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月的风裹挟着燥热,却吹不散一群年轻人眼中的热忱。在潮咖俱乐部,浙江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新坝π青年,潮涌向未来”中外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应邀用一场干货满满的成果分享,为正在这里参加潮新闻“潮闻小编导”训练营的学员们点燃了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如何将所学知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袁琦 实习生 琚馨妍
八月的风裹挟着燥热,却吹不散一群年轻人眼中的热忱。在潮咖俱乐部,浙江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新坝π青年,潮涌向未来”中外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应邀用一场干货满满的成果分享,为正在这里参加潮新闻“潮闻小编导”训练营的学员们点燃了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青春热情。随后,他们又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融媒共创空间,触摸到媒体融合的时代脉搏。这一天,理论与实践碰撞出的火花,照亮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深层思考。
小编导在潮咖用户俱乐部合影
潮咖俱乐部里的 “实践故事会”
推开潮咖俱乐部的玻璃门,暖黄的灯光下早已坐满了“潮闻小编导”训练营的学员们。角落的投影幕布正循环播放着新坝实践拍摄的短视频 —— 镜头里,稻田翻涌着绿浪,留学生跟着村民学包粽子的模样惹得人发笑,孩子们在研学活动中睁大眼睛的好奇神情格外动人。
浙科新坝实践队暑期实践成果分享
“大家好,我是叶恬烁。”新坝实践团团长拿起话筒,清亮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更多的却是自信。她身后的 PPT 切换到一张团队出发前的合照,二十多张年轻的面孔挤在镜头前,举着写有“新坝实践团”的横幅。确定要做乡村振兴和文化交流主题时,大家经过充分讨论,有人觉得该侧重调研数据,有人想多拍些村民的故事,最后大家决定都要!
新坝实践团团长叶恬烁分享实践经历
她的讲述像一条清晰的线索,串起了实践团在新坝的30多个日日夜夜:从前期走遍新坝做调研,到顶着烈日帮农户直播卖水果;从深夜在文化礼堂分工剪辑视频,到为了让留学生理解越剧里的水袖,拉着村里的老艺人反复请教。
分队长黄莹莹接过话筒时,台下的小朋友们立刻坐直了身子。这位负责研学活动的姑娘,向大家介绍起“稻田课堂”。我们带孩子们走进稻田,让他们摸一摸饱满的稻穗,感受土地的馈赠。她翻到一张照片,几个孩子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稻穗,眼神里满是惊叹。有个小朋友说,原来米饭不是从超市里长出来的,是从泥土里变出来的。这句话逗笑了在场所有人,也让人们看见,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正悄悄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对土地的敬畏。
周一婷的分享带着跨文化的趣味。她播放的视频里,金发碧眼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学包粽子,大家有说有笑,氛围十分融洽。有个来自尼日利亚叫做奇迹的留学生,学包粽子时因为太笨拙把糯米撒了一地,自己却笑得比谁都开心。周一婷说,实践团特意安排了“中外少年结对”活动,让留学生和本地孩子一起学越剧、做灯笼。最后一天告别时,奇迹依依不舍地用中文说“ 新坝,很好 ”,在那一刻,大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新坝实践团成员周一婷分享跨文化实践经历
最热闹的环节当属副团长李元超的“影像课堂”。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怀里抱着的就是复古胶片相机,身后的屏幕上展示着他用胶片拍摄的作品。你们看这张夕阳下的新坝老街,胶片的颗粒感里藏着很多故事。他举起一张洗出来的实体照片,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照片上,老街的砖瓦仿佛都泛着温暖的光。
新坝实践团副团长李元超分享胶片照片
浙报大楼里的融媒新发现
新坝实践团和潮闻小编导在融媒众创空间门口一起合影
告别潮咖俱乐部,实践团的成员们来到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玻璃幕墙反射着蓝天白云,旋转门旁“传媒点亮生活”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可是浙报媒体融合的大脑。”带队老师的话让大家瞬间兴奋起来。
新坝实践团成员参观浙报融媒众创空间
在融媒众创空间,工作人员指着一面巨大的融媒体指挥大屏,上面跳动着实时更新的新闻热点、传播数据和用户画像。“你们看,这条关于乡村振兴的报道,通过报纸、APP、短视频和直播同步推送,一小时内就有十万多次互动。”
融媒众创空间的数智人众创平台
实践团中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乌拉还体验了新闻直播,只见她坐在主播的位置上,一会儿用中文,一会儿用俄语,感受着做新闻主播的奇妙。虽然有些紧张,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原来做新闻主播是这样的啊,简直太美妙了!”
实践团成员乌拉在录播间体验新闻直播
参观接近尾声时,大家站在一面贴满优秀融媒作品的展示墙前。有记录生活瞬间的短视频,有用动漫解读政策的科普内容。“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 工作人员的话让大家陷入思考,“那就是既扎根现实,又用创新的方式连接大众。”叶恬烁若有所思:“就像我们在新坝做的,既要深入调研,也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好故事。”
实践团成员参观优秀融媒作品展示墙
走出报业大楼时,正值中午,阳光明媚。实践团的成员们一路讨论着刚才的见闻,笑声洒满了人行道。“原来媒体融合不是抽象的概念,是真的能让好故事走得更远。”黄莹莹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青春的脚步,永远在路上
这场实践活动的尾声,没有隆重的仪式,却在每个人心里留下了沉甸甸的收获。潮咖俱乐部里的分享,让他们看见实践成果如何转化为触动人心的力量;融媒空间的探秘,让他们明白创新传播能让社会观察更有深度。
“以前觉得实践就是完成课题,现在发现,是我们在被实践教育。”叶恬烁在日记里写道,“新坝的土地教会我们扎根,融媒的创新告诉我们飞翔。”李元超把洗出来的新坝照片整理成相册,扉页上写着:“用镜头记录变迁,用初心连接城乡。” 黄莹莹开始研究如何把研学活动与融媒传播结合,周一婷则计划着有机会组织一次中外学生的融媒作品联展。
这群年轻的实践者,带着潮咖分享点燃的星火,载着融媒探秘启发的新思,正准备踏上新的征程。他们知道,这个夏天的经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智慧传播声音,让青春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潮鸣号 浙科潮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