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让专精特新“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4 12:10 4

摘要:“专精特新”企业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力量。近年来,金坛通过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强化创新生态和精准政策服务,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练就独门绝技,因势发轫、借势成长,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

“专精特新”企业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力量。近年来,金坛通过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强化创新生态和精准政策服务,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练就独门绝技,因势发轫、借势成长,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增强经济社会高质量韧性的“关键主体”。

深耕细作 企业发展见实效

在细分领域深耕不辍,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共同特质。这些企业规模未必庞大,却凭借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优势,甚至成为行业标杆。

同方威视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是清华同方旗下专注于安检技术的全球领军企业。依托清华大学科研资源,该公司构建了以“静态CT技术”和“碳纳米管冷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为核心的自主技术体系。其碳纳米管冷阴极X射线源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全球首套静态CT智能查验系统,并通过中国民航及欧盟ECAC最高认证,在海关、机场等场景广泛使用。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授权专利超90件,研发人员占比超28%。作为安检行业的标杆,同方威视先后参与杭州亚运会、里约奥运会等多场大型体育赛事安保工作,展现“中国制造”的可靠性与快速响应能力。

同样深耕细分领域并取得实效的还有常州三洋精密制版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深耕光伏细分领域15年,其太阳能印刷网版内部的金属丝网线径仅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十四分之一的精度,成为撬动光伏产业升级的核心利器。每降低1微米线径,客户电池片单位面积发电效率将提升,组件成本下降。2024年,三洋精密实现营收2.4亿元,净利润突破2200万元,并于今年成功登陆新三板。

从安检到光伏,这些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在细分领域形成了显著竞争优势,成为金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我区华能机械等3家企业通过2025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批)评选;华耀光电、三洋精密等18家企业列入2025年度“重点省专”培育计划名单。2024年,金坛207家专精特新企业(去重后)实现开票销售超877.6亿元,占全区比重超26.9%。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内各显其能,不断突破,为金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引领 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而产学研深度融合则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途径。金坛企业通过自建研发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正隆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款新型下料机进行模拟测试。这款公司自主研发的下料机可以往压力高达1.6兆帕的高压容器中下料,同时确保容器内的气体不发生泄漏。“目前市面上的下料机耐压程度可以达到1.0兆帕,经过两年时间攻关,这款新型下料机耐压程度已经达到1.6兆帕,处于国际顶尖水平。”公司生产部经理蔡润强介绍。

成立于2006年的正隆公司专注于固体物料智能化处理与数字化追溯,提供气力输送、全自动配料、混料防尘等物料系统解决方案。2013年公司迁入金坛经开区时,便前瞻性布局了“双平台战略”:1万平方米的智能生产车间与常州大学共建的“智能化固体物料测试与研究平台”,解决固体物料处理领域的复杂技术难题。

“通过数字孪生系统,结合共建的实验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到虚拟模型,然后可以进行动态维护。正隆公司还与常州大学共同设立痛点悬赏通道,让大学帮助企业进行定向攻关,解决客户痛点。”公司技术工程师徐晔锋表示。这种“企业出题-高校攻关-市场验证”模式,已帮助公司孵化出气力输送优化算法、称重配料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具备处理近300种物料的能力。

在电力装备领域,常峰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了技术突破。作为国家电网核心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为特高压钢管杆、特高压铁塔。“受到天气、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钢管杆或者铁塔的寿命一般在30年左右。公司的科研团队与高校合作,提升了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寿命会增强至50年左右。”公司技术研发负责人汪勇介绍。目前,公司拥有的44项专利中,42%聚焦结构安全领域,涵盖防腐、抗风压等关键技术。

创新引领下,金坛企业正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竞争力。截至2024年,金坛区已培育各级专精特新企业374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比重为38.3%。

厚植沃土 培育企业“茁壮成长”

“专精特新”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适宜的发展环境和土壤。金坛通过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机制、营造创新氛围,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新鸿电子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是金坛培育创新型企业的生动例证。这家源于清华大学的X射线技术及成像应用高科技企业于2015年落户金坛,凭借自主研发的“IND1645多焦点X射线管”入选国家十大高端仪器创新成果。该项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高端X射线源的空白,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在金坛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为新鸿电子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包括政策扶持、人才引进以及产业配套等。金坛优越的营商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帮助新鸿电子快速落地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新鸿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鑫表示。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鸿电子手握数十项专利,其技术成果先后斩获日内瓦发明展金奖等国际大奖。

顺丰铝业有限公司则积极响应“智改数转网联”政策号召,通过技术升级与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传统产线需要20多个人,目前只需要4个人就可以完成整条线的生产。从上料到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全程由MES监控,可以追溯到每个零件的加工状态,这对产品的质量管控有很大保障。”公司生产经理宋登辉介绍。去年12月投产的智能化车间已实现设备100%联网,产线效率提升30%以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柱。

金坛区通过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持续开展培育,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全区已形成覆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6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1家的雁阵梯队,创新型中小企业超460家,构建起新能源、新基建、新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创新矩阵。

下一步,金坛将进一步深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沃土,完善政策宣传、动态管理、梯次培育、平台支撑、协同发展等全流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推动更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从同方威视的安检设备到新鸿电子的X射线源,从正隆智能的物料处理系统到三洋精密的印刷网版,从常峰电力的特高压铁塔到顺丰铝业的航空零部件,金坛的专精特新企业正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细分领域书写着“中国智造”的精彩篇章,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常州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