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300练(70)

B站影视 2024-11-30 07:31 1

摘要:材料一: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目中有疵,无害于视,喉中有病,无害于息。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目中有疵,无害于视,喉中有病,无害于息。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束缚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明月之珠不能无颖。然而天下宝之者,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贤乎天下,则难矣。

(节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材料二: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宁成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熵火甚盛。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桓公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使曹子计A不顾后B足C不旋踵D刎颈于陈E中F则终身G为破军H擒将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成功,与《谏逐客书》中“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遂”意思不同。

B.耻,指耻辱,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C.穷困,指困厄、处境困难,与现在所说的“穷困”之意略有差异。

D.大美,指才德、品质上的优异,文中桓公所说的“大美”指的是宁戚的杰出才能。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被认为不智、不勇、不贞,但齐桓公并不认为这些是他的缺点,任用他做了齐相,最终在他的帮助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霸王之业。

B.曹子在柯地的盟会上劫持齐桓公,使鲁国被夺走的土地一下子全部收回,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把作战的失败看作羞耻的事,而是有长远打算。

C.宁戚想到齐桓公那里谋求官职,恰巧在夜间有机缘望见桓公,于是他敲着牛角大声唱歌以引起桓公的注意;他抓住了这次机会,最终达到了目的。

D.在齐桓公将要任用宁戚的时候,群臣劝桓公派人到卫国了解一下宁戚的具体情况,但桓公拒绝了,他想用其所长,不希望因其“小恶”而丢弃其“大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

(2)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熵火甚盛。

5.两则材料在选用人才方面有怎样相同的观点?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同温丹徒登万岁楼

皇甫冉①

高楼独立思依依,极浦遥山合翠微②。

江客不堪频北顾,塞鸿何事复南飞。

丹阳古渡寒烟积,瓜步③空洲远树稀。

闻道王师犹转战,谁能谈笑解重围。

【注】①皇甫冉:唐朝时期大臣,安定朝那(今甘肃省泾川县)人。作此诗时,安史之乱已给整个国家造成巨大创伤,诗人时任无锡(今江苏境内)县尉。②翠微:青绿的山色。③瓜步:山名。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照应了题目,引出远望的景色,“思依依”有统领全诗思想感情之功。

B.诗人忧心北方战事,塞鸿南飞未带来好消息,所以有“何事复南飞”一问。

C.王师转战不已,不由让诗人想要询问军中诸将谁能够在谈笑之间灭敌解围。

D.全诗以登高望远为线索,以关心国家兴衰为核心,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之情。

7.请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简要赏析颈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阐明了齐国与赵国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而对于赵国灭亡的原因,苏洵则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叹。

(2)陆游在《书愤》中通过运用南朝宋的名将檀道济“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表达自己年事已高而壮志难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3)刘明同学在写作文时,想引用两句诗来赞美革命者信仰坚定、视死如归,于是引用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师看了,认为不如引用“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BDF

【解析】依据后文内容,本句是对曹子“不顾后”的后果的推测,所以第一处应断在“后”的后面。“足”是主语,“足不旋踵”,句子结构完整,所以第二处应断在“踵”后面。“陈”,同“阵”,“中”字应与其相连,如果“中”与“则终身”相连,则语意不通,所以第三处应断在“中”后。

2.(3分)B

【解析】B项,“不耻相师”的“耻”是意动用法,两者的用法不相同。A项,“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遂”是“最终”之意。C项,现在的“穷困”比古汉语多了“贫穷”之意。

3.(3分)A

【解析】错在“齐桓公并不认为这些是他的缺点”,于文无据。

4.(8分)(1)如果他的大的德行和才略是好的,即使有些小差错,也不足以成为他的拖累。[关键词“诚”(如果)、“是”(好,正确)、“虽”(即使)各1分,句意1分]

(2)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车子避开,火把很明亮。[关键词“郊”(到郊外、在郊外)、“辟”(使……避开)、“盛”(盛大,明亮)各1分,句意1分]

5.(3分)所有的人才都是有缺点的,选用人才要善用其长处,忽略其短处。(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周公有杀掉弟弟的牵累,齐桓公有争夺国家的恶名,但是周公用大义弥补自己的缺陷,桓公用功业消除自己的丑事,而都成了天下人认为的贤人。如果以别人的小小过失掩盖他大的美德,那么天下就没有圣王和贤相了。眼中有疵点,不妨碍看东西;喉咙中有毛病,不妨碍呼吸。从前曹子为鲁君带兵打仗,三次作战都没有取胜,丢失国土上千里。假使曹子考虑问题不顾后果,脚后跟不扭回,而在战阵中自杀,那么他终身就是失败的军队的被擒的将领了。然而曹子不把他的失败看作羞耻之事,而把死了却没有建立功业看作羞耻之事。(齐、鲁两君于)柯地会盟时,(他)拿着三尺宝剑,逼近齐桓公的胸口,三次战争丧失的土地,在一天便全部返回鲁国,勇武闻名于天下,功劳长存于鲁国。管仲辅佐公子纠却没有成功,不可以称为聪明;逃跑奔走,没有死于公子纠之难中,不可以称为勇;被捆绑囚禁,不忌讳自己的耻辱,不可以称为贞节。面对这三种品行,平民不会与他交友,君主不会以他为臣。但管仲从囚禁中免于一死,管理齐国的政事,(帮助桓公)多次会盟诸侯,匡正天下。假使管仲抛弃生命殉义而死,不考虑以后的打算,怎会有助桓公称霸天下的功业呢?所以一个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追究他的小节;如果有很好的声誉,就不必挑剔小的毛病。人之常情,没有人没有短处。如果他的大的德行和才略是好的,即使有些小差错,也不足以成为他的拖累。夜明珠不可能没有瑕玳。但天下人仍然把它们看作宝物,为什么呢?因为小毛病无损于它的大美。如果只记着别人的缺点而忘记其长处,想在天下求得贤才,那就很难了。

材料二:用十全十美的标准选拔人才必定很难,这是事物的实情。先王知道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选择事物时注重其长处。宁戚想向齐桓公谋求官职,但处境困厄,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给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子到了齐国,傍晚的时候住在城门之外。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车子避开,火把很明亮。宁戚在车下喂牛,望见桓公,内心很悲伤,就敲着牛角大声唱歌。齐桓公听到他的歌声,抚着车夫的手说:“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个唱歌的人不是一般人。”就命令后面的车载着他。桓公回去,宁戚见到桓公,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游说桓公。第二天又谒见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游说桓公。桓公非常高兴,准备任用他。臣子们劝谏道:“这个客人是卫国人。卫国距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如果确实是有能力的人,再任用他也不算晚。”桓公说:“不是这样的,去询问,担心他有小毛病。因为人家的小毛病,丢掉人家的大优点,这是君主失去天下杰出人才的原因。”况且人本来就难以十全十美,衡量以后而用其所长,这是选拔人才的恰当方法。桓公掌握住了这个方法。

6.(3分)C

【解析】错在“诗人想要询问军中诸将谁能够在谈笑之间灭敌解围”。“犹转战”是说军中诸将没有能够解围的。尾联表达的是诗人因朝中无人能替国家解围分忧的焦虑心情。

7.(6分)①颈联描绘了登上万岁楼远望时的萧瑟凄清之景:丹阳度日雾气迷蒙,瓜步山和水洲树木稀少。

②诗人借此凄清之景传达出对战争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和平的向往。③领联以哀景衬哀情,使情感的表达含蓄深沉、引人深思。(解说景色2分,解说情感2分,指出情景关系2分)

8.(6分)(1)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示例一:亦余心之所善分,虽九死其犹未悔

示例二: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示例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每句1分,有错字则该句不得分。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合适即可给分]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