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色列内阁近期决定升级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即便这一决策已加剧当地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仍引发了以色列国内与国际社会的广泛不满——尽管各方反对的原因不尽相同。
以色列内阁近期决定升级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即便这一决策已加剧当地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仍引发了以色列国内与国际社会的广泛不满——尽管各方反对的原因不尽相同。
此前,在加沙抵抗力量的持续抵抗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被迫放弃“全面占领加沙”的初始计划,转而推出新方案:据一名不愿具名的以色列官员向美联社透露,以色列将重点占领加沙城、加沙“中央营地”及南部的马瓦西(al-Mawasi)地区。
7月周日,内塔尼亚胡为这一决策辩护时向记者声称,以色列“别无选择”,必须“完成任务,彻底击败哈马斯”。然而,为实现这一表面目标,以色列已在22个月的军事行动中造成加沙超6.17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几乎摧毁了整个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
如今,包括加沙被扣押战俘家属在内的大量以色列民众均反对冲突升级,内塔尼亚胡为何坚持推进新计划?这一决策又将给以色列带来何种影响,成为当前焦点议题。
从动机来看,内塔尼亚胡升级战争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清晰,但政治层面的考量已逐渐浮现。
国际社会对这一计划的谴责声浪几乎遍及全球:
欧盟、联合国等多边机构明确反对,就连以色列昔日的坚定盟友——比利时、丹麦、荷兰、英国等国,也对其决策表达不满。
而在以色列国内,不少民众与分析人士认为,内塔尼亚胡此举本质是为巩固执政根基:他需要维系与极右翼政党的联盟,以确保自身继续掌权,同时通过拖延战争,规避可能威胁其政治生存的战后问责。
不过,内塔尼亚胡对极右翼的“示好”并未换来预期中的全力支持。
尽管极端民族主义阵营的核心人物——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国家安全部长伊塔玛・本・格维尔仍留在内塔尼亚胡政府中,但其忠诚始终带有“条件”。这两位部长及他们代表的庞大选民群体,真实诉求是“以色列完全占领整个加沙”,主张“夷平加沙城”,并在加沙变得不适宜居住后,推动当地人口“自愿迁移”。
伊塔玛·本·格维尔(左)和斯莫特里赫
今年5月,这群极右翼政客曾反对向肯尼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最终虽被迫顺应政府政策,但分歧已现;本月初,斯莫特里奇甚至挪用了额外援助资金,进一步暴露内部矛盾。
7月周六,斯莫特里奇更发布视频,公开批评内塔尼亚胡“仅局限于占领加沙城”的计划,直言自己对其领导能力“失去信心”,即便后续澄清“会继续留任政府”,也难掩极右翼阵营的不满。
在安全领域,内塔尼亚胡的计划同样遭遇军方高层的阻力。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埃亚勒·扎米尔及多名高级军官明确反对这一升级方案。泄露的消息显示,扎米尔曾向内塔尼亚胡直言,新计划将制造一个“战略陷阱”:
不仅会进一步削弱以色列军队的战斗力,还可能危及加沙剩余被扣押俘虏的生命安全。同一周早些时候,600多名前以色列安全官员联合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恳求他利用对以色列的影响力推动战争结束。
以色列安全指挥官组织(CIS)在X平台发布相关声明与信件时强调,“所有能用武力实现的目标都已达成,人质们再也等不起了”,直接否定了军事升级的必要性。
民众层面的反对则更为激烈。
数万以色列民众——包括大量被扣押俘虏的家属,多次走上特拉维夫等城市的街头,抗议政府升级战争的决定。以色列民主研究所7月中旬的民调数据更直观反映了民意:74%的以色列人支持通过谈判结束战争,以换回仍被关押在加沙的约50名俘虏,其中60%的支持者此前曾投票支持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
社会层面的抗议行动还在升级:代表俘虏家属与加沙阵亡士兵家属的团体已联合呼吁,在8月17日发起全国总罢工,以色列重要的科技产业从业者、大学师生及地方当局人员纷纷响应。组织方在声明中解释行动初衷:“我们的目标是挽救人质和士兵的生命,防止更多家庭加入‘失去亲人’的行列。”
政治反对派的立场则呈现“几乎一致反对”的态势。即便是在战争初期长期支持政府军事行动的反对派领导人,也对此次升级明确说“不”:
曾在内塔尼亚胡政府中任职、支持过加沙初期猛烈袭击的本尼・甘茨,在X平台发文称,冲突升级是“政治失败,浪费了以色列军队此前取得的巨大成就”;
另一位反对派核心人物亚伊尔・拉皮德,则直接将新计划定性为“一场灾难,并将导致更多灾难”,批评内塔尼亚胡的决策完全脱离实际安全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已引发全球关注,以色列社会对巴勒斯坦民众苦难的认知仍显匮乏。以色列民主研究所7月民调显示,即便关于加沙饥荒、平民伤亡的报道广泛传播,大多数以色列人仍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担心”巴勒斯坦人的处境。
事实上,自今年3月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实施全面围困以来,当地已出现严重的饥荒问题,据估计已有227人饿死,其中103人是儿童——这一数据尚未引发以色列社会的普遍反思,也为冲突的长期化埋下隐患。
内塔尼亚胡的战争升级计划,如今已陷入“国际谴责、极右翼不满、军方反对、民众抗议、反对派抨击”的多重困境。
这一决策不仅可能加剧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更可能进一步撕裂以色列社会,削弱其国际形象与安全利益,最终让以色列陷入更难挽回的战略被动。
来源:风声观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