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新征程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巡礼丨增收入 强自信 融社会——甘肃省持续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质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19:31 3

摘要: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效,选树培育创业典型等举措,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助力全省残疾人群体增收入、强自信、融社会。

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效,选树培育创业典型等举措,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助力全省残疾人群体增收入、强自信、融社会。

据统计,2021年以来,甘肃省就业创业部门累计为1266名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5亿元。累计走访7.3万户服务对象家庭,帮助2.8万名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到各类就业创业服务政策。今年5月,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评选表彰活动中,甘肃省就业创业促进中心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提供援助 兜底安置

2022年,甘肃省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参与制定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将残疾人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对主动申请认定就业困难人员的残疾人,通过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供就业援助和公益性岗位兜底等方式帮助实现稳定就业,维护残疾人公平就业权益。同时,为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提升残疾人享受就业创业服务的便利化程度,实现残疾人群体就地就近在任一经办机构或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工具快捷高效办理各项业务,甘肃省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与残联进行社保系统对接,支持残联年审系统通过残疾人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实时查询参保信息,提高工作时效。

2018年成立的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是集残疾人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创业就业、扶残助残于一体的全国残疾人互联网培训就业基地。2024年,基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为残障人士提供互联网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匹配、上岗就业辅助、就业心理辅导、网络创业指导等系列服务。

此外,当地还设立张掖市集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面向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吸纳大学生见习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补贴。

开展活动 培树典型

近年来,甘肃省就业创业促进中心联合省残联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开展现场招聘、分类援助、政策解读、权益维护、兜底保障等措施,集中帮扶残疾人、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创业。组织全省各地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暨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双选会,以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直播带岗、盲人按摩培训学员就业推介会等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

“我们通过‘金城就业360银滩路街道服务之家’,联合吾悦广场推出‘360爱心帮扶’专项扶持计划,为辖区内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群体在吾悦广场免费提供为期3个月的爱心摊位,还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对一’精准帮扶。”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帮助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创业,银滩路街道与兰州市和安宁区就业部门借助“金城就业360”质效,通过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就业援助、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等举措,让更多登记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享受到“家门口”的就业帮扶。

2021年以来,甘肃省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专门列支创业扶持资金,会同省残联连续组织三届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残疾人员“创业达人”选拔活动暨残疾人创业创新大赛,并配套组织开展创业能力提升训练营、创业成果展等活动以及“创业项目分析”“企业诊室”“电商化营销”“赛前系统辅导班”等专业课程培训和孵化。据统计,在举办的三届赛事中,共吸引全省350个企业报名参赛。评选出获奖项目48个,残疾人“创业达人”15名,参赛项目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2万人。

“赛事充分展示了陇原残疾人创业创新的智慧成果,挖掘了一批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培树了一批优秀企业和项目,营造了关心关爱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甘肃省就业创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精准帮扶 贷款给力

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残疾人就业,甘肃省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对符合规定的市场主体落实3万元至15万元不等的创业带动就业项目补助,并为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和“陇原创业贷”等金融政策支持。据统计,自2024年1月“陇原创业贷”业务启动至今,已累计为全省8432名创业者发放贷款14.1亿元。

“2025年,金昌市人社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开设‘创业在金昌’栏目,拍摄并播出了我的创业专题视频。节目播出后,我的养鸡场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金昌市金川区永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永润,出生时因患脊髓膜膨出先天性疾病导致身体残障。成年后,他发现家乡自然生态下养殖的土鸡品质优良,于是筹措资金修建鸡舍,精选鸡苗,钻研养殖技术。当养鸡场初具规模、销路畅销后,陈永润还在养鸡场吸纳周边10多名残疾村民就业。

“今年,人社部门帮我申领了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用于延伸产业链,扩大养殖规模。”如今,陈永润的土鸡养殖场已发展成养殖、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脱贫助残示范基地。

编辑丨李嘉欣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