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938年至1943年这五年的重庆大轰炸期间,一架纸飞机,是小女孩金兰与亲人之间曾经团聚的证据,也是她传递思念的信使,第一架纸飞机是哥哥送给他的,从此以后,纸飞机在她心中,有了不一样的地位和情感,也是亲情、爱和温暖的寄托。书中的纸飞机,不仅串联个人的悲欢离合
在1938年至1943年这五年的重庆大轰炸期间,一架纸飞机,是小女孩金兰与亲人之间曾经团聚的证据,也是她传递思念的信使,第一架纸飞机是哥哥送给他的,从此以后,纸飞机在她心中,有了不一样的地位和情感,也是亲情、爱和温暖的寄托。书中的纸飞机,不仅串联个人的悲欢离合,更串联起集体的希望和斗志,
全书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通过女孩金兰的视角,将战争的残酷、亲情的坚韧与民族的抗争,谱写成了一曲悲怆而昂扬的生命之歌。兼具儿童文学的轻盈视角,也承载了历史残忍的厚重,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困难和痛苦面前,地方老百姓的淳朴、团结、坚韧、不屈的力量,绽放出闪闪皎洁的人性光辉。
一、亲情:破碎与重启交织中的永恒羁绊
在这几年战争的硝烟中,金兰的家经历了数次撕裂与重组。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在轰炸中失去生命,那些熟悉的身影,音容笑貌仿佛还在耳畔回荡,不曾想突然一一离开,阴阳两隔,一切仿佛一场没法儿结束的梦。
故事的开始,金兰是幸福的五口之家,家中有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还有个天真可爱的妹妹,平凡生活充满温馨。哥哥教她折纸飞机,母亲在轰炸中冒险回乡守护家人,父亲用“有酒有泡菜,这日子就倒不了”的豁达,一起支撑起这个快乐的家庭。
轰炸接踵而至,母亲、父亲、外婆、哥哥相继离世,妹妹失明,原本温馨的家,在两年间分崩离析。然而,智慧的中华人民,不会止步于痛苦,通过“非血缘家庭”的重组,焦妈妈的留守、金先生的照料,以及邻里间的互助,展现了战争中人性最本真的温情。
书中亲情的重组超越了血缘,成为支撑金兰前行的力量。正如她在废墟上写下的“愈炸愈强”,家庭的韧性不仅在于血缘的延续,更在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结与共担苦难的勇气。
二、伤痕:战争阴霾下的隐忍与觉醒
深感战争的惨烈,可作者对此的描绘却寥寥数笔,作为儿童文学,作者克制而隐忍的笔触,借儿童的视角,将血腥转化为隐痛和前行的力量。
金兰目睹“前一秒还是完整的人,下一秒被炸成几块”,防空洞中的窒息与尸骸堆积的惨状,以及亲人离世后的悲伤,这些场景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更具冲击力,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画面感,更能共情和带入小主人公的感受。
对于主人公金兰来说,伤痕不仅是肉体的,更是心灵的。她曾是爸爸妈妈爱、哥哥外婆疼爱的小金兰,妈妈不幸中弹身亡,爸爸将她安排去了金先生家,等她从金先生家避难回来,才发现家里没了妈妈的位置,爸爸和焦阿姨重组了家,尽管难以接受,但她和哥哥很快被迫接受了这一切变故。
妹妹难以接受,总和焦妈妈对着干,与小宝吵架赌气,金兰不得不被迫成为中间的调停人,学会了哄弟弟妹妹,随着焦妈妈真诚地待金兰兄妹,在一次次警报声中带着他们逃往防空洞,磨难中这个家齐心协力总算和谐了,随后,又是爸爸离世、妹妹失明,特别是哥哥的意外溺亡,金兰被迫“一夜长大”,战争在她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
书中不是沉溺苦难,重在人的适应力、韧性和重启能力。骨气与乐观在废墟上生长,轰炸后的火锅宴、江边的泥巴灶、废墟中重建的“捆绑房子”,这些细节将伤痕转化为抗争的勋章。金兰的纸飞机从最初承载死亡气息的纸钱折叠物,逐渐变为象征希望的红纸飞机,尽管,伤痕难以改变,而他们,可以带着伤痕和遗憾,更坚定地前行。
三、前行:在废墟上播种希望的民族
房子一次次被毁,又一次次被重建,哪怕是简易的茅草房,无论多简陋,有人的地方就是家;亲人离世,我们依然可以带着对她们的思念,用现有的资源和个人的智慧,继续后面的生活。
全书的结构设计,有一种轮回与新生的不息。从“四季歌”始,又以“四季歌”终,从1938年的春光明媚到1942年的黎明曙光,四季轮回,也是苦难与新生的轮回。家园一次次被毁,又一次次站起;亲人接连逝去,但“家不散,城不死,国不亡”的信念始终未灭。
到这里,纸飞机作为核心意象,既是金兰对亲人的思念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从用轰炸照片折成的“噩梦飞机”,到捐飞机抗敌的票据折成的“救国飞机”,再到象征和平曙光的红纸飞机,展现出从创伤到治愈、从抗争到胜利的全过程。
作者借儿童的视角,让历史在琐碎的生活细节中自然浮现。金兰对警报从恐惧到熟练的“跑”,对死亡从懵懂到隐忍的接受,让我们看见战争对童年天真的剥夺,也凸显了孩童新力量原本的智慧、勇气和能力。书中融入了抗战童谣、现实剧本等元素,让历史语境更加逼真,将儿童文学与真实历史和谐相融。
作为青少年,国难无论多少年过去,都会留下民族创伤,这些痕迹不该被抹去,更重要的是,在国难中人民的智慧、团结、坚韧和不屈,是一曲值得世代传承的歌,刻在民族的血液里,催人奋进,奔腾不息。
结语:纸飞机飞向的不仅是天空
通过金兰的故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战争的伤痕需被铭记,但更需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书中反复出现的“愈炸愈强”不仅是重庆的呐喊,更是所有在苦难中挣扎的生命的共同宣言。
当金兰最终放飞红纸飞机时,她放飞的不仅是童年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在血火中淬炼出的坚韧魂魄。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即便在最黑暗的岁月里,亲情、人性与信念,如纸飞机般轻盈而执着地穿越硝烟,指向光明。
来源:胖妞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