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海霞出生在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南街,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普通家庭。1993年7月,她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踏入了灵宝市卫生防疫站(现灵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门,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
2025年8月19日
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
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在这个闪耀着荣光的节日里
我们以最深的敬意
献给每一位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
在这个专属于她们的日子
我们特别聚焦于那些在
医疗战线上熠熠生辉的“优秀医师”
她们凭借精湛的专业成就
与高尚的医德风尚
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
接下来
我们将通过风采展示
呈现优秀医师的卓越风范
优秀医师风采——李海霞
庆祝中国医师节专栏
李海霞,女,52岁,共产党员,医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供职于灵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初心萌芽:从家乡起步的求学之路
李海霞出生在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南街,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普通家庭。1993年7月,她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踏入了灵宝市卫生防疫站(现灵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门,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
初入职场,一位领导的教诲如黄钟大吕般在她耳边响起:“你们这个单位是个专业技术单位,工作后,一定要加强专业技术学习。”父亲的同学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在单位不要和别人比谁毛衣织得好,谁穿得好,咱和别人比,谁的业务能力强。”这些话语,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深扎根在她的心田。
李海霞深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于是,她从借阅同事们上学时的专业书籍开始,从中专院校的教材学起,逐步向大专、本科迈进。1999年,她通过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这是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5年,她考入郑州大学,开始了预防医学全脱产本科学习。在郑州大学,她和在校本科生一起上课,每天坐在教室第一排,全神贯注地听讲。从英语几乎忘光,到逐渐适应双语教学,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砥砺奋进:考研路上的坚持与突破
临近本科毕业,当本科生们都在为考研忙碌时,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位教授在课间对李海霞说:“同学,你报我的研究生吧。”李海霞惊恐地回答:“老师,我是从疾控来的,底子不好。”教授却说:“没事,我就想要动手能力强的,有毅力的。”在教授的鼓励和本科生的支持下,李海霞决定考研。她让本科生帮忙买了考研书籍和资料,和他们一起起早贪黑地学习。
当年,她的孩子小,公婆患有病,她自费上研究生有点困难。就在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个领导的帮助下,给她指导报西部,西部有公费名额,她以初试复试总成绩第一被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专业录取,成为公费硕士研究生,开启了新的征程。
在宁夏医科大学,李海霞继续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她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发表了专业学术论文4篇,其中国家级核心2篇,省级核心2篇,并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她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及同学的一致好评。通过不断学习,她掌握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扎根基层:为公共卫生事业默默奉献
2010年,李海霞研究生毕业后,回到灵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继续为家乡的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她深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她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业余时间坚持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业务技能。
她熟练掌握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在人群健康评价中的实际应用,大气、水及土壤污染的卫生学调查、监督、评价和预防等方法,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技术性问题,尤其擅长环境卫生突发事件的快速科学处置工作。
2018年,李海霞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此时的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手足无措的新人。在灵宝这个黄金盛产地,每年有不少金矿从业者需要职业健康体检,她牵头收集分析海量数据,发表8篇相关论文,作为基础材料,提出可性性的防治建议。2024年,她晋升主任医师,是对她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疾控战场:用专业守护一方健康
在工作中,她不断探索学科新进展,学习环境卫生学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先后参与了单位多项重要业务活动。她还积极参与成人疫苗接种工作,为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免疫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来袭,李海霞作为单位流行病学调查组专家成员,第一时间投入一线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她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情现场,开展调查、分析和处置工作。流调现场常常要与病毒“赛跑”,她带着团队连续熬了48小时梳理传播链的经历,成了同事们口中的“传奇”。“穿上防护服就忘了累,脑子里只有‘不能漏过一个密接’的念头。”她轻描淡写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
除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她还深耕环境卫生领域,熟练掌握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卫生学调查方法,尤其擅长快速处置环境卫生突发事件。这些年,她共发表学术论文19篇、健康科普6篇,指导的下级医师中有3人成长为业务骨干。新冠疫情期间,她参与外地返灵的密切接触者现场处置和环境消杀的指导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她在现场连续蹲守72小时,直到检测结果达标才撤离,当地村民握着她的手说:“李医生,有你在我们踏实。”
榜样力量:传承与激励
李海霞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她的家庭也充满了正能量。她的女儿继承了她的优秀品质,在学校时加入党组织,目前成为一名临床医师,正在践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李海霞常对女儿说:“孩子,妈妈的职业很神圣,你要为妈妈感到骄傲。”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女儿明白,医生这个职业不仅高尚,还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人生
李海霞,一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用她的坚持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她从高中毕业上班第二年参加成人高考,先考大专,然后通过不断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的副主任医师。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目标,有毅力,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宁肯平凡,决不平庸”的人生理念,为家乡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追求卓越。
值此8月19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李海霞最大的心愿是:“愿全社会更加理解、支持公共卫生事业,愿年轻一代医师传承‘终身学习’的精神,用专业和坚守守护万家安康。医路漫漫,初心不改,只要群众需要,我愿一直站在疾控一线!”
李海霞的故事,是无数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缩影。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专业知识守护群众健康,用无私奉献诠释医者仁心。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起点如何,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能在自己的领域绽放光芒。希望她的故事能激励更多人,在平凡中追求卓越,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段华峰)
来源:文报三门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