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华国锋并未辞去所有职位,仍留着一个关键职务直到02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3 20:05 1

摘要:1938年的山西,抗日的烽火正烈,一个穿灰布衣的年轻人跟着队伍上了前线。

1938年的山西,抗日的烽火正烈,一个穿灰布衣的年轻人跟着队伍上了前线。

在敌后打游击那几年,他话不多,声音也不高,但老乡们都愿意听他招呼。

他从不把自己当干部,跟战士们一起吃粗粮、睡土炕,身上总带着股泥土味。

后来有人回忆,那会儿就觉得他"和咱们一样",没一点官架子。

就是这份实在,让群众打心眼儿里信他,跟着他在山沟里坚持斗争。

后来南下到了湘阴,老乡们还是觉得他实在。

带头修水渠、办互助组,干啥都冲在前头,裤腿上总沾着泥,都说“华书记让人踏实”。

在湘潭那时候,他常往韶山跑,见过毛主席几次,主席跟他聊过几次,说他是“老实人”。

后来赶上六届四中全会,他抓住机会在会上分析湘潭合作化的经验,

没有空话,全是实打实的做法,大家听了都赞成。

在湖南那些年,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要好好宣传毛泽东思想。

他心里有个想法,要在韶山建个陈列馆,专门展示毛主席的革命事迹。

为这事儿,他专门去请示陶铸,批了笔专项资金,陶铸还特意嘱咐:“建馆的事,先别告诉主席。”

陈列馆盖起来后,韶山成了正经的纪念地,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

他自己常说:“湖南就是我的家”,当地老乡也觉得他没把自己当外人,真真切切的亲近。

后来他调离湖南,韶山人还常念叨“华书记啥时候再回来看看”。

1970年,华国锋成了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算下来,他在这片地方已经扎了快20年根。

春播时候他带头下地,裤脚卷到膝盖,泥水溅得满身都是,

老乡们在田埂上喊:“华书记歇会儿”,他摆摆手:“干完这垄再说”。

不光管地里的事,工厂他也常去,

湘潭的工业升级就是他盯着搞起来的,机器转得勤了,效益一年涨了12%。

湖南百姓是真把他当自家人,干部私下记着他为三湘人民“伤神费劲”,

毛泽东见了他,不止一次说:“这是个老实人,像牛一样,干活不求回报”。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局势变得紧张起来。

毛主席在病榻上点了名,让他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代总理。

消息传开,不少人私下议论:“怎么就轮到他了”,觉得他在高层里不算最显眼的。

他没推辞,只是说:“组织需要,我就干”。

叶剑英、李先念这些元老主动来帮他,一起开会、研究工作,

他白天处理国务院的事,晚上还要去毛主席那里汇报。

那段时间他抓建设,想把生产搞上去,有些改革措施推下去有效果,

工厂开工多了,粮食也增产了点,但也有些事卡壳,

部门之间协调起来费劲,他急得嘴上起泡,还是耐着性子一点点磨。

1980年,他主动提出辞去部分职务,

只留着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身份,一直到2002年才彻底退下来。

虽然不常在权力中心露面,但中央的重大会议他都会参加,

底下干部私下里提起他,大多还是说“人不错”。

他这个人细心是细心,有时也免不了犹豫;该果断的时候不含糊,但谨慎起来能让人着急。

湖南老同事聊起他的优缺点,至今还有争论,

比如当年长沙会议,他就犹豫了三天才在文件上签字。

他在任时推动过农田改造,带着干部在湘阴修水渠,有些田以前旱涝不保,后来能稳产了;

也搞乡镇工业,湘潭几个小厂在他手里扩了规模,机器转得勤了。

但有些项目没坚持下来,有人说他那会儿太急,也有人觉得是后来政策变了,条件跟不上。

他自己不怎么解释,反正干过的事都在那儿。

晚年住在北京,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看报纸,

从第一版看到最后一版,晚上就翻毛主席著作,书页边角都磨卷了。

穿的还是旧中山装,袖口磨出毛边也不换,吃饭就一荤一素,保姆说:“华老从不挑”。

2008年冬天走的,葬礼没搞大场面,花圈不多,来的人里有不少湖南口音的,

都是以前基层的干部和老乡,站在那儿悄悄说:“华书记是实在人”。

他没留下多少理论文章,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

就是那些水渠还在淌水,工厂还在冒烟,老百姓记得他踩在泥里的样子。

这种实在,有时候比官帽子沉。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