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联邦数字事务部已开始测试开源工具Open Desk,旨在替代微软 Office 套件中的 Outlook、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等核心产品。
在数字化日益深入政府运营的今天,德国正迈出摆脱对美国科技巨头依赖的关键一步。
据《图片报》报道,德国联邦数字事务部已开始测试开源工具Open Desk,旨在替代微软 Office 套件中的 Outlook、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等核心产品。
这一举措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德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追求 “数字主权” 趋势的缩影,反映出世界各国对技术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
德国的开源替代行动正在从政策规划走向实际落地。
联邦层面,数字事务部明确提出要在政府运营中增加欧洲解决方案和开源软件的比重,Open Desk的测试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践。
而在地方层面,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州已经展开了更为彻底的转型:用LibreOffice取代微软 Office,用Linux操作系统替换 Windows,邮件系统则转向 Nextcloud、Open-Xchange 和 Thunderbird 等开源方案。
这一计划覆盖数万名公共雇员,包括教师、公务员和警察等不同群体。
该州选择开源路径的一个现实原因是,微软 Windows 11 的硬件要求过高,难以在现有设备上普及,而Linux系统的灵活性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不过当地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转型的复杂性,不仅为员工提供系统培训,还明确表示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正如德国信息和通信部所强调的,提升数字主权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系统规划的长期工程,不可能 “一键完成”。
德国的行动并非孤例,全球多地正掀起以开源技术追求数字自主的浪潮。
在欧洲,法国里昂市政府宣布将逐步停用微软 Windows 和 Office,转而采用Linux系统和 OnlyOffice 办公套件,这一决定涉及 1 万名政府雇员,服务超过百万市民。
丹麦数字事务部也从 2025 年夏天开始逐步淘汰微软软件,计划在秋季实现全员使用开源工具,首都哥本哈根等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跟进。
荷兰则启动了对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审查,计划建立国家云服务平台,以减少对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美国公司的依赖。荷兰中央银行行长明确指出,这种高度依赖已构成国家安全隐患。
放眼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同样在积极行动。巴西、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已实施类似的开源替代项目;印度国防部推出了基于Linux平台的Maya OS,专门用于替换 Windows 系统。
俄罗斯自 2022 年乌克兰冲突升级后,加速了国产软件替代进程。
微软等西方公司缩减在俄业务后,俄罗斯不仅推动现有系统转型,还计划从 2025 年 9 月起,在新销售的电子设备上预装国产即时通信应用 MAX,整合政务服务与日常功能,构建自主数字生态。
这些国家的实践共同构成了全球范围内技术自主化的多元图景。
推动这场全球转型的深层动力,是对技术依赖风险的清醒认知和对数字主权的强烈诉求。
美国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重要导火索,《图片报》明确指出,特朗普政府的 “曲折路线” 让欧洲国家意识到,依赖美国科技产品可能带来政治风险。
2025 年发生的微软封锁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电子邮箱事件更是敲响了警钟 —— 由于美国对该法院实施制裁,微软作为美国公司不得不执行相关限制,直接影响了国际司法机构的正常运作。
这一事件让欧洲深刻认识到,即使数据存储在欧洲境内,由美国公司运营的系统仍可能受美国司法管辖,存在数据控制权旁落的风险。
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看,欧洲对美国科技的依赖程度令人担忧。
数据显示,欧洲约80% 的数字基础设施由外国公司控制,云服务市场中美国公司占据72% 的份额,而欧洲公司占比不足13% 。
这种格局意味着大量政府数据、民众健康记录和企业机密等敏感信息受制于美国法律体系。在人工智能领域,欧洲约70% 的模型和平台来自美国,操作系统、搜索引擎等关键领域也被美国科技巨头垄断。
面对这种状况,欧盟通过《数字市场法案》等法规加强监管,同时推动 “盖亚 - X” 云计划等自主项目,但系统迁移的复杂性和路径依赖仍是巨大挑战。
许多政府部门已深度嵌入微软生态,人员招聘和业务流程都围绕这些系统设计,迁移往往需要 6 个月到 3 年时间。
全球范围内的开源替代运动,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数字时代主动权的战略博弈。
从德国地方政府的软件替换,到欧盟的数字主权战略,再到新兴市场国家的自主探索,各国都在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平衡技术依赖与自主可控的路径。
这一过程充满挑战,既需要克服技术惯性和转型成本,也需要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和人才体系。
正如德国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州的实践所展示的,数字主权的实现没有捷径,需要政策引导、技术储备和社会共识的多方支撑。
在全球化与技术民族主义并存的复杂背景下,如何通过开源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安全可控又开放包容的数字生态,将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长期课题。
来源:文盲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