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野走向国际——专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4 12:01 3

摘要:“我这个山里丫头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亲手把祖辈弯腰种出来的土疙瘩,变成漂洋过海的‘金疙瘩’。”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北公司)董事长黄秀芬在接受现代物流报采访时回忆到。

“我这个山里丫头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亲手把祖辈弯腰种出来的土疙瘩,变成漂洋过海的‘金疙瘩’。”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北公司)董事长黄秀芬在接受现代物流报采访时回忆到。

她将自己十几年的工作感悟总结为三个词——“修路”“跨山”“出海”。

一条不断的冷链路

“十六年前刚入行的时候,不懂什么叫做供应链,只想着把乡亲们种的香菇、奈李卖出去。”黄秀芬讲述早期创业经历时说道:“天气太热、遇上路况不佳,新鲜蔬菜运到目的地就烂了大半车,农户蹲在路边抹眼泪的样子,我到现在想起来心口都发紧。”

从一斤斤零卖到一吨吨运出大山,这件事黄秀芬摸索了十几年,最终她总结为要修通两条路——一条是脚底下的公路,另一条是看不见的冷链物流路。她见过韶关农业最艰难的岁月,泥路颠簸、冷库稀缺、好货运不出山门只能烂在地里。这些经历让她意识到,粤北农业的核心瓶颈是“冷链断链”与“标准缺失”。

产地是生鲜农产品的源头和起点,也被称作“最初一公里”。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杜晓伟此前曾表示,产地冷链物流制约着冷链流通整体质量和效率,是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全链条的最短板。“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部针对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地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最早黄秀芬建起田头冷库的时候,老乡们都开玩笑说“人都舍不得吹空调,青菜萝卜还吹空调?”在农产品供应链领域的十多年探索中,她主导的核心项目聚焦于打通粤北农产品流通的“任督二脉”。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韶关配送中心的建设,自2019年项目启动,共投资1.15亿元建成4.4万立方米冷链中心,整合了仓储、检测、报关、溯源等功能,彻底解决了粤北山货“出山难”的问题。

据介绍,亚北公司冷链业务主要包含仓储、物流、加工三方面,以6个独立库房为客户提供零上10℃~零下30℃的多温区仓库,设计有0℃~4℃的3000平方米的制冷缓冲间(穿堂)和专业的装卸作业平台,确保装卸和进出库作业环境下的温度控制。与此同时,亚北公司不断壮大冷链物流运输车辆资源规模,引进供应链物流数字化技术,将“全程冷链”理念贯穿于全产业链中,保证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跨越山海的“韶州府”

农产品优质优价与冷链物流的发展互为表里。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0.27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0.53万亿元,冷藏运输网络覆盖范围明显扩大。我国农产品产销量巨大,但每年因流通损耗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因此,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全要素协同发展的冷链创新生态成为破局关键。

黄秀芬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标准倒逼、枢纽赋能”的八字经验,坚持以标准攻坚和枢纽突围,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管理模式,由基础物流服务商向区域供应链综合运营商进行战略升级。

“做全产业链就是‘用一根链子串起全副家当’,这根链子就是‘云菜链’平台。”黄秀芬介绍到。通过“云菜链”平台,在上游拴住“标准”、中游锻造“透明”、下游打响“韶州府”品牌,让好产品自己会“走路”、会“说话”。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协同推动下,破解农产品优质优价难题,既需要政策引导和市场主体运作协同,也需要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韶关上下一心,锚定“陆港型枢纽”发展规划,响应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机遇,将韶关区位优势转化为流通势能,解决粤北农产品长期面临的“绕道成本高、跨境通道弱”痛点,将RCEP政策红利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深度嫁接。

把散装山货包成精品礼盒,乐昌柰李扎红绸带出口,曲江草菇变即食汤包进超市……亚北公司联合114个生产基地,4300多户农民一起打造“韶州府”品牌,致力于推动“韶州府”品牌国际化,将散装山货升级为符合欧盟标准的精品礼盒,并成功打入欧美市场。2024年,韶关长坝沙田柚、翁源蔬菜等首次出口欧盟,实现多个“零的突破”。同时,公司参与建设的曲江RCEP食用菌国际交易中心,整合了湘粤赣三地货源,让食用菌成为跨境“硬通货”。

特别是在与顺丰的深度合作中,亚北公司将韶关打造为粤湘赣三省交界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彻底改变了粤北农产品长期依赖广州中转的路径依赖,真正让韶关从“过路站”升级为“始发站”,韶关农产品直通全球。

企业家的社会担当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那一刻,让我从企业家蜕变为社会使命的承载者。”黄秀芬在谈到职业生涯转折点时这样说。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使其深感责任重大,既要关注粤北农业更深层的痛点,也要肩负起亚北公司必须超越利润追求更深的社会责任,在投入技术研发时,衡量的不仅是商业回报,更看能否为区域农业锻造“抗风险的筋骨”。

当选人大代表后,黄秀芬带着团队深入走访多家农户,看到了韶关更多农户的不易,对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否让农户少看天吃饭?”“能否给城市添条发展动脉?”“能否让中国农产品多份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她前进路上必问的三个问题,她在发问过程中也激发了许多创意。

亚北公司以农产品全产业链布局的成功经验,构建了“标准贯穿、平台整合、数字驱动”的闭环生态。上游通过“供港澳质量标准”反推田间生产,以检测认证体系带动4300多户农户标准化种植,实现源头品控;中游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韶关配送中心,集成冷链仓储、报关检测、溯源管理等服务,打造“一站式”流通枢纽;下游以“韶州府”品牌赋能,推动预制菜深加工及国际化营销,形成“田头直达海外”的产销链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特色农产品出口道路逐渐畅通,我国农业正经历着“农产品出口”到“农业出海”的转型。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亚北公司以技术融合与模式重构突破传统瓶颈,发展预制菜产业链,将食用菌、客家风味食材转化为高附加值即食产品。

特别是在拓宽销售渠道方面,黄秀芬提出了“田头直播间+社区保鲜柜”模式,打通“B端集采与C端直供”双通道,并与RCEP规则接轨,推动乐昌柰李、长坝沙田柚等特色农产品以欧盟标准出口,完成从“深山土产”到“国际尖货”的价值跃升。

当冷链仓库的冷气转化为农户心中的底气,当电子溯源签不再是高端品的特权而是田间地头的标配,亚北公司便真正实现了从“送菜企业”到“行业价值操作系统”的蜕变——让每一份农产品都承载中国农业的尊严,每条冷链车辙都刻下乡村振兴的刻度。

黄秀芬表示,她始终将自身定位为行业价值标准的守护者与重构者——不仅要以冷链物流的硬实力打通山货出山的“最后一公里”,更要成为农业全链条价值的孵化器。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