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5日早8时,晨光中,参加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推进会的企业家车队驶向包头达茂旗草原。车窗外,白色风机阵列与湛蓝光伏板铺展至天际,跃动的绿电画卷正是包头5600万千瓦风光资源的具象呈现。 “这是中国北疆氢能革命的能量源头!”一位来自江苏氢能企业的代表指着窗外感
8月14日,在包头召开氢能产业发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氢能产业发展推进会。
北方稀土在大会上展示氢能电动小轻骑。
氢能大会上,5家企业联合组建绿氢自循环合作消纳联盟。
北奔集团展示的氢燃料标载版牵引车。
华电氢能公司厂区内景观。
大会上专家作主旨报告。
8月15日早8时,晨光中,参加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推进会的企业家车队驶向包头达茂旗草原。车窗外,白色风机阵列与湛蓝光伏板铺展至天际,跃动的绿电画卷正是包头5600万千瓦风光资源的具象呈现。 “这是中国北疆氢能革命的能量源头!”一位来自江苏氢能企业的代表指着窗外感慨。
绿油油的草原之下,企业家们凝视着这片被风机与光伏重新定义的土地,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旋转的叶轮与反光的硅板,更是一条贯穿“绿电-绿氢-绿色制造”的产业动脉,这令他们格外振奋。
来自山东的企业代表张先生在车上与同行热烈讨论:“包头的风光资源叠加‘包你满意’营商环境,我们计划投资的风光制氢项目必须抢抓窗口期!”另外一家来自浙江的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也向客户展示他们的宣传手册:“内蒙古的绿氢产能在全国领先,这里就是技术落地的首选!”
于8月14日在包头启幕的氢能产业发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氢能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绿氢赋能 协同共赢”的主题引发百家与会企业的强烈共鸣……会场外西侧的空地上,北奔集团的氢燃料标载版牵引车、氢通集团的氢能卡车相邻展示,而前不久已投入使用的十几辆北方稀土氢能电动小轻骑整齐地排成一列——工作人员一遍遍向不断围过来的观者介绍:“稀土材料让储氢密度提升40%,两轮车加氢3分钟就能跑90公里,不久将推广至社区!”
会议期间,当自治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讲到内蒙古将继续依托资源、区位、市场等优势,重点在绿氢产业支持政策、科技创新、市场培育等方面统筹谋划,打造绿氢产业先行区,真诚邀请广大企业家朋友投资兴业,共同见证内蒙古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时,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包头市也同步披露:力争用3到5年时间,要把氢能储能发展成投资超2000亿、产值超1000亿、税收超过100亿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完善优化产业生态,加紧建设碳足迹认证平台,全力推进新能源建设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30公里外的包头氢能储能产业园区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作为自治区唯一氢能储能产业园,这里已形成“引进一个链主、带动一串配套、形成一片产业”的发展格局,氢能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上海申能集团投资的包头氢能产业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项目已初具规模,“项目建设4条核心装备产线,目前氢晨科技5000台套燃料电池电堆组装线已建成投产、鲲华科技5000台套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线已具备试生产条件,氢盛能源250MW PEM电解槽生产线、浙江蓝能5000台套车载储氢系统集成生产线预计年底投产。”内蒙古包头氢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修军介绍,4条产线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亿元,构建起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核心装备链条。
15日上午,当参观者步入位于达茂旗的华电氢能公司厂区内,直径12米的储氢球罐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包头的风光资源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年均风电、光伏可利用时长远高于全国水平,这让绿电制绿氢成本处于全国最低梯队。”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新宇介绍,华电氢能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已稳定运行1年多,年产绿氢7800吨,纯度超过99.999%。随后的观摩中,参观者在其相邻的金鄂博化工车间里看到绿氢注入天然气管道,20%掺氢比带来的34%氮氧化物减排数据,让企业家们目睹了工业脱碳的“密钥”。
在包头市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版图上,华电氢能公司与金鄂博氟化工的协同合作,构建起“绿氢制取—工业应用”的完整闭环,成为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典范。而在内蒙古氢能发展的最新版图中,呼和浩特聚焦研发、包头攻坚固态储氢与重卡制造、鄂尔多斯主导电解槽与输运装备、乌海发力工业副产氢提纯——四大基地形成“研发—制造—应用”闭环,内蒙古氢能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已然成型。目前,内蒙古已批复39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已建成7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规模6万吨/年,居全国领先地位。
内蒙古的风,正推动电解槽分解出氢分子;稀土的“魔力”,正将气体锁进固态罐体;达茂旗至包头市区195公里的钢铁管道即将在地下延伸——一条跨越资源型城市转型阵痛、直抵零碳未来的“氢动脉”,在北疆大地搏动。
包头市产业实践的铿锵步伐印证着“草原钢城”的雄心:包头5600万千瓦风光资源持续转化为15元/公斤的低成本绿氢;北方稀土储氢罐突破技术瓶颈,驱动两轮车实现90公里续航;北奔重工生产线驶出全球首台136吨级氢能矿用车,填补百吨级动力装备空白;满都拉口岸至土右旗的“点对点”氢能重卡线路加速开辟……风机旋转的嗡鸣与管道延伸的脉动交响中,这座老工业基地的氢能新蓝图正在北疆大地加速兑现。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蔡冬梅
新闻编辑:杨洪梅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