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从睁眼到深夜,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可夜深人静时,心里却空落落的,仿佛一整天的忙碌,只是为了填补内心的荒芜。
朋友,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瞬间?
手机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从睁眼到深夜,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可夜深人静时,心里却空落落的,仿佛一整天的忙碌,只是为了填补内心的荒芜。
我们好像什么都想要,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抓住。
这,便是这个时代最普遍的“流行病”——无效忙碌。
看过一句话,深以为然:“最深的绝望,不是贫穷,而是看不到未来的忙碌。”
当一个人长期被琐事推着走,没有时间抬头看路,他的大脑就会悄悄被“格式化”。
他会习惯于被动接收信息,而非主动思考; 他会满足于完成任务,而非追求创造; 他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小,小到只剩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这种状态,比身体的劳累更可怕,我们称之为“心盲”。
就像作家周国平说的:“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别让日复一日的奔波,耗尽你对生活的所有热情。
真正的成长,不是做加法,而是懂得做减法,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事情。
什么是“凝神”?
不是发呆,不是放空,而是把分散的精力收回来,像激光一样,专注在一件事上。
晚清名臣曾国藩,无论军务多繁忙,每天雷打不动要坚持两件事:静坐和写日记。
这便是他的“凝神”之法。在静坐中反思得失,在日记中剖析自己。正是这份超凡的定力,让他在波诡云谲的乱世中,始终能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抉择。
人生如棋,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在关键时刻“长考”。
当我们沉下心来,深度思考一个问题,阅读一本好书,甚至只是专注地品一杯茶,我们就在进行“凝神”的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浮躁的心会变得安宁,混乱的思绪会变得清晰,解决问题的智慧也会油然而生。
所谓“静能生慧”,便是如此。
如果说,“凝神”是向外求索的智慧,那么“修心”,则是向内探寻的力量。
大文豪苏轼一生颠沛流离,被一贬再贬。换作常人,早已被命运的洪流击垮。
可他呢?在黄州,他修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在惠州,他修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观;在儋州,他修出了“我本海南民”的随遇而安。
环境越是恶劣,他的内心越是丰盈。这就是“修心”的力量。
修心,修的是一颗平常心,一颗能在风浪中稳住自己的心。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大多数烦恼,都源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当你内心强大,外界的风雨,便很难再淋湿你的世界。
这颗安定的心,就是我们行走于世间,最坚实的底气。
亲爱的朋友,从今天起,别再用“我很忙”作为借口,去忽略灵魂的渴求了。
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跑得快不重要,跑得久、跑得稳才最重要。
请允许自己,每天有20分钟的“留白时间”。
去散散步,听听风的声音;去看看书,和有趣的灵魂对话;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就和自己待一会儿。
你会发现,当你的脚步慢下来,你的世界,反而会变得更加广阔、更加清晰。
愿我们,都能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慢时光,活成一棵安静而有力量的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与朋友们共勉。
今日互动:
您上一次静下心来,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不妨在评论区聊聊您的“凝神”或“修心”小故事吧!
期待您的分享,一个赞,一句评论,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来源: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