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 | 打造生态警务 服务绿色发展 内蒙古公安机关积极探索保障“美丽与发展双赢”路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5 19:47 2

摘要: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广袤的光伏矩阵旁,一块蓝底白字的“磴口县公安局沙金派出所蒙能光伏基地警务室”标牌格外醒目。警务室民警正在与某能源集团项目负责人马先生交流设备运输保障方案。马先生告诉记者:“过去担心沙漠运输协调难、工期紧,现在警务室直接嵌入项目全流

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广袤的光伏矩阵旁,一块蓝底白字的“磴口县公安局沙金派出所蒙能光伏基地警务室”标牌格外醒目。警务室民警正在与某能源集团项目负责人马先生交流设备运输保障方案。马先生告诉记者:“过去担心沙漠运输协调难、工期紧,现在警务室直接嵌入项目全流程,就像给我们吃了定心丸。”这个小小的警务室,恰是内蒙古公安机关以“生态警务”撬动绿色发展新格局的缩影。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为服务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党的二十大以来,内蒙古公安机关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保、治、转、建”四字诀中深耕细作,以警务之力助推北疆大地美丽与发展同频共振,在祖国北疆铺展出一幅生态安全屏障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壮阔画卷。

守护:以最严密的“保护优先”厚植绿色本底

7月21日,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的黑土耕地旁,巡逻民警宋大明通过无人机巡查土地情况。为强化黑土地保护,旗公安局建立“警长+田长”巡田制度,确保民警联合村级“田长”每两周巡查一次,同时,建立起派出所所长、驻村警长工作机制,明确警长保护耕地责任分区,打造警长与“田长”联动机制,牢牢将保护黑土地安全和粮食增产增收结合在一起。

从黑土粮仓到绿色林海,守护的臂膀不断延伸。在蜿蜒的边境线与莽莽苍苍的兴安岭深处,依托林(草)警长制设立的预警监测点如同警惕的眼睛。

据自治区公安厅资料显示:公安机关建立粮食主产区、黑土分布区基本农田执法坐标,综合运用区域协作等方式保护黑土地450亩;开展毁林毁草专项整治,保护19.62万亩草原林地。

黄河安澜,关乎国脉。近日,一架印有“鄂尔多斯公安”的警用直升机在鄂尔多斯市黄河沿线巡航,期间,鄂尔多斯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飞行大队民警对隐藏在沟壑、山丘中疑似污染环境、非法采矿采砂、非法取水等不法行为进行影像记录和坐标定位。

近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紧盯“一湖两海”、黄河流域重点流域区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连续5年开展“保卫黄河”专项行动,全力守护黄河安澜。从首倡九省区黄河生态警务合作机制,到如今空天地一体巡防体系成熟运行,母亲河生态屏障越筑越牢。

亮剑:以最凌厉的“打击治理”祛除发展沉疴

近年来,全区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打击优势,打好“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紧盯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建成生态功能区“网格化一张图”,严厉打击非占非采、盗伐滥伐等违法犯罪。开展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发电骗补整治。紧盯大气、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湿地和野生鸟类保护等,完善“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查流向”全链条打击机制。

“以前就怕沙追着人跑,现在看人追着沙治!”在辽阔的腾格里沙漠边缘,牧民巴特尔站在自家草场边界,指着不远处郁郁葱葱的沙柳欣慰道:有警察在,黑手管住了,草根就能扎得更稳。”

巴特尔回忆说,多年以前,每到六月至九月,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在牧区草原非法搂发菜、捕捉草原蝎,所过之处,草场满目疮痍,植被遭到严重践踏与破坏。

近年来,阿拉善盟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专项行动,目前这一状况已得到有效遏制。为了巩固成效,公安机关发动群众参与治理,组织成立了由当地牧民组成的“都贵楞”治安联防队,协助公安机关开展生态巡护工作。组建了由公安机关、苏木乡镇政府、农牧区综合执法部门参与的执法联合体,斩断多条非法猎捕、收购、贩卖的黑色产业链。

打击的锋芒直指污染之源。日前,乌海市公安局乌达分局快速破获一起擅自倾倒工业废水污染环境案件。经鉴定,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土壤污染。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乌海市公安局乌达分局环食药侦大队大队长田飞说:“从源头到末端,我们构建了全链条打击闭环,让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无处可藏。”

针对新能源发展中的乱象,公安机关同样重拳出击。在乌兰察布某风电基地,内蒙古公安机关针对骗取国家风电光伏补贴的专项治理行动深得民心。某风电企业负责人坦言:“以前‘劣币驱逐良币’,骗补让踏实干的企业寒心。公安动真格清理门户,行业才能健康跑起来,绿电才能真正点亮未来。”

赋能:以最主动的“转变理念”激发绿色动能

不久前,通辽市科尔沁区木里图派出所快速为某企业30名务工人员办理居住证。“警务联络官上门服务,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企业负责人对驻企警务联络点赞不绝口。

据了解,目前全区共有91个企业警务联络点与知识产权保护站点,已累计侦破侵权案件200余起,为企业挽回直接损失超亿元,成为护航绿色科技创新的“定盘星”。

警务服务不仅护权益,更化纠纷于萌芽。今年5月,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宝山镇一风电项目施工方在临时占用村民王某的土地后,虽支付补偿款但未清理地表沙石。王某要求恢复未果遂阻拦施工。当地派出所立即启动调解机制,民警向施工方阐明临时用地法规,同时引导王某依法维权。经三小时调解,双方达成和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感慨:“没有警务室在一线‘灭火’,项目落地哪有这么快?这是真正的警力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发展转。”

为更好服务保证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全区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出台相关措施,如包头市公安局发布《包头公安机关出台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十项措施》,内容涉及严厉打击涉重大项目突出违法犯罪;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印发《服务项目建设护航产业发展“十项承诺”》;通辽市公安局出台《护航企业发展二十条措施》,通过构筑安全防线、严打涉企犯罪、优化服务等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筑基:以最坚实的“能力建设”护航长远质效

8万平方公里草原、13万平方公里森林、3万平方公里湿地、3000多条河流和500多个湖泊……在呼伦贝尔市,丰厚的生态资源,需要最好的呵护。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公安局立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生态警务”实践路径,服务保障绿色发展。推动组建环食药侦专业警种,警种负责人挂职同级林草或农牧局党委班子,协助负责行政执法工作,构建成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警务机制和勤务模式,成为全区公安机关生态警种改革的样板。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了地面和空中的巡逻,保护区还依托远程监控视频,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的守护。搭建“水面巡护、陆地巡逻、空中巡查、科技巡防”四维立体巡查体系,结合智慧保护区建设布建重点生态区域视频监控58个、无人机库2处,常态巡查区域覆盖保护区70%面积,有力拓宽巡查面、增强证据锁定能力。自主研发以便于群众举报和线索研判推送为主要功能的“生态警务线索收集平台”,收集各类生态要素信息3000条,近3年累计摸排线索180条,大幅提升线索收集和预警效能。引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黑土地遥感保护项目,拓展遥感领域生态保护应用,核查相关线索7条。为迁徙候鸟佩戴环志,运用卫星定位功能,实现保护方式由“蹲点守”向“伴随护”转变,持续增进巡查保护效能。

在呼伦湖畔新设立的生态警务室,民警赵国刚的日常工作清单上,既包括日常巡逻、线索摸排,也列着与渔政、环保部门的联合执法计划。“自从呼伦湖水警组建、生态警长制全域覆盖,特别是重点区域有了专门机构,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已实现正将‘九龙治水’变为攥指成拳。”

为达到以“能力建设”护航绿色发展质效目的,全区公安机关多维发力,在力量建设上,自治区公安厅组建环食药侦专门力量,实现生态警长制全覆盖;在“一湖两海”等重点区域设置专门机构,整合建立森林公安派出所、生态警务室。在机制建设上,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衔接配套制度43个,与法院、检察院深化协同办案和“两法衔接”机制。在手段建设上,建成环食药侦智慧侦查中心,建成内蒙古警察学院环食药检验鉴定实验室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公安机关快检实验室,支撑保障持续加强。

鄂尔多斯高原风机飞速转动,科尔沁沙地绿锁黄沙,呼伦湖水波光粼粼……这壮美景象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内蒙古公安机关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扬蒙古马精神,细化机制举措、精研方法路径,加快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文 字:唐建权

编 辑:樊 琨 姜向锋

校 对:魏汉中 张学俭

来源:平安内蒙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