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 Vernova:从“没落帝国”剥离,到AI电力危机下的大赢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6 14:07 3

摘要:当前的电力危机到底有多严峻?人类正处于二战以来最大的“电力超级周期”,亚马逊发言人甚至公开承认电力是AWS最大的制约因素。

文 | 硅谷101

AI时代,电力需要一场新革命;而截止8月中旬,GE Vernova(GEV)已成为标普500YTD回报的第二名公司。

当前的电力危机到底有多严峻?人类正处于二战以来最大的“电力超级周期”,亚马逊发言人甚至公开承认电力是AWS最大的制约因素。

在这轮电力危机中,各类电力能源公司已经由公用事业股变身资本宠儿。特别是GEV,它从通用电气集团的“包袱”,到AI电力危机中的大赢家、涨幅超越英伟达,达到惊人的5倍之多。

本篇文章,我们将回顾GEV的发展史,解析GEV能源帝国的“三张王牌”。

市场一片大好,华尔街上的分析师都在看什么指标?为什么风能、核电等技术成熟的绿色能源,依然无法取代天然气?这轮电力超级周期背后有哪些驱动因素?在这轮周期背景下,能源消费又将转向何方?

01 GEV的百年传承与挣扎

今天的GEV脱胎于曾代表着美国工业荣耀的通用电气集团(GE)。

GEV的血脉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爱迪生的时代。1896年,GE成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最初的12家成分股之一,其本身就是一部美国电气化和工业化的历史。

后来在传奇CEO杰克·韦尔奇的领导下,GE达到了巅峰。

从飞机发动机到医疗设备,从金融服务到家电制造,GE的业务无所不包,其市值位居全球前十,韦尔奇也成为管理学的典范。

韦尔奇时代的GEV,只是GE集团里面的一个电力与能源部门。

然而这种过度的多元化,也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GE帝国的黄昏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

因为GE旗下庞大的金融部门GE Capital遭受重创,公司的根基开始动摇,随后的十年里,GE陷入了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战略失误。

其中对GEV命运影响最深远的一笔交易,莫过于2015年,以100多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法国阿尔斯通的燃气发电业务。这在当时被视为一次豪赌,但时机却错得离谱。

彼时,全球能源的发展方向正快速从传统化石燃料转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各国政府纷纷推出补贴政策,鼓励绿色能源发展。

GE的这次收购,无异于在全球高喊“环保”的浪潮中,加倍下注于一个当时被时代抛弃的赛道。这笔交易带来了沉重的债务和整合难题,也让GE的股价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直到2018年才出现转机,新任CEO卡尔普开始大刀阔斧地重构GE的业务组合,剥离非核心资产。

最终在2021年,他宣布了一项历史性的决定:

将庞大的GE集团一分为三,后来在2023年GE医疗率先独立上市;历史悠久的GE公司,则由航空航天业务板块继承,继续代表着美国制造业的顶尖水平;而那个曾经让公司背上沉重包袱的电力与能源部门,则与可再生能源、电网业务合并,以“GE Vernova”之名开启了独立的新生。

这似乎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但没人预料到脱胎于“旧帝国”的GEV命运的齿轮,却被AI科技革命悄然拨动了。

自2024年4月独立上市以来,GEV至今股价涨幅已高达5倍多,比英伟达还夸张。

02 从“塞翁失马”到“三张王牌”

分析一家公司,要看它的“内因”和“外因”,如果说GEV自身的转型和布局是“内因”,那么整个行业所处的大背景,则是推动其股价飙升的强大“外因”,我们正处在一个被华尔街称为“自二战以来最大的电力超级周期”的开端。

我们先来说“内因”,GEV有三张王牌。

首先,“积压订单”是分析电力股常看的重要指标,也是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电力股属于公用事业板块,一般来说是增长不会太高,但非常稳定的行业。

特别是这些电力设备的交付,一般都需要一个挺长的时间周期,所以“积压订单”,也就是公司已经签下或者已经拿到一部分付款的订单有多少,就代表了公司未来收入的确定性增长。

GEV在这方面的表现只能用“惊人”来形容。

比如根据瑞银的报告,从搭建数据中心开始,GEV目前的积压订单总额已经超过1200亿美元,并且近年来都维持在年度销售额的三倍以上。

这意味着公司未来三年的生意基本都排满了。恰恰因为有这些订单,未来的收入利润也能预测的更精准——瑞银就给出了4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GEV的核心业务——燃气轮机。

GEV的燃气轮机产能在2027年之前几乎已全部售罄,公司的销售团队现在出去谈的订单,都是2028年甚至是2029年交付的合同。

在GEV最新的季度财报中,电力部门的订单有机增长高达44%,达到124亿美元。燃气轮机是一种通过旋转力,将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发动机。

AI数据中心对电力的特殊需求让这个十年前的“夕阳产业”突然之间成了香饽饽:一个大型AI数据中心就像一座永不熄灯的城市,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高质量的稳定电力供应。

在理想世界里,科技巨头们希望用100%的“绿电”,也就是风能、太阳能,来驱动它们的AI帝国,以符合ESG的要求。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风力发电万一没风了怎么办?太阳能万一阴天下雨了怎么办?它们都天然有着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可能还需要很大的储能电站配合。

所以,风电和太阳能不足以满足AI数据中心指数级增长的电力需求

瑞银的一份报告尖锐地指出,到2028年初,“科技六巨头”(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英伟达)每年新增的电力需求,将超过整个美国公用事业级太阳能行业的总发电量。

核能作为另一种低碳、稳定的电源,被寄予厚望。但是大型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达十年甚至更久,审批流程复杂,远水解不了近渴。

于是,在可再生能源能够实现大规模稳定供应、下一代核能商业化之前的过渡期内,燃气轮机成为了那个不可或缺的“补缺者”和“稳定器”。它的优势在此刻被放大:

1.相对清洁:天然气发电的碳排放比燃煤发电低约60%,是化石燃料中污染相对较少的选择。

2.高效稳定:GEV先进的H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可高达64%,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可靠。

3.调度灵活:燃气轮机启停速度快,可以迅速响应电网负荷的变化,为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关键的调峰支持。

历史在此时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GE在2015年对阿尔斯通的收购,虽然在当时看来是战略失误,但却让公司在燃气轮机领域积累了无可匹敌的技术、专利和市场份额。

GEV长期占据着全球燃气轮机市场的三分之一,其安装的7000多台燃气轮机贡献了全球约30%的电力。在AI时代,这项曾经的“负资产”意外地变成了宝贵的“金矿”。

GEV的第二张王牌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方面。管理层的精明之处在于,GEV虽然卖掉了核能业务,却保留了更具发展型的核能布局。

GEV在2022年出售给法国电力公司的是其针对大型核电站的业务。这是一块典型的“重资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回报慢。

而在出售的同时GEV却保留了其更具前瞻性的核能布局,自2007年起就与日立合作,成立了一个核能部门。

这个部门如今的焦点,就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

SMR被誉为“核能的未来”,体积小、功率灵活、可模块化建造,建设周期短,安全性更高。它几乎是为AI数据中心量身定做的理想电源。

OpenAI、亚马逊、谷歌这些AI巨头都在大力投资,希望未来在每个大型数据中心园区旁边,都部署着一座或多座SMR,为其提供稳定、清洁、独立的电力。

GEV的SMR研发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它与安大略省电力公司合作的SMR项目,已在加拿大开工建设,有望成为西方世界首个并网发电的SMR。

这种“卖掉过去,投资未来”的策略,让GEV在核能领域实现了轻装上阵,精准卡位未来趋势。

第三张王牌,燃气和核能以外,GEV从老GE业务中继承的风电和电气化部门。尽管公司因为风电业务(特别是海上风电)面临挑战决定收缩战线,但其庞大的陆上风机装机量和成熟的服务网络依然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而GEV的电气化部门也在AI时代迎来了第二春。数据中心的扩张,不仅需要发电,更需要稳定、高效的输配电网络。

GEV的变压器、开关设备等电网解决方案业务订单火爆,营收增长强劲。

最值得关注的是,GEV已经开始为数据中心提供“定制化”的快速发电解决方案。

一个标志性的案例是,GEV向“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的承建商之一Crusoe Energy公司出售了几十台航改型燃气轮机。这些机组体积小、部署快,可以快速为特定区域供电。

这笔交易的象征意义可能远大于合同金额。它表明GEV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能源设备制造商,它已经深度嵌入了全球最前沿的AI基础设施供应链,成为了科技巨头们实现其AI雄心的关键电力合作伙伴。

所以总体来说,GEV的这三大业务里,电力部门最赚钱,风电最不赚钱,电气化部门也是四分之一的顶梁柱。

03 二战以来最大的“电力超级周期”

如果说GEV自身的转型和布局是“内因”,那么整个行业所处的,被认为是二战以来“最大电力超级周期”开端的宏大背景,则是推动其股价飙升的强大“外因”。

庄明浩

前经纬创投副总裁

播客《屠龙之术》主理人:

24年截止到Q3,整个标普500所有细分品类的股票增长,基础设施、能源类应该是排第一的,甚至比IT跟科技还要排在前面,但Q4又跌下去了,又因为1月跟2月有了DeepSeek事件,这个事情就持续地有一些探讨跟争论,拐点出现在,大家认为agent(智能体)、强化学习,包括这几家头部公司Q2的财报表现非常好,尤其在应用层,在用户拓展层、在收入利润层的,包括在云的收入增长,相当于它从一个不是特别好到悲观,然后瞬间扭转到一个正向的状态里,所以就拉回来了。

又因为,美国的电力系统,包括供电的稳定程度、电能的电量,各种类型电力提供的占比可能到了某种临界点,配着今天这个时间点,可能已经延续了两到三年的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投入,它真的开始影响电力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容量也好,甚至影响民用,又因为它是市场化,它跟价格又相关,所有这些事情它被拉成一个新的状态。

巴克莱的全美多行业的周期趋势图显示,依据未来增长和未来衰退这两个维度,电网输电、数据中心、火力发电这些行业在2025年前后的发展趋势都处于高速增长的区间。

驱动这个电力超级周期的,是三股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

1.AI与数据中心的需求爆炸:这是最核心、最急迫的驱动力。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将比现在增加一倍以上,达到惊人的945太瓦时(TWh)。这是什么概念?台积电是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其工厂耗电量巨大。而945太瓦时,相当于32家台积电一年的用电量总和。无论是训练一个复杂的AI大模型,还是我们日常每一次与AI交互背后所需的推理,都会产生巨大的电力消耗。

2.特朗普政府推动的美国制造业回流与再工业化:在《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等等的推动下,制造业投资正在回流。过去三年,美国制造业建设支出已超过5500亿美元。这些新建的先进工厂,也都会是耗电大户。这种产能扩张将在未来数十年持续推高电力需求。

3.更广泛的社会电气化:从交通,用更多的电动汽车,到家庭场景中更多使用电力,比如供暖的热泵或者电磁炉,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从化石燃料向电力的能源消费转型。这三股力量叠加在一起,导致了全球电力需求曲线,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平缓增长后,突然掉头向上,呈现出陡峭的增长态势。

瑞银的数据也提到,美国发电量的年增长率已从2000-2020年间的接近于零,猛增至2020-2024年间的1.8%,并且预计将持续加速。

需求的激增,直接导致了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井喷:北美公用事业公司的资本支出年增速已从2021年前的6%翻倍至12%,预计2025年总额将突破2000亿美元。

然而,供给侧的响应却严重滞后。新增的发电容量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美国多个州的电力公司,如亚利桑那州、弗吉尼亚州和俄亥俄州,已经公开发出警告,称其电力容量可能在2030年前耗尽。

电网的备用容量边际(确保系统稳定的冗余电力)在部分地区已跌破10%,远低于15%-25%的安全水平。

庄明浩

前经纬创投副总裁

播客《屠龙之术》主理人:

过去几年谈论大家很多的那几个已经腐朽的传统工业城市,又因为建核电厂或建各种各样的电力设施,重新被拉到视野当中。

可能到了临界点之后,它需要更新的、更多的来维持重大的Capex投入,因为这个投入的预期已经变成了可能真的会拉到29甚至30年的预期。

然后从现在一个季度这几家头部公司是1000亿美金体量,拉到我那天看大摩讲到29年,每年是要3万亿美金的投,变成一个季度可能要大几千万美金,距离今天可能还要再翻几番。今天这个时间点已经到了逼着电力系统做出改变的情况,如果这个事情再翻几番,可能甚至今天这个时间点,美国整个的电力生态要被重新写一遍。如果是这样一个叙事的话,当然这几家头部公司的价值就要重新去算了。

所以,一个巨大的供需缺口已经形成。

在这个电力全面告急的“卖方市场”里,谁拥有核心的发电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谁就拥有了定价权和话语权。

UBS在研报里说,与10年前相比,建造一座新的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电厂的成本增加了300%,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燃气轮机等核心设备的争抢。

这正是GE Vernova所处的黄金赛道。它不仅手握当前最急需的燃气轮机技术,还布局了中长期的SMR核能和电网升级业务,几乎完美地覆盖了解决这场电力危机所需的所有关键环节。所以GEV这两年的股价暴涨,背后是由多重利好造成的。

然而GEV如此之高的价格,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估值风险。高昂的估值已经远超工业股的平均水平,已经充分price-in了AI驱动的增长预期,这个估值水平意味着,GEV未来的业绩表现必须完美,任何业绩上的瑕疵都可能引发剧烈回调。

并且由于GEV的命运已经跟整个AI板块紧密相连,如果未来市场对算力股存在泡沫的担忧日益加剧,一旦这股热潮降温,那GEV恐怕很难独善其身。切忌盲目追高,需保持对不确定性的敬畏。

GEV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科技革命中,聚光灯下的英雄,比如英伟达固然耀眼,但那些在幕后为革命提供基础动力和关键资源的企业,同样能创造惊人的价值。

一个曾被视为战略失误的收购,意外地让GEV在燃气轮机领域拥有了无可匹敌的护城河,成为AI时代最关键的“过渡能源”供应商。

新管理层又果断地进行业务拆分和聚焦,剥离大型核电作为重资产的“过去”,投资轻资产SMR的“未来”,并深度绑定AI数据中心这一核心需求场景。

当全世界都在为电力短缺而焦虑时,GEV成为了那个手握解决方案的“卖铲人”。

你如何看AI电力市场的未来前景?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来源:钛媒体APP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