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虎头要塞很多人可能没太听说过,但它在历史上可不是个小角色。坐落在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那边,靠近乌苏里江,对面就是俄罗斯的达里涅列琴斯克市。
虎头要塞很多人可能没太听说过,但它在历史上可不是个小角色。坐落在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那边,靠近乌苏里江,对面就是俄罗斯的达里涅列琴斯克市。
整个要塞占地范围不小,东西长10公里左右,南北宽4公里左右,是日本关东军当年为了对付苏联红军,专门修筑的一个军事据点。
它不是简单的几个碉堡,而是地下工事密布,设施齐全,从发电所到弹药库,应有尽有,设计得相当周密。走进里面参观,会感到日军当时下了血本,全是侵略野心的体现。
日本关东军1931年侵占东北后,就开始在边境线上修筑各种工事,虎头要塞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处。从1934年开工,到1939年基本完工,花了六年时间,征用了十多万中国劳工。
这些劳工大多是从关内和东北抓来或骗来的,条件极其恶劣,很多人因为劳役过重、食物短缺或者直接被杀害而死掉。
日军为了保密,完工后甚至组织所谓的庆祝宴会,把劳工集中起来集体屠杀,尸体就埋在附近洼地里。
有幸存的日军士兵后来在书里提过,场面血腥得很。关东军这么干,就是为了保守军事秘密,不让情报外泄。
劳工的死亡数字现在没法精确统计,但肯定是成千上万,这笔账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
要塞的战略位置选得阴险,它正好能俯瞰西伯利亚铁路,那可是苏联远东地区的交通命脉。日军想通过这里监视和切断苏联的补给线,甚至作为入侵苏联的跳板。
整个要塞分成几个阵地,主要有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和虎啸山五个部分。猛虎山是核心,周围是沼泽地,天然屏障,其他阵地像钳子一样护卫着。
地下工事总长度超过10公里,纵深6公里,全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厚度达到3米厚,能抗飞机轰炸和大炮攻击。
里面通道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有几十条横竖通道通向射击孔、观测所和反击口。
设施方面,真是完整得让人吃惊。士兵宿舍、指挥所、通讯室、伙房、浴池、粮秣库、弹药库、发电所,全都齐备。
蓄水池能存够三个月的水,食品仓库囤积的物资够上万人吃几个月。发电所还加了隔音墙,减少噪音。弹药库面积最大,存了大量炮弹和枪支。
厨房用的是双层铁锅,从日本本土运来,确保加热均匀。
浴池地面铺白色全瓷砖,也是从日本运的,造价高昂。卫生间有上下水管道,直通外面排水。通道墙上还有铁钩,能挂吊床临时增加兵员。
竖井不是直上直下,而是“之字形”或“曲线形”,防止炸药包或手榴弹直接掉到底部。
地面工事和地下连成一体,环绕山体,有交通壕和掩体,能交叉火力射击。外面还设铁丝网防坦克。
火力配置方面更夸张。日军在这里部署了亚洲最大的火炮,比如41厘米榴弹炮,重300多吨,射程20公里,直指苏联的铁路桥和水塔。
还有24厘米列车炮,射程50公里,比大和级战舰主炮还远。另外有30厘米长榴弹炮、15厘米加农炮等重炮,高射炮18门,高射机枪10挺。
兵力高峰时达1.2万人,1941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期间,仓库储备够12000人用三个月。
日军吹嘘这是“东方的马奇诺防线”,能坚持半年不怕围困。他们确实有底气,因为工事坚固,装备先进,但这全是建立在侵略基础上的。
后来太平洋战争打得日军焦头烂额,从1943年起,关东军开始抽调部队去南方战场,虎头要塞兵力减到2000人左右。
1945年3月,第4国境守备队解散,临时组建警备队。7月,又调入800人,成立第15国境守备队,总兵力约1400人。
指挥官是月冈弘一大佐,这家伙执行顽抗政策,死硬到底。二战后期,日苏中立条约还在,但苏联早就准备好了。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凌晨,远东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军发起进攻。这就是二战最后一战,发生在虎头要塞。
苏军出动2万多人,配重炮、坦克和飞机。8月9日零时,炮火先轰击要塞地面工事、营房和通讯设施,日军警戒部队和司令部联系中断。
日军守备队长西胁武大佐不在,大木正大尉代指挥,下令部队进地下工事。苏军炮兵急袭射击15分钟,又等速射。
空军49架伊尔-4轰炸机加50架战斗机,连续轰炸两小时,摧毁日军炮位。
苏军战车载“卡秋莎”迫击炮,开进猛虎山,猛烈炮击日军炮塔。日军用发射炸药还击,但弹药很快就打光了。
8月10日,苏军攻占虎头镇和码头,发起5次冲锋,双方殊死搏斗。
苏军第264师1056团和1058团推进,占领日军守备队本部,中猛虎山、东猛虎山阵地日军步兵1中队、炮兵队本部全被歼。
各制高点落入苏军手中,日军残余钻进地下顽抗。虎啸山有50多名日军幸存,三四天没见苏军,以为战争结束,爬出来,结果被苏军发现。
战斗持续到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月冈弘一关闭收音机,质疑真实性,下令继续作战。
日军炸毁洞内的140名伤兵,防止他们被俘。苏军派出被俘日军劝降,结果全被射杀。
8月17日,苏军加强攻势。8月18日,发出最后通牒,日军拒绝。苏军用喀秋莎火箭炮齐射,摧毁中虎山和东虎山阵地。
8月19日,苏军占东虎山,焦点转虎啸山。日军从弹药库取武器反击。苏军坦克上山,轰击入口。战斗进地下,苏军小组沿通道清剿。
8月24日,日军剩70人,苏军30门火炮轰击。8月26日,最终总攻,1000名苏军围攻虎啸山,坦克步兵协同,清剿洞穴。
月冈弘一命令炸毁出口,自杀。苏军俘53名日军,战斗结束。
这场战役,苏军阵亡493人,总伤亡超2000人。日军1500人中1400多战死,几乎全歼,加上家属和开拓团,死亡超2000人。
苏军付出巨大代价,因为要塞坚固,日军顽抗到底。维诺格拉格夫少将阵亡,1490多名苏军官兵牺牲。抗联部队也参与,损失没精确统计。
这是二战最后一战。
日本9月2日签署投降书,但虎头战斗延到8月26日,比投降晚11天。其他战场早停火,这里还在打。东宁要塞也顽抗到8月30日,但虎头被公认终结地。
战役后,虎头镇建纪念碑,标记二战结束处。要塞遗址开放,展示工事完整度。
日军侵华14年,虎头要塞见证了他们的野心和罪行。中国劳工的血汗筑成工事,苏军巨大牺牲才攻下。日军高层像月冈弘一,坚持到底,导致无谓死亡。
战争的代价太大了,苏联红军用伤亡巨大的代价,推进了二战结束。抗联战士配合默契,从要塞修建起就破坏日军计划。遗址现在是教育基地,让人记住历史,避免重蹈覆辙。
虎头要塞的完整度确实超乎想象,从设计到设施,全是为长期作战准备。但这也暴露日军侵略本质,靠奴役和屠杀建起。
苏联红军牺牲换来胜利,中国抗联贡献大。日军罪行,如杀劳工,永不能忘。侵略必败,和平需珍惜。
参考资料:
1、不义之战必自毙——虎头要塞行记 新华社新媒体 2023-12-15
2、虎头要塞警示录 新华社客户端 2023-09-21
3、抗联队员炸毁虎头要塞大炮 人民资讯 2021-05-19
来源:历史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