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秋交替之际,人体消化系统处于新的适应阶段。进入秋季学期,温度湿度变化频繁,是食源性疾病的易发高发时期,为预防秋季校园集中用餐食品安全风险,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2025年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2025年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夏秋交替之际,人体消化系统处于新的适应阶段。进入秋季学期,温度湿度变化频繁,是食源性疾病的易发高发时期,为预防秋季校园集中用餐食品安全风险,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2025年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一、全面自查自纠,做好开学准备。
对食品加工、贮存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维护保养,校验冷冻冷藏、保温设施,确保正常运转,加强病媒生物防控,开展硬件设施隐患排查,确保设施齐全、无漏洞。对操作区域和就餐场所,设施设备及餐用具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保洁。完善年度培训计划,组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规学习。全面检查库房和加工场所内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及时清理处置过期、变质等不合格物品并做好登记,防止库存时间久、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进入加工环节,尤其是米、面、油等大宗食材以及干蘑菇、木耳、花生等易受潮霉变的食材,对冷冻冷藏的食材查验是否符合贮藏温度要求,是否超保质期或发生变质。
二、全面压实责任,严格制度管理。
严格执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及时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做好食品安全“月调度”工作,配齐配足食品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实行食堂承包经营的学校,严格执行“双食品安全总监、双食品安全员”制度,同步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排查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确保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严格执行大宗食材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在采购合同中明确供货商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建立食材供应商评价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食品及原料进货查验制度,查验合格证明文件,确保货票相符。
三、严格过程控制,消除安全隐患。
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落实食品原材料采购至供餐全过程控制管理、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留样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等制度;把好食品原料采购进货关,从正规渠道进货,按规定索证索票并进行检查;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以及禁止加工制作、外购三明治等高风险食品;不用五指毛桃等中药材煮汤,避免误采误食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按要求储存和加工湿米粉,严防米酵菌酸毒素引发食物中毒事件;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烹饪食物时做到烧熟煮透;采购及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消毒产品,并将清洁消毒产品与食品分开存放,避免食物受到污染。严格执行《湖北省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指南》,持续规范餐饮具清洗消毒。鼓励采取快速检测或第三方检测等方式验证餐饮具清洗消毒效果。
四、严防食物中毒,确保供餐安全。
秋季天气转凉,是诺如病毒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食物若储存加工不当,容易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食用后可能造成胃肠不适,主要表现为恶心、吐、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遇到类似情况,学校应及时组织救治,并报告当地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诺如病毒感染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常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造成群体性大规模传染,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与食物中毒相类似,但治疗和防控方式都与食物中毒不同,要注意鉴别。
五、推行智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各学校及承包企业使用鄂食安账号登录“阳光智厨”开展线上巡查,并借助“AI”识别功能对违规行为进行抓拍。鼓励建设自动化晨检、库房传感器监控、智能识别留样、人员数字场景培训、学校食材数字化追溯管理等功能的食品安全智能管理食堂。学校应大力推进师生联防共管,前移矛盾化解关口,就地解决食品安全投诉。学校应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处理师生食品安全诉求,畅通师生沟通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师生诉求。具备条件的学校食堂,可利用二维码、微信小程序等推行“接诉即办”服务。根据在校师生需求,科学合理设置菜单,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宣传和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按需用餐,践行“光盘行动”理念,自觉抵制食品浪费行为,形成“文明用餐、节约用餐”的新风尚。校园食品安全无小事,各学校、校外供餐单位、承包经营企业、大宗食材供应商要高度重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落实食品安全措施,共同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如发现涉及校园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可通过12315热线等形式反映,符合本市“校园餐”举报奖励条件的,将予以奖励。
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8月20日
来源:江畔草h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