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并没有读过杨再春的任何著作,但他在书法圈的名声那么大,他的事迹不可能没听过。听得久了,听得多了,也就来了兴趣,偶然间在网上读到他那本影响了无数人的《行草章法》一书,不禁感叹,世上眼瞎的人真多。
杨再春对当代书法的发展
有过而无功
文/巴山逸士
我并没有读过杨再春的任何著作,但他在书法圈的名声那么大,他的事迹不可能没听过。听得久了,听得多了,也就来了兴趣,偶然间在网上读到他那本影响了无数人的《行草章法》一书,不禁感叹,世上眼瞎的人真多。
杨再春在世时曾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若不是其职务之便,他这样审美拙劣的书怎么能够出版?
至于出版后又能够畅销,实在说明当时的书法爱好者的审美素质普遍不高。
如果说杨再春的书法水平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倒不如说是当时的书法爱好者的审美受到了时代的局限,不然他那笔江湖体怎么能走进千家万户?
他这样的书法,居然被说成:“具有二王行草的飘逸灵动,又融北碑的雄浑刚劲,笔锋如刀,墨色如云,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杨体’风骨”。
他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任职期间,编著并出版书法类书籍40余本,总发行量超过1500万册,其中《行草章法》一书经过多次再版和印刷,发行量达300多万册。如果以书法类书籍的发行量来看,这是很多当时名书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有人把这样的传播说成是杨氏对书法届的贡献与功绩,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那就是无数人,至少有1500万人的书法审美被他带偏了。可悲的是,这么多人中至今仍然有很大一批书法爱好者为他作辩护,可见荼毒之深,又有人说他对书法启蒙的贡献与功绩总还是有的吧?毕竟他在央视的书法讲座那么多人看。我说入门即被带偏,第一口奶没有吃对,如不自知,不加修正,贻害终身。
唉!钱是他挣的,名是他得的,害是崇拜他的人受的,看清本质而说出真话的人却被受害者的骂声淹没,真是世事颠倒。
黄毫金(愙斋)
80后,出生广东雷州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
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员
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
《书法雷州》编委会成员
来源:愙斋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