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持人 迟茜:“宁波舟山港是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货物吞吐量的港口。2025年前7个月,宁波舟山港已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2450万标准箱,同比超9%。近年来,宁波舟山港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努力使绿色贯穿港口生产全流程。今天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我们就跟随总
主持人 迟茜:“宁波舟山港是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货物吞吐量的港口。2025年前7个月,宁波舟山港已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2450万标准箱,同比超9%。近年来,宁波舟山港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努力使绿色贯穿港口生产全流程。今天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我们就跟随总台记者胡浩然一起,去感受这一世界强港的绿色脉动。”
总台记者 胡浩然:“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已经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我现在所在的梅山港区也是宁波舟山港中第二个单体超千万的集装箱码头。通过直播画面你会明显地发现,目前港区处在非常忙碌的作业状态,有10艘集装箱船只靠泊在码头上进行作业,集装箱卡车穿梭在码头面和堆场当中,大型的桥吊和龙门吊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集装箱抓取作业。
我们今天从港口的业务部门了解到,8月14日一天,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就将完成集装箱抓取量4万标箱。4万标箱是一个什么样的作业量呢?每一个标箱的长度大约是6米,如果将这些标箱首尾相连一字排开的话,长度将超过240公里,而这也是宁波舟山港的工作常态。
我们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也关注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按照常理来说,港区当中像龙门吊、桥吊,包括集装箱、卡车这些大型设备在运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柴油发动机为它们提供动力。柴油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避免不了的就是阵阵黑烟的冒出。但是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我们很难捕捉到有这些废气排出的现象,这是因为在这些大型的钢铁外表之下都藏着一颗‘绿色芯’。
我们先来说一说这50台红色桥吊和175台蓝色的龙门吊,这225台大型机械已经率先实现了100%的电气化。再来说一说这些集装箱卡车,梅山港区已经装备了314台纯电动集卡,未来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地攀升。
除了港区内部正在运行的这些大型设备之外,工作人员告诉我,以往,这些大型的集装箱船只在靠泊的时候依然需要船只搭载的柴油发动机为它们提供动力来源,污染就会相对较为严重。从2019年开始,梅山港区正式为这些船只提供了高压岸电服务。什么是高压岸电服务?来作一番比喻吧,提供高压岸电服务之后,码头面就相当于是一个巨大的‘插座’,船只在靠泊时如果有动力、能源的需求的话,只需抛下一根‘充电器’,就可以完成能源的供应。这些电在哪儿?电从哪儿来?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可以发现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的堆场当中还矗立着几个庞然大物——风力发电机,每个风力发电机的单个叶片的长度都接近100米。
实际上从2023年开始,宁波舟山港和国家电网就携手打造了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图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梅山港区中已经建造成了5座风力发电机,每个风力发电机单个叶片转动一圈就将产生9000瓦时的电能。同时,工作人员还在港区内部大型建筑物的屋顶铺设了光伏板,总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每年光伏加上风电,提供的清洁能源将超过560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520万元。这些清洁能源最终都将汇聚到港区的储能设备当中,它相当于是一个大型的‘充电宝’,容量相当于5万块10000毫安的充电宝,最终这些清洁能源就将送往充电桩、换电站等有需求的地方,在终端电气化的同时,实现了源端的清洁化。
其实对于梅山港区这样一个庞大的设备群来说,能源的匹配供应就像是在‘走钢丝’一样。因为以往情况下需要人工来调度,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电压波动、设备宕机,这对于港口的精密化操作来说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现在港区为能源匹配供应系统装上了一个‘智慧能源大脑’,通过这个‘大脑’,将港区中的充电桩、换电站、风能、光伏等数据汇成了一张网,同时可以根据风速和光照的强度,自动切换成储能模式和放电模式;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把电网的故障响应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秒级,这也就为港区的绿电供应奠定了非常良好、稳定的基础,让绿电供应稳如磐石。同时,这些无纸化、无人化的智慧运维操作也将港区的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主持人 迟茜:“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万轮靠泊、货通四海的繁忙景象,更是一场蓬勃开展的绿色革命。”
主持人 王言:“绿色生产力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也在不断加快,下面我们再去安徽看一看。使用氢气产生能源、排出清水,氢能源的利用理论上可以达成零污染,被称为理想能源。作为探索者,安徽省六安市开辟氢能源新赛道,持续探索理想能源与汽车产业的绿色结合。下面我们就来连线正在安徽采访报道的吴俊,看一看安徽的氢能源发展有哪些新的实践?”
总台记者 吴俊:“我们首先往车身的上方来看,其实上方的这几个字就告诉咱们答案了,这是一台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它的独特之处,首先咱们从空中来看,在车顶上,咱们能看到它有一个隆起的部分,这里面安装的就是氢气的储气罐,也是整辆车的燃料来源。
像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区域,它是国内首座兆瓦级的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这座站点是在2021年12月投入使用的。在这个站点内,他们研发了国内首台兆瓦级的制氢发电成套装备,像生产氢气、储存氢气、氢气发电等一系列的技术也得到了验证和工程的应用。在这里,他们采用的是从纯水中分解氢气的方式,这样生产出来的氢气被称为绿氢,整个过程是环保零碳的。截至目前,这座示范站已经累计制氢大约有30万立方米,发电超过了50万千瓦时。”
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正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这次世运会致力于打造首届“碳中和”世界运动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都从场馆建设、能源保障、交通出行、赛事组织等各环节全面采取减碳措施,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赛事全程。
赛事期间,世运会组织方充分利用四川水电资源优势,在开幕式主媒体中心、世运村、竞赛场馆等场景,广泛应用清洁能源电力。部分场馆还加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实现自发自用,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成都世运会电力保障前线指挥部负责人 于建伟:“我们创新采用了先进的数智保电管控平台,实时监测从主电网到场馆照明、空调等一系列末端设备的用电全过程,保障了绿色电能通畅送达到各个场馆。”
来源:国家电网