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杀后,诸葛亮淡淡地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立马赐死长子刘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5 07:44 2

摘要:孟达这号人,按理说,在那个东汉末年的卷土重来和风云激荡里,不该出大乱子。可惜,人不是死棋,他的命运就好像棋盘上的卒子——能往前冲,却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陷阱。他最初在益州混得还算体面,与法正称兄道弟,一起投奔了刘璋。后来,天下格局变了,他和法正又归了刘备帐下,其

忠义有何用?忠义二字,自古以来被视为立身处世的准则。

在乱世之中,在权谋交织的时代,忠义真的有用吗?

一个人对主公忠心耿耿,最终换来的却是杀身之祸,这让人不禁感到唏嘘。

孟达这号人,按理说,在那个东汉末年的卷土重来和风云激荡里,不该出大乱子。可惜,人不是死棋,他的命运就好像棋盘上的卒子——能往前冲,却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陷阱。他最初在益州混得还算体面,与法正称兄道弟,一起投奔了刘璋。后来,天下格局变了,他和法正又归了刘备帐下,其实也算是识时务。风头一度不错,刘备也信得过他。

可生活这碗饭从来没法一口吃出头来。一次小小的官场意外,他因失手害了诸葛亮的娘家亲戚(诸葛亮的姐夫),你说不是冤吗?哪知这一桩事,在兄弟间的饭桌上始终有根刺。诸葛亮做事滴水不漏,嘴上没说什么,但孟达分明觉出胸口堵了块石头。从此,他在刘备集团里变得疏离,人们相互客气着,暗地里却各怀心事。

而刘备的养子刘封呢?那年头,他风头正劲。说句玩笑话,如果刘备是家长,刘封也算半个亲儿子了。年轻人容易飘,带兵打仗不把孟达放在眼里,时不时拿资历亮一亮。你说孟达心里能不憋屈?这些事要细聊起来,几乎每天都能掰出点摩擦。不知不觉,这股怨气就像江边潮水,越涨越高。

然后,局势突然巨变。公元219年,关羽带兵北伐,声势浩荡。大江南北的人都知道“关云长”,此刻的他,简直像是要一口气把曹魏踩在脚下。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路连战连捷。可是,樊城那道坎,硬是过不去。战线一拖,粮草兵马都跟不上。关羽也是焦急——这时候要是有救兵,局势多半会不一样。

正好孟达和刘封就在旁边驻兵。关羽提了救援请求,其实也是没办法。刘封心里打鼓:一头是关羽的信任,一头是孟达时不时的挤兑。这种事搁谁谁麻烦,既不得罪兄弟,又怕自己被孟达坑。

说矛盾也就是一层纸,吹一口气就刮起来。孟达这人嘴上有点油,“啊,关将军固然厉害,不过如今樊城被困,我们要是贸然出兵,怕不是让曹操捡了便宜。还是稳一点吧,别冲动。”这一席话,说得刘封心软,多少有点动摇。最后没出兵,这一退,关羽成了孤军。

日子总不让人省心。那边孙权早就盯着荆州得有一年半载了。眼瞅关羽兵困、守卫空虚,他一拍大腿,吕蒙暗夜偷袭、陆逊跟进,荆州像个被掏空的钱袋,关羽还在前线杀得热乎,后面却已是地基塌了。

关羽无路可退。退兵途中,吕蒙设下埋伏,乱军之中“武圣”也没了主意。终究还是寡不敌众,这口气谁也没挤过去。关羽败亡,消息一传开,蜀汉震动。

刘备听说后,气得差点没摔了茶杯。他找刘封问罪,那种心情,倒不是简单的迁怒。刘封内心怕得很,低头认错,但输掉的不是战场,是性命和信任。

接下来的事,孟达见风使舵——那人其实一肚子鬼主意。他劝刘封一起投降曹魏:“蜀汉这边坐不住了,我们还不如趁早跳船,将来兴许还能东山再起。”刘封犹豫,怎么着也不愿丢了刘备的面子,哪怕他没救关羽,但对刘家依然有些情分。最后,两人分道扬镳。孟达一脚踏进魏国的营门,还反过来助魏攻打刘封,简直一出反转。

刘封苦战连连,终于还是顶不住,灰头土脸回到成都。刘备见他,说不上是恨多还是哀多,想骂,又咬咬牙忍了。主要诸葛亮还在旁边插了句:“刘封性子太烈,以后要是你亲生娃当家,他肯定不听话。”这话真有点意思,说白了就是“留着是祸害,不如干脆解决”。

刘备其实也是踌躇了许久。亲儿子没培养好,养子又不乖,这种事谁摊上都头疼。最后,还是一咬牙把决定做了。他对刘封说,关羽因你而亡、孟达也叛变,罪不可赦。但念及旧情,给你最后一次机会,领兵前往祁山,好好立点功劳,或许能赎罪。

刘封当时可能还真以为这是柳暗花明,一脸“终于不用死了”的表情。谁能想到,人生最怕就是自作聪明。当天夜里,刘备派亲信直接闯进刘封家里,给了个选择,“主公赐你自尽,以谢天下”。刘封一头雾水,怎么转眼功劳没立成,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他喊冤没人理,那一刻,估摸才明白什么叫“天命难测”。

倒下之前,刘封自言自语说,早知道还不如跟孟达一块儿投降算了。可惜天下没有后悔药。这一剑下去,满屋子鲜血,算是成了三国悲剧里被人唏嘘的一幕。

后来刘备知道消息,也不是没有悔意。特意厚葬了刘封,对他家里人也还算照顾。可人都走了,再好的丧葬也补不回来。关羽、刘封,两个被历史翻篇的人,其实一个忠字让人琢磨不透。

人到权谋场里,说什么忠义,最后算的还是得失。孟达看似有点狼狈,不也在夹缝里活下去了?你是不是也觉得,有时候“忠”字像是刀口,不去碰还好,碰了就伤人?诸葛亮心思深,但他那句评语其实说的不是刘封一个人,是所有可惜的人:太刚了,太直了,就容易撞墙。

三国这种大戏,人人以为可以掌控命运,实则只能被浪潮裹挟。刘封以为自己苦撑能得到父亲谅解,却忘了,在风头浪尖,没有谁能真正安全。至于孟达,关羽,刘封,刘备,谁又不是在那个乱世里,活成了自己都不认识的样子?

结局是悲凉的,也是无解的。你如果是刘备,敢不敢留着这个“刚猛”的养子?如果当初刘封救了关羽,是不是一切就变了?谁知道呢;历史本来就是有太多留白和猜测。忠义到底是不是好东西?也许同桌喝酒的时候我们会争论一下,但谁都没法给答案。

风过三国,刀光剑影之下,人生几何。我们在故事里回味,却也在现实里感叹。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