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8 月 15 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穹顶之下,一道科技强光刺破行业迷雾 —— 中科曙光正式发布国内首个行业标准化超智融合算力平台 Nebula800。这台占地不足 30 平方米的算力巨兽,以20 倍数据 I/O 加速、30-40% GPU 效率提
2025 年 8 月 15 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穹顶之下,一道科技强光刺破行业迷雾 —— 中科曙光正式发布国内首个行业标准化超智融合算力平台 Nebula800。这台占地不足 30 平方米的算力巨兽,以20 倍数据 I/O 加速、30-40% GPU 效率提升和1.04 超低 PUE的硬核参数,在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跨界战场上,撕开了一条通向未来的「算力高速公路」。
算力武林的“六脉神剑”
在传统算力江湖,超算与智算如同华山派气宗与剑宗,虽同属名门却老死不相往来。超算擅长 FP64 高精度科学计算,却在 AI 大模型训练中败下阵来;智算虽以 FP32/BF16 低精度横扫 AI 战场,却难以满足石油勘探、气象模拟等领域的严谨需求。这种割裂在 AI4S(人工智能 + 科学计算)时代尤为致命 —— 某新材料企业研发新型催化剂时,既要用超算模拟分子运动,又需智算优化合成路径,两套系统反复切换导致研发周期延长 40%。
曙光 Nebula800 的登场,彻底打破了这种「非此即彼」的困局。其独创的超智融合架构,如同打通任督二脉的绝世神功。
一是全精度通吃。从科学计算的 FP64 双精度到 AI 推理的 INT4 整型压缩,一套系统无缝兼容。在四川农业大学的作物抗逆性研究中,Nebula800 同时运行分子动力学模拟(FP64)与基因序列预测(BF16),效率提升 2.3 倍。
二是硬件协同革命。采用 GPU 直连架构,配合层次化高速互联网络,数据传输瓶颈被彻底击碎。某汽车企业使用 Nebula800 进行碰撞仿真时,原本需要 12 小时的计算任务,现在仅需 4.5 小时即可完成。
三是智能调度黑科技。内置的管理调度大模型,如同算力领域的「交通警察」。在某石油勘探项目中,系统自动将地震波反演任务分配给超算集群,同时调用智算资源进行油藏预测,资源利用率提升至 92%,远超行业平均的 65%。
液冷黑魔法:让算力中心“喝西北风”
在鄂尔多斯的国家级算力枢纽,曙光 Nebula800 正演绎着「冰与火之歌」。其独创的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将服务器浸泡在绝缘冷却液中,热量通过相变过程直接带走,无需传统空调系统。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设计,让 PUE(能耗效率)低至 1.04,较传统风冷方案节省 30% 能耗。
更令人惊叹的是,Nebula800 的散热系统还暗藏「智能调节」玄机。当检测到 GPU 负载超过 80% 时,系统自动增加冷却液流量,确保芯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温度。某能源企业的智能电网调度中心引入该技术后,每年节省电费超 1200 万元,相当于种植了 2.3 万棵冷杉。
行业标准化:定义算力江湖新秩序
这场算力革命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技术突破。曙光联合中国信通院、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等 40 家机构,制定了国内首部《超智融合集群能力要求》行业标准,首次明确超智融合平台需支持 FP64 至 INT4 全精度算力、高带宽低延迟网络及智能调度能力。这意味着,未来不同厂商的算力设备将能像乐高积木一样自由组合 —— 某高校的天文观测中心,可将曙光 Nebula800 与华为 Atlas 集群无缝对接,实现射电数据处理与 AI 特征提取的「一键式」协同。
这种标准化带来的「马太效应」正在显现:截至发稿,已有 30 多个行业、500 余家企业采用 Nebula800 技术方案。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该平台开展药物研发,将候选化合物筛选周期从 18 个月压缩至 7 个月;在中国商飞的大飞机设计中,Nebula800 支持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使机翼气动效率提升 3.2%,每年可节省燃油成本超 5000 万元。
后记:算力新时代的“中国答案”
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飞天,到嫦娥六号的月球漫步,中华民族始终在探索未知的征程中书写奇迹。曙光 Nebula800 的横空出世,正是这种精神在算力时代的延续 —— 它不仅是一台高性能计算机,更是一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当某新材料企业通过 Nebula800 发现新型储能材料,当某科研团队利用其破解癌症靶向治疗难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认知边界的持续拓展。正如曙光创始人历军在发布会上所言:「算力的终极价值,不在于速度有多快,而在于让人类的想象力,拥有更坚实的支点。」在这个算力定义未来的时代,Nebula800 正用澎湃的算力浪潮,托举起属于中国的科技星辰大海。
来源:咫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