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夜手滑,把前任微信删了,结果凌晨三点又爬起来翻黑名单,手指悬在“添加”上抖半天。
半夜手滑,把前任微信删了,结果凌晨三点又爬起来翻黑名单,手指悬在“添加”上抖半天。
删的时候以为自己够酷,第二天醒来才发现,删的不是人,是给自己挖了个坑,摔得比分手那天还疼。
好多人把“删除”当成速效止疼片。
其实只是把对方的头像从列表里挪走,脑子里的聊天纪录一条没少。
心理学管这叫“反弹性注意”:你越逼自己别想,大脑越给你循环播放。
就像把零食藏到柜子最顶层,半夜饿得慌,踩着凳子也得翻出来。
真忘掉一个人,不是靠拉黑,而是靠“看腻”。
得先允许自己难受,允许回忆像幻灯片一样一张张过。
哭就哭,骂就骂,把情绪倒干净了,大脑才懒得再重播。
朋友、运动、熬夜追剧都行,只要能让人暂时喘口气,都算救命绳。
最怕的是删完又后悔。
手指比脑子快,情绪上头那一刻,觉得删了就等于赢。
结果对方啥事没有,自己反而陷入“我是不是太小气”的自我审判。
情绪来回拉扯,比分手本身还耗人。
什么时候该删?
等哪天刷到他的朋友圈,心里一点不起波澜,像看见老同学晒娃,顺手点个赞就划过去。
那一刻删不删都无所谓,因为早就放下了。
删除只是个动作,不是仪式。
分手的终点不是把对方从世界抹掉,而是把自己从那段关系里捞回来。
先照顾好今天的心情,明天自然懒得回头翻旧账。
来源:舒畅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