淘金。
普通人想要辨识真伪,最快速有效的办法就是得到一份明确的指引,就像普通病患可以通过公立医院评级快速判断整体实力。
美团刚刚发布的2025年「北极星医美榜单」,正是一份综合了上百项评估维度的权威排行榜,是消费者的一份实用决策指南,大大减少用户决策成本。
为了还原机构与医生的真正实力,力求在评估专业性、真实性与准确性上做到权威,美团特邀10位行业领先教授成立专家评审组,分品类制定细分领域特色的关键评估维度与临床标准,设立927项考察点。
此外美团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用户调研,超2万名用户参与打分,基于364万条用户评价,结合神秘访客实地勘察、电话回访,尤其是未面诊用户40%的机构会被重点核查。
在大量的评估比对之后,「北极星医美榜单」会按照一星至三星对机构分级,对医生也会进行多项综合评估。通过榜单,消费者可以快速了解医院的综合实力,精准匹配自身需求。毕竟医美服务的「安全性」与「效果保障」仍然是用户决策的首要决策因素。
对机构而言,「北极星医美榜单」则是一份诊断工具和经营指南。
美团将为所有提报机构提供专属的评估报告,报告清晰展示机构在资质、医生团队、服务、环境、口碑五大模块的得分及行业对比,让商户了解自身在专业力与体验感上的真实水平。
这意味着,未上榜机构可基于报告制定改进计划,上榜机构则能通过星级晋升机制进一步强化品牌公信力。
铂曼医美创始人方瑞敏说,「美团北极星最大的优势,就是把药品、设备的真实信息清楚地呈现给顾客,就像『明厨明灶』。我们集团是唯一一个今年把扫码验真纳入员工KPI和考核体系的集团,无论是医疗板块还是一线实操,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信任外溢也在惠及医生,他们在平台与消费者间实现了真正的双向奔赴。
上海铂曼光环医疗美容诊所的副主任医师王曼姬正是榜单的「受益者」。因为两次入选该榜单,不仅自己所在的门店订单量同比提升约300%,甚至有人甚至从几百公里以外的城市上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接待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求美者。
当然,北极星榜单的意义,不在于医美机构当下的经营环境改善,客源增加。更重要的是,穿越周期的经营能力积累。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年,无创抗衰、水光补水、注射塑形的线上交易年增速超过30%,近7成的医美需求集中在维养与抗衰类项目。
对于医美机构而言,类似的消费趋势的洞察,就是经营思路的最好参照。
三、从水上到水下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会长宋建星说,医美作为医疗技术、审美和商业的结合体,更是一门信任经济。
作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过去美团医美一直在致力于推动行业规范化运营。
除了线下深入履约保障端,美团医美持续在药械验真溯源、透明配药操作、医生资质披露等方面发力,为医美消费者提供全链路消费保障。
「用户对安全性与医美整体效果的关注,正在加速专业药品溯源、医生资质公示成为新的行业标配。」美团医美行业运营负责人刘蓉分析道。
4年前,美团便推出了「放心美·正品保障」服务,到如今已形成 「自主研发AioT智能验真硬件体系」,覆盖全国104座城市近2000家机构,累计验真超700万次,成功建立起用户心智。
2025年上半年,超15个品牌加入美团「放心美十万验真俱乐部」,累计验真超十万次,使用「放心美」智能验真设备的整体品牌规模较2024年提升13.1%。
3年前,美团则首次发布「北极星医美榜单」,是回应Z 世代医美理性消费的积极回应。
前两年榜单更多是美团平台内的优质筛选,今年,美团通过公开评审维度、建立行业通用评估标准、联动上游品牌与协会,将榜单标准转化为行业参考准则。原本的机构榜与司南医生榜也合二为一,减少用户决策链路,定位也从「美团榜单」向「行业标杆」升维。
这还不够。美团还在持续发力供应链,与华熙生物等上游公司深度合作,以国标水光等产品维标杆,发起医美行业的供应链变革,深度参与行业。
如果把整个医美行业比作一潭池水,那么消费者看到的仅仅是水面的。作为推动医美行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团医美在追求水面宽度的同时,一直在追求水下深度。
把原本藏在水下的履约细节、药械流通、医生资质,全部搬到阳光之下。消费者第一次看清了医美消费这汪池水的全貌,机构也在公开透明的赛道里加速优胜劣汰。
AI时代,相同命题的解法也会持续改变。
今年,美团医美将推出AI导购助手、AI咨询师等虚拟人,机构经营效率提升,用户感受到的服务也会更细致专业。AI 作为生产力的变革,这仅仅是开始。
平台从水上到水下,消费者感受到的却是更多水下动作被放在看得清的水面,不再有更多暗箱操作。这本身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培育和推动。用户体验到更好的服务,也更利于机构穿越周期,建设长期价值。
而这些于细微处变化的小趋势,正是行业回归医疗本质,甚至运营法则被重新定义的时刻。
来源:新莓day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