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过5月31日成功的撤退后、英国人的兴奋劲还没过,6月1日,撤退的形势就急转直下。首先.随着德军逐渐进抵敦刻尔克郊外、德国人终于发觉联军的撤退并非他们之前所想象的那种小规模的溃退。
书接上回,本期将继续讲述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
在经过5月31日成功的撤退后、英国人的兴奋劲还没过,6月1日,撤退的形势就急转直下。首先.随着德军逐渐进抵敦刻尔克郊外、德国人终于发觉联军的撤退并非他们之前所想象的那种小规模的溃退。
(上图)6月1日的拉潘外海,阳光明媚,能见度极佳。一架英军的洛克希德―哈德森轰炸机正沿着海岸飞行。可这种好天气对德军来说更是好消息。
5月30日下午,哈尔德在与布劳希奇会晤后,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布劳希奇很恼火-……要是我们的装甲部队没有被阻止的话,早已在海岸边把袋形阵地的口封上了。恶劣的天气使空军无法出动。现在我们只有站在一旁,眼看着成千上万的敌人在我们鼻尖下逃到英国去。”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连当初在希特勒面前夸夸其谈的戈林也意识到了、他匆匆结束了在荷兰的“艺术品之旅”。根据第8航空军军长里希特霍芬的回忆,在5月29日时.戈林已经变得很紧张了。他要求加大对敦刻尔克的攻击力度。可是在随后的两天里.糟糕的天气让德国空军的出勤架次大受影响,联军撤退人数的暴增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此。
英国皇家海军“基斯”号驱逐舰。
但到了6月1日,天气却开始放晴。这意味着德国空军将会倾巢出动以阻止撤退。6月1日一天之内德国空军就向敦刻尔克出动了160架次的轰炸机和325架次的斯图卡。这是在整个敦刻尔克战役期间轰炸机出动架次最多的一天。英军虽然出动了八个波次267架次战斗机进行拦截,但在护航的420架Bf109和110架Bf110面前完全处于下风:仅仅击落了2架轰炸机(来自第4轰炸机联队第1大队和第76轰炸机联队第4中队)和2架斯图卡。德军反而以10架战斗机(7架Bf109和3架Bf110)的代价击落6架“愿风”和10架“喷火”。此外,德军还利用对手两个巡逻波次之间的间隔大逞威风,让当天联军的撤退行动遭受了重挫。
当天首先发难的又是德国海军的鱼雷快艇部队,6月1日清晨,鲁道夫·彼得森上尉的第2鱼雷快艇支队在南瀑布浅滩附近巡航时击伤了英国海军“野鸭”号炮舰。稍早前的2点30分.S35在T浮标附近击沉了1艘550吨的反潜拖网渔船。20分钟后,S34梅开二度,在S浮标附近同样击沉了1艘540吨的拖网渔船。不过这仅仅是拉开了总攻的序幕而已。
德军的大规模空袭是从拂晓时分开始的:凌晨4点15分,德军第1俯冲轰炸机联队的40架斯图卡赶在英军第11战斗机大队的“黎明巡逻”机群到来之前抢先袭击了从敦刻尔克离岸的船只。3个多小时后,德军又发起了一轮规模更大的空袭:第2和第77俯冲轰炸机联队的斯图卡在第1教导联队的Ju88的护航下对敦刻尔克进行了狂轰滥炸。当早晨9点英军巡逻的战斗机抵达之时,德军已经炸沉了3艘驱逐舰、1艘扫雷艇和海军的2艘大型拖船:威克·沃克少将和第19驱逐视支队司令爱德华·伯松上校的旗舰——1400吨的“基斯”号驱逐舰在黎明时分连续遭到了三轮轰炸,由于舰上防空炮弹未及时补充、仅剩下30发。
英国皇家海军“蛇怪”号驱逐舰。
该舰没能逃脱毁灭的命运、船上36人被炸死,最终沉没在布雷沙滩(当时正在船上的戈特和他的大部分参谋人员及时转移了出来):“蛇怪”号和“哈范特”号驱逐舰也在早晨的空袭中被炸沉、损失42人;此外,“伊凡霍”号驱逐舰被德机击中舰肿,造成26人阵亡和30人受伤、舰体也遭到重创,只能被拖回多佛尔,用了3个月才修好:新型扫雷艇“飞鱼”号身中5弹、被困在下层甲板的275人和“飞鱼”号一起很快便葬身海底:在营救“基斯”号驱逐舰的幸存者时、550吨的海军大型拖船“圣阿布斯”号也被Ju88击中、105人阵亡。
上午10点、德军第76轰炸机联队的Do17和第4轰炸机联队的Hc111再次来袭,炸弹像雨点一样落在联军的撤退船队中间。585吨的炮舰“蚊子”号(该舰是一艘内河炮舰,30年代末建成后曾被派往长江巡航,西线战争前夕被调回英国编入泰晤士河口防卫舰队)被击中起火,舰上超过50人阵亡,船员最后只得选择弃舰。为了避免被德军缴获.后来被它的姊妹舰“蝗虫”号击沉;10点9分,运载着3000名法军的4240吨的火车渡轮“布拉格”号在返航途中也被德机重创,幸好该船的下沉较为缓慢、为幸存者嬴得了时间,在将部队安全转移到l艘驱逐舰和2搜扫雷舰后,最终该船在迪尔附近搁浅。
上午10点30分,当英军4个中队的“想风”(分别来自第43、第145、第245和第609中队)赶到敦刻尔克时,德军的轰炸已经临近尾声、尚未返航的德机正在围攻准备进港的1356吨的法国驱逐舰“霹雳”号和2艘返航的英国船只。发现英机后,还在港区上空护航的德军第26战斗机联队第2大队的战斗机立即投人了反击。一场空中缠斗就此打响,可惜的是英军的飞机来得太晚了、未能挽救被袭船只的命运。
(上图)几名英军士兵正在沙滩上临时修筑的掩体里躲避德军飞机的轰炸,虽然这种掩体极易损坏,但幸运的是,炸弹在沙滩上爆炸后的威力大减,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士兵们的伤亡。
由于被困在航道狭窄的X航线,“霹雳”号无法机动航行躲避轰炸,该舰很快便“淹没在一片斯图卡的云雾里”、在遭到3次直接命中后,这艘法国驱逐舰很快便沉没了。“霹雳”号上的l57名幸存船员后来被1艘法国辅助扫雷舰、1艘拖船、l艘拖网渔船和1艘游艇陆续救起。在另外一边,3454吨的老式火车渡轮“斯科舍”号和519吨的老式桨轮扫雷艇“布莱顿皇后”号正运载着2700名法军准备经X航线返航。它们刚刚在玛尔迪克外海躲过了十几架轰炸机的围攻。
但这次的空袭它们再也躲不过了。“斯科舍”号的舰尾被3颗炸弹命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船体向右倾斜、很快便开始下沉。“布莱顿皇后”号不久后也被击沉。最后在1艘驱逐舰、1艘扫雷艇和3艘漂网渔船的合力施救下,仅救起了约2000名幸存者。德军猛烈的空袭一直持续到16点.最后一批出击的9架斯图卡在敦刻尔克港发现了4艘300吨的法国辅助扫雷艇,并击沉了其中3艘。直到下午时分、逐渐浓厚的云层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军的空袭。
在陆地上,屈希勒的炮兵部队也没有闲着、尤其是部署在格拉夫林以东海岸边的勒斯胡特斯和勒克里蓬两地的德军第782炮兵团给撤退船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该团装备的155毫米和210毫米重炮当天就击沉了敦刻尔克港内的l艘96吨的漂网渔船和2艘小船。
6月1日,正通过自制的“卡车栈桥”登船的英军第3师第2皇家阿尔斯特来复枪营的士兵。
为此、英军曾派出轰炸机试图清除掉海边的德国炮兵阵地。在飞往法国的途中,他们意外遭遇到了一支德军的轰炸机编队。尽管这些英勇的英军飞行员企图拦截这支敌军编队、但不幸的是,此时德国空军已经完全掌握了法国海岸一线的制空权。
很快就有两架“莱桑德”式联络机(来自第2和第26中队)和数架“布伦海姆”式轰炸机(来自第254中队)被敌机击落。唯一的意外损失是第20战斗机联队第1大队的1架Bf109、它居然被1架第500中队的阿弗罗“安森”式侦察机击落。
更令人吃惊的是当天法国海军航空兵的表现:6月1日凌晨,从英国坦戈梅尔空军基地起飞的6架来自第1舰载轰炸机小队的美制沃特俯冲轰炸机成功穿越了德军的防空网、袭击了弗尔内的德军。最后竟然全身而退,有4架飞机安全返回了瑟堡的基地,其他的则在当晚飞返英国。
仅仅在早晨的几个小时里,联军的船队遭到了猛烈的打击:损失了4艘驱逐舰、还有4艘严重受损。此外、2艘大型运兵船和1艘拖网渔船也被击沉。更倒霉的是沉船的残骸还堵塞了敦刻尔克港入口处的狭窄航道。这让撤退行动被迫在下午停止。当天德国空军总的出动架次达到了前一天的四倍。
为了避开德国飞机的轰炸,在坦南特的建议下,拉姆齐只得放弃了白天的撤退行动而改在夜间、他后来曾就这个问题写道:“在那种形势下,事情已经很明显、在自天继续撤退将会使舰船和人员遭受同所撤出部队的数量相比得不偿失的损失。如果我们仍然坚持这样干的话,撤退的速度必然会迅速减慢。”英国方面的担心是有道理的,6月I日晴朗的天气使德国空军的出勤架次几乎相当于此前三天的总和,取得的战果足以令英国人胆寒:总共有31艘船只被击沉另有1l艘被重创。这是“发电机”行动开始以来联军舰只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天,几乎是撤退开始七天以来损失的总和。
在敦刻尔克外围,由于意识到这可能是阻止联军逃走的最后机会、德军第18集团军计划在这一天发起总攻,可联军早已预见到了危险的来临。在环形防线东面、当第26军(下辖第256和第208步兵师)的官兵在6月1日早晨醒来时,发现驻守纽波特的英军部队已在前一晚悄悄撤走了。同样失去了对手的是盖尔将军的第9军(下辖第56和第216步兵师),他们在泥泞中花了一整天才推进到法比边境线一带。在西面.担任佯攻任务的第9装甲师面对掘壕据守的法军第68师只发起了一些零星的进攻,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拖住当面的法军,防止他们支援南部防区的守军。屈希勒将军把主攻方向放在了环形防线南翼的贝尔格地区,这里正好是法军和英军防线的结合部、德军第10军计划从这里撕开一个缺口、一举突向海边。
6月1日早晨5点,伴随着重炮的阵阵轰鸣、德军的地面总攻终于拉开了帷幕。德军的炮击很快便摧毁了贝尔格城、狂守该城的英军为避其锋芒、向北退过了下科尔梅运河.只有隶属于法军佛兰德斯要塞区第272半旅的两个防区劳工团——第14和第15团——大约一千名法军依旧勇敢地坚守在贝尔格的残垣断壁之间。
在东边的霍伊米勒附近.德军第18步兵师在强攻下科尔梅运河的过程中陷入了激战。在上午他们就打退了当面皇家沃里克郡营的一个连、并在该连和临近的法军第137步兵团1营之间成功地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此在午后、早上退过运河的英军忠诚团卷土重来——在德军零星的机枪火力之下艰难地穿过沼泽——最终帮助友军稳定了运河一线的防御阵地。
德军第26军的士兵正在准备强渡纽波特运河。
贝尔格以东5公里的运河防线、德军的进攻终于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德军第254步兵师的猛攻之下、英军第126旅的两个营(东兰开夏团第1营和边民团第5营)在遭到重创后被迫放弃了他们的前沿阵地,边打边撤在炮火中一直退到敦刻尔克城郊的查特运河一带。为了阻止防线崩溃,边民团第5营的一名试图后撤的军官甚至被第2冷溪禁卫营的一名少校枪杀。但也有拼死抵抗的例子:哈罗德·埃尔文一安德鲁斯上射率领的东兰开夏郡团第1营的一个连就表现得极为勇敢,他集合起少数志愿者、在一座谷仓的茅草顶上用一支布朗式轻机枪顽强地阻挡住了德军的猛攻、战斗结束时他的连仅剩下40人。幸运的是,他和另外8名士兵最终成功突破德军的包围、安全撤回了英国。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回国后他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战前霍伊米勒附近的下科尔梅运河
尽管德军在多个地点都突破了下科尔梅运河防线、但随着夜幕降临、加上一天的激战下来、德军已经无力再进一步了。当晚.英军趁机会同撤过查特运河的法军沿莫雷斯洪泛区重新构筑起了新的防御阵地、这将是他们最后的任务了。剩下的残兵败将拖着疲惫的步伐前往8公里外的敦刻尔克港和马洛浴场,在那里等待撤离。到次日凌晨三点,这些英国大兵搭乘“惠特谢德”号和“温切尔西”号驱逐舰离开东堤,他们是当天最后一批撤离法国的联军部队。
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东兰开夏郡团第1营B连连长哈罗德·安德鲁斯上尉
到6月1日上午时,留在敦刻尔克的英军还有39000人、另外还要加上十儿万法军。根据英军的官方战史记载,这时还有大约5万法军坚守在外围防线、另有八万法军正在海边等待撤退(包括在当天撤走的3万人)。这还不包括估计藏身在城内各处的约2万法军的散兵游勇。如果还要继续坚持前一天“同等撤离”的承诺、这意味着在24小时之内、至少要运走78000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竞在德军陆地和空中的双重压力下.联军的防御阵地究竟能再坚持多久谁也无法预料。因此,在严峻的形势面前,英国军方只得下令在6月2日上午7时终止撤退。
随着夜幕的来临、救援船队再次忙碌起来,晚上8点、拉姆齐将军向所有船只发出指令、要求作“最后一次努力”。尽管在自天这些船只饱受德军炮火的威胁,但撤退仍在开足马力进行。英国海军向敦刻尔克港派去了7艘驱逐舰和4艘运兵船﹔向马洛浴场派去了11艘扫雷舰和一些小型船只、因此部队登船几乎没有减速,当晚英军的最后一支大部队——主要是第l军的第l师、第46师第126和第139旅以及第1军的炮兵和后勤支援单位——在日出前均撤回了英国。
笼罩在浓烟中的敦刻尔克港。照片左侧的是东堤,英军驱逐舰“温切尔西”号正准备进港。
到6月1日结束的时候.64429人被平安送抵英国,其中大约一半是法军(35013人)。比起前一天,这个数字几乎没有减少。此外、有2509名伤员也被运回国内.但这将是最后一批后撤的伤员了。由于伤员的相架所占甲板面积太大——一个担架的面积可容纳8名站立的或4名坐下的士兵——考虑到英国本土急需随时具有作战能力的健康兵品、坦南特上校于14点下令、除了专门的医院船之外,其余所有船只停止后撤重伤员。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最终有1200名重伤员(另外还要加上132名通过抽签决定留下照顾他们的医护人员)被抛弃在了法国.被德军所俘虏。
巨大的成绩同样伴随着巨大的成本、6月I日全天,联军共损失了17艘各型船只———包括四艘刚刚服役数月的驱逐舰-另外还有8艘驱逐舰被击伤。但如果考虑到6JI日联军遭受到的严重的空中威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是难能可资的。这表明即使德军全力阻击、英国海军仍然有能力完成撤退。因此英国历史学家迪万对这一天的撤退评论道:“尽管遭受了那么多损失,6月1日仍不愧为光荣的一天。”
【未完待续……】
来源:明潭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