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六年级(X)班XXX的家长。今天能站在这里发言,既感到荣幸又有些忐忑。荣幸的是有机会代表家长们表达心声,忐忑的是作为普通家长,我的教育经验未必全面。但我想,教育本就是一场共同的修行,我们都在摸索中成长。接下来,我想从三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X)班XXX的家长。今天能站在这里发言,既感到荣幸又有些忐忑。荣幸的是有机会代表家长们表达心声,忐忑的是作为普通家长,我的教育经验未必全面。但我想,教育本就是一场共同的修行,我们都在摸索中成长。接下来,我想从三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陪伴:从"监工"到"同行者"的转变**
记得孩子刚升入六年级时,我和许多家长一样,把"小升初"当作头等大事,每天盯着作业本和考试成绩,甚至制定了密密麻麻的复习计划。直到有天孩子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只喜欢考100分的我?"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我开始尝试改变:把"作业写完了吗"换成"今天有什么新发现";把周末的补习班换成和孩子一起做科学实验;在他解不出数学题时,不再急着给答案,而是说"我们试试画个图"。渐渐地,孩子从被动学习变得主动分享,上周甚至自己整理了错题本。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养育孩子不是塑造完美的作品,而是滋养一个生命。"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门槛,他们需要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而是能蹲下身来理解的伙伴。
**二、沟通:搭建家校之间的彩虹桥**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班主任X老师。去年期中考试后,老师发现孩子作文里总出现"孤独"这个词,立即约我深谈。原来孩子因为转学适应问题,把心事都藏在了文字里。我们共同制定了"每日三句话"计划:孩子每天选择一位同学主动交流,老师每周安排他参与小组展示,我在家则通过亲子日记与他笔谈。三个月后,孩子在班级新年晚会上担任了主持人。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家校沟通不是出了问题才联系的"急救热线",而应该是随时在线的"心灵驿站"。建议家长们可以:① 定期查看班级群但不过度焦虑;② 主动向老师反馈孩子的性格特点;③ 遇到矛盾时先与老师私下沟通。就像我们班家长微信群的名字"彩虹桥"——家校各站一端,才能让孩子平稳走过成长的风雨。
**三、成长:看见分数之外的星辰大海**
最近帮孩子整理成长档案时,翻到他三年级写的《我的理想》:"要发明治疗癌症的药"。当时觉得是童言无忌,现在却在他书桌上发现了《细胞生物学图解》。这提醒我们:升学固然重要,但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更重要。我和孩子有个"1+1+1"约定:每天1小时自主阅读,每周1次社会实践,每月1次家庭会议。上学期他组织的"小区流浪猫调查"项目,虽然占用了不少学习时间,却让他学会了制作统计图表、撰写调查报告——这些能力是试卷测不出来的。北京师范大学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在小学高年级保持广泛兴趣的孩子,中学阶段的抗压能力显著更强。
最后,我想分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让我们做这样的家长:当孩子考得好时,给他一个拥抱;考砸时,给他双倍拥抱;当他疲惫时,成为他的充电站;当他追梦时,化作他的望远镜。相信在老师们专业引领下,在我们家校携手努力下,孩子们不仅能交出满意的小升初答卷,更能成长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少年。
谢谢大家!
(注:文中具体事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加入2-3个孩子在校成长的细节,如运动会、科技节等集体活动表现,更能引起共鸣。数据引用部分若需增强说服力,可补充当地教育局发布的六年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相关内容。)
来源:雯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