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之声】医师节特辑 | 这些榜样医者,用热爱与坚守诠释 “生命至上”(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19:27 1

摘要:白衣作甲,仁心为灯。门诊室里俯身专注的倾听,手术台上全神贯注的坚守,病房走廊匆匆穿梭的身影,偏远乡村执着守望的岁月……这些习以为常的场景,勾勒出医师群体最真实的模样。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节日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在此,我们特别推出【

白衣作甲,仁心为灯。门诊室里俯身专注的倾听,手术台上全神贯注的坚守,病房走廊匆匆穿梭的身影,偏远乡村执着守望的岁月……这些习以为常的场景,勾勒出医师群体最真实的模样。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节日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在此,我们特别推出【医师节人物事迹集锦】,聚焦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医者,记录他们工作中的温暖瞬间、坚守背后的动人故事,以及那份始终如一的医者初心。愿这些故事,让我们更懂医师的不易,也更珍惜每一份的健康守护——因为每一个平凡的你我,都是他们坚守的意义。

致敬,每一位护佑生命的医者!

劝业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丽瑶

做居民健康的坚实后盾

从踏上从医之路的那天起,朱丽瑶就深知,社区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肩上扛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面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她始终保持着耐心细致的态度,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仔细询问病情细节。在她看来,只有把患者当亲人,才能真正读懂他们的痛苦,才能给出最精准的治疗方案。

80岁的张奶奶多年受糖尿病及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困扰,双下肢又痛又麻,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朱丽瑶结合中医全科经验,为其定制了中药调理、针灸理疗、饮食指导的个性化方案。近一年时间里,她每周跟踪病情,及时调整药方和穴位,在她的精心调理下,奇迹一点点发生:张奶奶腿上的疼痛感逐渐减轻,麻木感慢慢缓解,久违的笑容终于重新回到了脸上。同时她秉持“全科思维”,关注老人整体健康,感冒咳嗽时辨证开方配穴位按摩,起湿疹用中药外洗方,失眠时针灸配合安神药,像家人般唠家常、嘱保暖,让张奶奶感慨 “比亲人还贴心”。80岁的曹奶奶回国独居,肩周炎致手臂活动受限,多次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朱丽瑶采用拔罐疗法,仅仅两周时间,曹奶奶的胳膊就恢复了自如。“家门口花小钱治大病,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惠民医疗!”老人朴实的感慨,说出了无数社区居民的心声。

扎根社区二十载,朱丽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用仁心妙手诠释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她就像一株默默生长在社区的“健康之树”,用枝叶为居民遮风挡雨,用根脉深深扎根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书写着一名社区医生最动人的篇章。

劝业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卢合佩

跨越千里的医者大爱

2024年,卢合佩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的号召,主动请缨前往甘肃省靖远县中医院开展医疗支援工作,在帮扶一年的时光里,她以精湛医术和无私情怀,生动诠释了医者使命与帮扶担当。

帮扶期间,她始终牢记“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初心使命,全身心投入临床一线工作。每一次操作仪器,她都力求精准;每一次分析图像,她都细致入微;每一次救治病患,她都全力以赴。一年来,她累计服务门诊及住院患者超过3700人次,参与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12次。针对科室技术短板,卢合佩将“传经送宝”作为工作重点,致力于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精心策划并开展专题讲座与技能培训共计20场,覆盖科室人员185人次,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手把手”带教指导43次。辛勤耕耘换来喜人成果,如今,超声血管检查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患者预约检查周期长的难题;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运用,则为临床提供了更精准的鉴别诊断依据,提升了诊疗水平;她的徒弟已能独立开展相关技术操作,成为科室的新生力量。

医者仁心无疆域。来时,她满怀热忱;归时,她收获满满——这段在靖远挥洒汗水、播撒希望的岁月,早已深深镌刻在她的心底。 卢合佩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初心赴使命,以实干践担当”的援甘誓言,凭借突出的工作表现,她被评为“优秀援助医务工作者”。

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楠

社区里的80后家庭医生

刘楠,和平区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负责人,是一位深受居民信赖的80后家庭医生。从医十余年来,她始终坚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工作准则,用专业与温情守护辖区居民健康,赢得了患者一致认可。

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的核心骨干,刘楠秉持“全专结合”理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2016年,为提升基层儿科诊疗水平,她主动申请到天津市儿童医院进修学习,系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与鉴别技能,成为辖区居民信赖的“社区儿科专家”“。2018年,她再次前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参加家庭医生轮训,重点学习实用诊疗技术和签约服务管理方法,持续优化签约居民服务体验。工作中,刘楠坚持“患者至上”原则,常年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居民健康咨询。她将患者视为朋友和亲人,以勤恳奉献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细致的诊疗服务,赢得了广泛好评。2024年,她与团队成员在天津市基层卫生人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竞赛中,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默契的协作能力,荣获家庭医生团队二等奖。

从门诊诊疗到入户随访,从健康宣教到慢病管理,刘楠始终以“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为信念,在平凡的社区卫生岗位上踏实勤勉、积极进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家庭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贡献着青春力量。

南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全乐

跨越山海“心”相连

为深入贯彻落实东西部协作工作部署要求,2025年7月张全乐赴甘肃省靖远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基层医疗帮扶,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与大爱无疆。

张全乐被分配至靖远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他迅速融入当地医疗团队开展工作。他坚持“精准施治、个体关怀”理念,与县医院医护团队紧密配合,逐一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组织多学科团队开展心脏康复综合评定。针对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慢性心力衰竭等复杂病例,他制定“一人一策”个性化康复方案,从运动处方、药物调整到心理疏导,环环相扣、精细管理,最终帮助众多患者重获健康,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为当地心血管疾病患者筑起坚实健康屏障。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在科室内定期开展心脏康复专题讲座,系统讲解最新诊疗指南、康复技术及临床路径,将和平区在心脏康复领域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同仁。通过病例讨论、操作示范、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帮助科室医护人员拓宽专业视野,更新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团队整体诊疗水平。

这不仅是一次医疗技术的传递,更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心”的对话——以专业守护健康,用真诚温暖民心。他以实际行动为东西部协作写下有温度、有力量的生动注脚。

南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伯伦

信得过的好中医

在南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刘伦伯用坚守诠释着基层中医人的担当。参加工作至今,他的年门诊量超3000人次,治疗量突破7000人次,收获锦旗15面、表扬信4封,是居民心中“信得过的好中医”。

刘伦伯以扎实的中医功底和个性化诊疗赢得患者高度认可。退休职工李大爷曾饱受腰腿关节损伤折磨,刘伦伯通过细致问诊,为其量身定制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方案,逐步缓解症状。康复后,李大爷特意手写感谢信,称其服务“如沐春风”“仿佛在大医院享受了VIP诊疗”。作为家庭医生团队骨干,刘伦伯将诊疗服务延伸至居民日常生活。他坚持为签约居民开展体重、血压、血糖等慢病指标监测,结合检测结果普及常见病预防知识,长期的随访服务让他与居民建立起深厚信任,不少老人都把他当成“自家人”。他还积极投身中医科普事业,走进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在绵阳道社区“中医春夏养生之道”主题活动中,他结合《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理论,用通俗语言讲解养生要点,现场教授居民制作“三豆饮”清热祛湿,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小小银针刺中病痛要害,更连接着医者的初心与百姓的信赖;方寸诊室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更是传递温暖与健康的港湾。刘伦伯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证明:基层中医人虽平凡,却能在咫尺之间传递生命温度,在街巷阡陌间传承岐黄薪火,以最朴实的行动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