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KD)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识别与治疗至关重要。2025年8月7-10日,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CNA)2025年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全国各地的肾脏病学专家、临床医师和科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KD)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识别与治疗至关重要。2025年8月7-10日,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CNA)2025年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全国各地的肾脏病学专家、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宴。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范瑛教授,就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时机与治疗靶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Q
糖尿病肾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临床中如何通过常规检查结合患者特征,更精准地识别“快速进展风险高”的早期患者?对于1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预警指标和干预时机是否存在差异?
范瑛教授
糖尿病肾病起病 隐匿 ,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无法识别肾脏问题,就诊肾科时往往已出现明显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因此,对二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早诊早筛十分重要。目前建议,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就应开始系统的器官脏器评估,尤其是肾脏,规律性尿检及肾功能检测、随访至关重要。当前筛查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两项重要指标。 此外, 患者需定期评估 、 随访, 至少每半年一次。若首次发现尿检微量白蛋白尿,需重复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同时适时调整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监测频次,可能从常规每半年一次调整为三个月一次。
对于一型糖尿病患者,其肾脏损伤并发症的比例更高,几乎80%的一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脏问题。这类患者起病早,多为青少年,更需对肾脏进行积极规律的随访,以避免进展为进展期肾病。提前把握治疗窗口,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后。
Q
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对于不同蛋白尿水平或不同肾功能分期的患者,治疗靶点的优先级如何排序?是优先强化控糖,还是优先加强肾脏保护?如何权衡降糖药物的肾脏保护作用与潜在风险?
范瑛教授
目前,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已进入综合管理阶段,这种管理基于多维度开展。首先,患者的饮食、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是重要基础。在治疗方面,除积极降血糖、调脂、控制血尿酸等基础治疗外,目前更强调对靶器官的保护。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应用中,除降糖外,还需使用能改善心肾结局的药物,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肾脏及心肾获益。
近年来,多种新型改善心肾结局的药物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应用,为患者带来显著获益,包括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DPP-4酶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这些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时,展现出良好的改善肾脏结局、延缓肾功能进展的治疗效果,因此已被推荐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此外,非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也获得了高级别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体现出良好的心肾获益。
审稿专家:范瑛教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